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h1><h1> 我们从赛里木湖澄澈的蓝里抽身,过了一个隧道,便一头扎进了果子沟的绿意长廊。</h1><h1> 果子沟的另一个名字是“塔勒奇达坂”,是一条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峡谷孔道,全长28千米。</h1><h1> 整个沟谷的河滩、山坡,长满了野生的塞维氏苹果和山杏、核桃,秋天,这些果子滚落山崖,落到河谷中,“果子沟”之名由此而得。 </h1><h1> 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命次子察合台台率军,凿石理道,刊木为桥,始成车道。该沟古为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路北新道的咽喉,有“<b>铁关</b>”之称。现为国道312和连霍高速(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G30的一段。</h1><h1> </h1> <h1> 果子沟素有“伊犁第一景”之美称。</h1><h1> 第二次经过这条路,不能停车,又是车览,车窗不干净,车速比较快,拍了不少照片,但拍出的照片很多是模模糊糊的,与实地相差太远了。</h1><h1> 翻开九年前的朋友圈找照片,当时虽然用的是单反相机,隔着车窗拍的,也没几张好照片。</h1> <h1><br></h1><h1> 既然拍的照片不漂亮,那就饱饱眼福吧。</h1> <h1> 沟内峰峦耸峙、峡谷回转、松桦繁茂、果树丛生、野花竞放、绿草如毯、飞瀑涌泉、风光秀丽。如果三月份到这里,满山的粉色杏花盛开,据说美的让人心醉。</h1><h1> (下图来源于网络) </h1> <h1> 穿梭其间才惊觉,这里的美竟如此“霸道”——风卷着松涛掠过车窗,雪山在远处云隙间若隐若现,每个弯道都藏着新的惊喜。 </h1><h1> 可惜没能停车细细欣赏,只能隔着玻璃贪婪捕捉每一帧画面,</h1> <h1> 从赛里木湖出来,一直是下坡,绿色的栏杆很醒目,既是提醒司机,又与景色协调。</h1> <h1> 果子沟大桥是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也是新疆重要民生工程。车子经过这座大桥,在车上大家拍的照片都不好。</h1> <h1> 车子到了大桥下面,才拍到大桥的一段。</h1> <h1><p> </p><p> 大桥于2006年8月16日动工兴建; 于2010年8月28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于2011年9月30日通车运营。</p><p> 大桥全长4.4千米,真正的桥长只是700米,其余为引桥;桥面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80千米/小时,其桥面距谷底约180米。</p><p> 我们的大巴在桥上行驶,犹如在高空中飞翔!</p> </h1> <h1><p> 这座桥被称之为中国最土豪的大桥,单米造价高达340万,共耗资23.9亿,一桥改变了新疆的命运。</p> 这几年,我国在西北造了不少的高空桥梁,看大桥的长度、高度,很多都超过这座大桥,但查了百度,这座桥的造价依然高居榜首。除了的大桥高度,这里的地质和气候也是造价高的重要因素。</h1> <h1><br></h1><h1> 这才是果子沟大桥全景,无人机拍的,是网上下载的。</h1> <h1> </h1> <h1> 汽车在如画的山谷中车轮滚滚向前,既美又险!一路下坡,过了谷口,豁然开朗,平原到了! 心却留在了那些来不及停靠的风景里。</h1><div> </div> <h1> 我们来到了伊犁。</h1><h1> 伊犁河谷三面环山,地形呈现出典型的半封闭状,西侧向外敞开,这种地形不仅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进入,还使得降水相对丰富。这里有新疆最为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被誉为“塞外江南”。</h1><h1> 这里日照充分,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造就了沃野千里,草肥水甘,物产富饶,资源独特。精髓的历史,古朴的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没有污染的生态环境,描绘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悠然气息。</h1> <h1> 伊犁霍城县的薰衣草,是世界三大薰衣草种植基地之一(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新疆伊犁霍城)。</h1><h1> 伊犁薰衣草种植已达2万多亩,产量占全国95%以上。</h1><h1> </h1> <h1><p> </p><p> 七年前曾经去一个薰衣草旅游基地看过,这次想去田畈里看薰衣草。</p> 结果还是去了老地方——解忧公主薰衣草庄园, 一个团队旅游去的地方。</h1> <h1> 这里兼具介绍薰衣草以及薰衣草加工利用以及买薰衣草制品的地方。</h1> <h1> 紫色的花海里弥漫着淡淡的香味,闻一闻,芳香迷人。</h1><div><br></div> <h1> 我们走进薰衣草的空隙里打了卡 </h1> <h1><br></h1><h1> 薰衣草,远看很美,很仙,近看就有点稀稀拉拉的,还被人踩过,没有田野里的漂亮。</h1> <h1><p> 午后三四点多,太阳正旺,一下子就出汗了。</p><p> 真佩服那些换了多套裙装拍照的游人。也许,这就是紫色的高贵和浪漫的诱惑吧!</p> </h1> <h1><p> </p></h1><h1> 我和侯老师在花海里胡乱摁了几张照片后就去躲阴凉了,男士们也早坐在阴凉处刷手机了。</h1> <h1><p> 坐在那里刷手机,了解一下已经忘记的解忧公主吧:</p><p> 解忧公主是西汉派往乌孙的和亲公主,她与伊犁(古属乌孙领地)的故事深深烙印在西域历史中。</p> 汉武帝时期,为联合乌孙抗击匈奴,解忧公主远嫁乌孙王,在伊犁河谷所在的乌孙国生活近50年,先后侍奉了乌孙国三代国王。她积极促进汉与乌孙的政治联盟,支持乌孙与汉朝夹击匈奴,助力稳定西域局势。同时,她推动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融,见证了伊犁地区在汉代作为边疆要地的重要地位,其经历成为汉王朝经营西域的一段传奇,被称之为汉朝最伟大的和亲公主。</h1> <h1> 解忧公主薰衣草庄园出来,我们来到了伊宁市。伊宁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h1><h1> 我们先去了<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伊宁老城喀赞其。</span>“喀赞其”,维吾尔语的意思是“铸锅为业的人”。</h1><h1> 本来是将大巴车停在停车场,我们走路去逛的。不知怎么回事,导航将我们的大巴带到了喀赞其的老街上,车子太高,车顶不时地被树枝划过,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我们都心疼起来了。</h1><h1> 老城街道狭窄,民居各式各样。街道两边的树很粗,而且往往是好几棵甚至十几棵一丛,密密麻麻挤成一团,有时把大门也挡住了。以为会下去走路的,结果没地方停车,只是车览,没有拍到照片,很是遗憾。</h1><div> </div> <h1> 在老城车览了一圈,车子终于停在了停车场,给我们半个小时逛一下老城。</h1><h1> 走出停车场大门一看,其实我们的车子已经经过此地。车子白跑了一趟,浪费了大家的时间。</h1> <h1> 已是傍晚时分,日头还悬在西天,把老城的影子斜斜地拉长,青灰色的砖墙被晒得温热,手摸上去能感觉到阳光烘烤过的余温。</h1><h1> 门洞上方的字被晒得发亮,像被岁月镀了一层金漆,模糊里透着股子倔强——这古城啊,连时光都拿它没办法,只能给它镀层金。穿过拱门时,风里带着股暖烘烘的甜香。</h1> <h1> </h1> <h1> 多幸福的小孩呀,我们小时候常见的场景。</h1> <h1> </h1><h1> 这里应该算一个民俗村。民居很多有蓝色格调,故有“小摩洛哥”的称呼。我们快速去打卡网红蓝房子,看维吾尔族民俗大院,看老街的工匠店,一路快速拍照。在这里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族传统生活方式:古色古香的维吾尔族民居。</h1> <h1><p> 半个小时,只能在门口逛一下,至于乘坐马车体验新疆味道,那是不可能的了。</p><div> 路过一家老茶馆。木门打开着,里面飘出茯茶的香气,混合着薄荷叶的清凉。几位老人围坐在炕桌旁,铜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他们用粗糙的手指捻着茯茶,聊天的声音懒洋洋的,像晒在墙根的老棉被。</div><br></h1> <h1> 喀赞其历史久,据史料记载,17世纪时从南疆至伊犁开荒的维吾尔族人,最早聚居于此。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变迁,现在这里主要居住着维、汉、回、乌孜别克、哈萨克、锡伯、满、俄罗斯、蒙、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喀赞其,在悠久历史潮流的熏陶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已成为新疆民族多元文化聚集的特色区域。</h1> <h1> 坐着马车逛老街应该是最佳选择,可惜我们的时间不够了。</h1> <h1> 到了老街,总要打个卡。</h1> <h1> 我们在这里买了一杯酸奶,边走边吃,味道好极了!</h1> <h1> 在伊宁住的酒店。</h1> <h1> 我们走路去一个名为“丝路之光”的小吃城吃晚饭。</h1> <h1> 夜景更美</h1> <h1> 规模不小呀</h1> <h1> 我们点了一碗新疆风味的大盆鸡和油麦菜、一碗汤,菜够大盆,但味道很难说好。</h1> <h1> 吃好晚饭,太阳刚下山,已经快十点钟了,想早点睡觉,没看表演就回酒店洗洗睡了。在新疆,每天都超过十一点才上床睡觉,但四点钟总会准时醒来。生物钟的作用真的是顽固。</h1> <h1> 说起伊犁,大家首先想起的是那句 “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的名言。其实更应该想起的应该是清朝名将林则徐和左宗棠,还有爱国商人胡雪岩以及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没有他们我们到这里要拿着护照了。</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伊犁,曾是新疆最早的省会,到目前为止,伊犁也是新疆唯一一个副省级州,它一州管三州,我们叫三区,阿尔泰地区、塔城地区都归属于伊犁管辖。</span></h1><h1> 至于为什么这个州市一个副省级单位,这个话要从1850年说起。那年,流放新疆的林则徐因病告老还乡,搬家到了湖南的长沙。有一天晚上,在湘江一个小船上接待了一位青年才俊,此人就是左宗棠。两人长谈一夜,林则徐非常欣赏左宗棠的才干和品行,于是将他在新疆收集的资料以及手绘地图全部交给了左宗棠,说“今后收复新疆非你莫属”。林则徐慧眼识珠,这一托,就托回了一个广袤的新疆。</h1><h1> 1875年8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全权负责收复新疆事务。红顶商人胡雪岩抵押了家产向海外银行贷款支援,1876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举行隆重的祭旗仪式,正式宣告出师新疆。左宗棠一诺千金,抬棺进疆后一战成名,经过几年的征战,逐渐收复了伊犁乃至整个新疆。这也是清末唯一一次收复版图的战争,粉碎了英、俄吞并新疆的阴谋。1884年清政府建立了新疆省,省会就在伊犁。</h1><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