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故乡好几年了,虽然每年都会回去一二次,但是都没有在故乡住下。于我而言,故乡的画面都停留在儿时和少年时的记忆,那怕是梦回故乡也是没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6月底的楠溪江之旅,战友们纷纷感到相聚的时间太短了,分别后的几天,在七月初又策划着在故乡再聚一回。</p> <p class="ql-block">我是与妻子乘高铁抵达的,其他人都在故乡居住,大家都统一住在战友安排的乡村里一户家中,聊天、钓鱼、看山看水,也做游戏。做饭是能者动手,各展厨艺。</p> <p class="ql-block">我妻子在第二天动手制作西北的特色小吃,地耳包子、炸骨朵(黄参,也叫黄葑,和上鸡蛋与面粉后再油炸而成)、揪面片和糕(由糯米、红枣、红豆、葡萄干做成柔软的馅,外面包上经油炸的薄面饼),大家都是第一次听其名,第一次吃,都说是走了一趟西北,品尝了多样的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我在第三天也展示了多年未动手的厨艺,其他人帮我洗好菜,我用了一个多小时进行配菜和烹饪,十多样的时蔬小炒也颇有特色,我的特点是少而精,一餐下来没有剩菜。</p> <p class="ql-block">小村庄座落在山里,屋后房前都有青山相拥,绿树在山风中摇拽,早晨闻鸡呜,夜晚听狗吠,还有鸭子圈养在弄堂中,这一切都唤醒我许多的儿时记忆。</p> <p class="ql-block">最难得的是一位八十二的老姐姐(我的亲大姐是八十四岁故去的,请原谅我对八十二岁、别人眼里的老婆婆用老姐姐称之),在第二天的凌晨早起,做了一盆盆的豆浆,还有许多的卤水豆腐,将我的思绪带回几十年前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记得那时家中做豆腐,母亲也是早起,用石磨磨泡过水的黄豆,用清水将磨成的豆浆稀释过滤,烧开了就是豆浆,再接着兑卤水豆浆就结块,成为了豆腐脑,再将豆腐脑用布包好后,上下压案板豆腐就做好了。</p> <p class="ql-block">看见房前屋后的翠竹,我就想起小孙女多次说想吃竹筒饭。我就开口问老姐姐,能不能砍下一棵竹子。老姐二话没说,带着我们去砍竹,战友帮我裁了好多节的竹筒,另一个战友还做了二根扁担,真是特殊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现在,城乡都使用液化气了,但这个山村还有些人在屋外堆积着木柴。早晨看乡村中的炊烟袅袅升起,特有的烟草味弥漫在空中,更触及我的回忆,上学时的夏天,假期里每天都要去割草,无毒清嫩的青草是用来喂猪,其他的晒干了当燃柴。</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故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有那些群山,依旧是最初的模样,静静地伫立在原来的土地上。我乘坐战友的汽车在故乡的城市与乡村之间走了几个来回,看到那些记忆中的山峰,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那些熟悉的风景,总会让我感动、让我安宁。</p> <p class="ql-block">三天二夜很快就结束了,我是悄悄的来,也是悄悄的去,没有去打忧故乡其他的亲友,也没有联系过去的同事,因为,我是专门为了与战友相聚的,在座的战友只有我是属于客居他乡。</p> <p class="ql-block">故乡永远都在那,静静地等待着我的每一次回来,无论何时归来,我都能找到那份温馨。故乡的相聚,虽然短暂,却是快乐开心。那里有山、有水、有人情,更藏有我永不褪色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