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5-6日两天时间,我和爱人跟随九天的户外团队到天池山避暑。由于路途遥远,上午11点到达天池山景区。此时,山中晨光初醒,山雾还缠绵在林间,我与爱人踩着去年的记忆,重访天池山。 </p><p class="ql-block"> 去年盛夏,飞瀑如怒,青山泼翠,水声激荡出满谷清凉。而今岁旱,溪流瘦弱,山却静了下来,像一位敛袖低眉的隐士,以另一种方式迎接我们。 </p> <p class="ql-block">“酷暑寻凉策杖山,松风引路入层峦。” </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石阶缓行,松风簌簌,似在耳畔低语。山涧的水不再奔腾,而是化作细碎的银链,从石缝间滑落,叮咚如佩环相击——“白练垂崖飞作雪,琤瑽漱石响鸣环。” </p>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们登顶天池。干旱让水面收敛了波澜,成了一面澄澈的镜子,倒映着整片天空。“行到云根水尽处,忽逢瑶镜照空寒。”云在池中游,船在天上行,一时竟分不清虚实。天池旁的水杉林依然挺拔、茂盛,气温清凉,松风阵阵,如此美妙之境,不如坐下听禅,人和山合为“仙”,何其美哉!</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到达花山村1号农家,此时正是艳阳高照,一天气温最高时,在凉爽的室内卧榻乘凉。傍晚散步,霞光染红山野,我们沿路蜿蜒而行,静听风声掠过林梢,直到暮色四合。 </p><p class="ql-block"> 入夜后,山居清寂,推窗见星河低垂。“闭目聆泉神自畅,开轩一卧远尘寰。”城市的喧嚣在此刻彻底消融,只剩下山野的呼吸,均匀而安宁。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未亮时,我们已起身,向花果山漫步。“曙色收红霭,徐行向翠川。” 晨露沾湿衣角,林间鸟鸣清脆,一声接一声,像在梳理昨夜的梦境。远处,花山寺的钟声悠悠传来,低沉而辽远,仿佛能穿透云雾,直抵人心。“寺磬穿云远,尘心到此闲。”我们站在山腰,看朝阳一点点爬上树梢,将整座山染成金色。那一刻,忽然觉得,世间纷扰不过如此,若能长居于此,与清风为伴,听晨钟暮鼓,该有多好——“愿为林下客,长伴野僧禅。” </p> <p class="ql-block"> 吃过早饭,农家老板用面包车送我们一行8人去花果山景区游玩。山路十八弯,上坡时老板猛踩油门,下坡时老板狠踩刹车,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怎耐山路曲折,颠簸中闻同行笑谑"此乃云轿迎亲",满车粲然。花果山景区颇奇,水帘洞前飞练垂雪,钟乳参差似琼林。虽设施陈旧,然藤蔓交柯,苔痕侵径,自有一派野趣。</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爱人笑着说:“去年水盛,今年山静,倒是各有各的美。”我点头。是啊,天池山从不重复自己,它只是以不同的姿态,等待懂得它的人。飞瀑奔涌时,它教我们何为壮阔;静水无波时,它教我们何为澄明。而我们,不过是匆匆过客,却在这两日的避暑里,找到了久违的宁静。或许,山水的意义,从来不在它的形态,而在于它让我们听见了自己的回音。</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