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继续访学香港路德会沙仑学校,上一篇文章讲到沙仑的学生自信、落落大方,自由且有规矩,探究能力强……这些美好的品质,我想离不开学校54年的以来孜孜以求的教育,把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沉浸式的,感恩教育自上而下的熏陶,课程引领孩子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祝校长的介绍下,香港的课程跟祖国的课程体制非常不一样。香港学生8点10分上学,下午3点多就放学,这个过程有10节课,每节课半小时,每个老师人均六七节课,中间有两个15分钟的休息课间,学校编排课程的自由度很大。老师一到学校,充实而忙碌,但每个人面带笑容,同事与同事之间和谐相处,待客热情,每人都主动跟我们打招呼,似乎养成了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点可以感受到的:老师能全身心的把时间花在学生身上,在24-25个学生为一个自然班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全方位的关注学生的发展,老师极少外出培训,总务处有8个非教师的工作人员 ,可以为老师分摊很多教学以外的工作,这让老师沉浸式的教育学生开通绿道,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培养学生。</p> <p class="ql-block">沙仑的教学楼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里面看到的校舍也隐藏不住历史的痕迹,但每一处的宣传海报、校园文化都是深刻的体现着学生的成长轨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每间教室有一面墙全部贴满了学生6月13号过后开展的超学科课程过程性的作品,细看都是学生稚嫩的作品,但都是学生天真无邪的、极具想法的问题和脑图一一呈现,这是思维的过程作品,这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课程的依托下,助力于学生把真实的思考过程外显,这与我们平时的班级文化对比有着天渊之别,我们呈现的作品更多的是静态思维,这点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改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因为,沙仑学校的课程驱动下,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得到思维的训练,老师敢于放手,学生勇于尝试,一年又一年的进阶式的课程成长,才展示出自信,表达落落大方的学生面貌。</p> <p class="ql-block">沙仑学校显性文化做得特别好,在过道上,在办公室里,在电梯里,甚至是在厕所里,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温馨的提示,有的是鼓励语,有的是提示语,就连在厕所里上完厕所第1步盖上盖子,第2步冲厕所,这样细菌不乱窜, 既提醒我们如何做, 还给我们科普了知识。这些文化的渲染,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值得我们去仿效。</p> <p class="ql-block">学生在展演时,虽然没有规规矩矩坐得特别笔直,但是他们的会场纪律非常好,几个场景极少看到学生之间交头接耳,你玩你的,我讲我的情况,就连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毕业典礼上,学生都是耐心观赏、积极互动、亲身参与各环节,那种尊重别人并认真倾听的秩序感体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必学生这样的状态,离不开老师的以身作则,老师开会时也是专注的观看,极少的聊天,做到全神贯注的观看表演,这样的具身教育、细节教育,并做到及时点拨,而慢慢形成的学生良好表现。</p> <p class="ql-block">地域的不同,导致文化的不同,但文化是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的,这次香港访学,感受深刻,收获颇多,然后把好的东西带回学校,认真落实,这才是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