与火烧云相遇的浪漫时光

杨博宁

<p class="ql-block">七月的黄昏,是一年中最慷慨的画家。它把天空当作画布,用晚霞作颜料,每日挥洒出不同的绚烂。而世纪大道向西的这段路,成了我与这场盛大画展相遇的固定席位。 </p> <p class="ql-block">世纪大道宽阔笔直,两侧的行道树在夏日里郁郁葱葱,树梢间漏下的金色阳光,像碎金般洒在柏油路上。傍晚七点半,暑气渐消,行人三三两两,或散步,或骑车,而我总是拿着手机,像赴一场与天空的约会。向西行走时,视野格外开阔。远处的楼宇轮廓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边,近处的树影被拉得修长,而最动人的,是头顶那片不断变幻的天空。起初是淡淡的蓝,渐渐染上橘粉,随后,云层开始燃烧——那是火烧云登场的前奏。 </p> <p class="ql-block">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有时它如泼墨般肆意铺展,将整片天空染成炽烈的红;有时又似轻纱薄雾,在蓝与紫的交界处晕染出温柔的渐变。最惊艳的一次,云朵仿佛被撕碎的火焰,边缘透着金光,中心却是浓郁的绛红,像梵高的《星空》被倒映在了天幕上。我常常停下脚步,举起手机。火烧云的色彩每一秒都在流动,晚风推着云絮缓缓游移,前一秒还浓烈如油画,下一秒可能就淡成了水彩。这种瞬息万变,让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像在捕捉一场短暂的奇迹。 </p> <p class="ql-block">拍火烧云久了,我发现自己不再只是记录者,更成了这场光影表演的参与者。当夕阳沉到楼群背后,余晖从缝隙中迸射而出,整条世纪大道会被染成琥珀色。行人停下脚步,举起手机;遛狗的老人仰头感叹;连飞鸟的影子掠过云层时,翅膀也沾上了霞光。这些瞬间让我想起诗人洛尔迦的句子:“绿啊,我多么爱你这绿色。/绿的风,绿的树枝。”而此刻,我想说:“红啊,我多么爱你这红色。/红的云,红的时间。”火烧云的浪漫,在于它让平凡的散步之路变成了梦境般的走廊。 </p> <p class="ql-block">翻看相册,七月的每一天都有独特的天空签名。7月3日的云像凤凰展翅;7月10日的晚霞泛着紫罗兰的色调;7月18日暴雨初歇后,云层竟呈现出罕见的靛青色……这些照片串联起来,成了我私人的“天空日历”。有时遇到同样举着手机的人,我们会相视一笑。无需交谈,彼此都懂那种等待完美光影的执着。一位头发花白的摄影爱好者曾对我说:“拍火烧云啊,得有点运气,更得有点耐心——好天气会奖励早起的人,也会犒赏晚归的人。” </p> <p class="ql-block">如今,世纪大道的黄昏成了我每日的仪式。即使不用手机,我也会抬头看云——看它们如何从棉花糖融化成火焰,又如何被夜色缓缓浇灭。王小波写:“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而火烧云,正是现实与诗意交织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七月的天空教会我:美从来不是稀缺品,只要愿意抬头。那些沿路收集的晚霞,是夏天写给城市的温柔情书,而我,何其有幸成了它的邮差。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