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只能回味 ‍ ‍ ——府河随笔

夏顺田

<p class="ql-block"> 6月27日午休醒来已是下午三点了。看到蔚蓝的天空一团团雪白雪白的“棉花糖”缓缓向天际漂移,这种夏天特有的强对流气象所形成的景观非常漂亮,“走,我们到府河拍摄风景去”,随即给好友童强老师打了电话。</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来到武汉北大门“刘店立交”。无人机用时60多分钟拍了六百多张照片合成48秒的视频。镜头下远处汉口北市场高楼林立,蓝天上的白云时而缓缓流淌,时而乌云翻滚,那种云卷云舒景象让人心潮澎湃,十分震撼。</p><p class="ql-block"> 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我们来到府河边,可能是天晚了一点天空云彩没那么美丽了,但夏日的阳光洒在府河湿地滩涂,宽广的河滩,湖面波光粼粼、熠熠生辉又是一番景象,这种景观也是每年的汛期长江水位上升,使得府河湿地变成一片宽阔的沼泽,无人机镜头下一团团绿茵,一潭潭湖水星罗密布,在阳光的映射下,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府河湖畔闪闪发光,水面的湖光倒影也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 府河发源于湖北随州的大洪山北麓,经安陆、广水、孝感,在武汉汇入滠水流入长江,全长385公里。我印象中的府河,汛期是一片宽阔的海洋。那时长江没有三峡工程的调节水位,每到汛期洪峰到来,府河末端就变成一片汪洋,说不定洪水随时会绕道从武汉的后花园遛进城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随成年人来到府河防汛工地,还要徒步涉水才能到达防洪大堤,当时的我象见到一个大世界似的,好宽的河面波涛汹涌,两岸的高音喇叭播报播放着即时的汛情和激情高昂的时代歌曲,让人们热血沸腾!那时的防汛人员不称为民工都为民兵,保卫大武汉是不计报酬不拿工资,关键时刻是要前赴后继的,此时的我年龄还称不上是一个民兵呢,充其量算是个红小兵,不过几年后我也成为了一名人民的子弟兵。</p><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变迁,当年那种激情燃烧,热血沸腾的防讯抗洪的场景,现成为了我们这些老年人和年轻人拍照打卡休闲之地,大堤上也有防讯巡查人员,不过现在是挣工资加防汛补贴,在防晒篷下吹着“黄鹤楼”喝着“农夫山泉”也比较休闲。</p><p class="ql-block"> 也算不容易,傍晚时分的府河湿地草丛中的“B52”叮得我们也受不了,童强老师在蚊虫叮咬之处用儿时的土方法吹了口吐沫涂了涂不知当时好受些没有?我们草草收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