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昨天路过城边一个街口的时候,突然看见收购旧货的小摊上,放着收来的几把陈旧木质算盘,一下子吸引我停下脚步观看了一会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时光流逝和社会生活品质的进步,木质算盘走出我们的生活与视野已经几十年了。然而,几个老旧算盘,又引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1963年秋,我们升入了小学三年级,开始教珠算课,班主任让每个学生都买一个算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第一节珠算课之时,老师还没进来,教室里算盘声稀里哗啦己经响成了一片,超过了平日里嘈杂的人声。众同学怀着好奇的心情,第一次上珠算课。谁知道在这课堂上,老师并没怎么动算盘,而是要求大家跟着她背珠算口诀 : 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反复的背。此后几节课下来,这枯燥的珠算口诀便让许多人渐渐地失去了当初的兴趣。再后来,口诀更复杂:“六上一去五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等等,更加枯燥乏味,最初珠算课引起的热闹劲,又渐渐地又还给了体育课和美术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头,算盘是社会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实用工具,你看那百货店、烟酒店、粮店、供销社,中药铺等等商家,柜台上都少不了算盘,有时候甚至三五个算盘一起在使用,好不热闹。工厂车间里的统计员、财务人员等,也都离不开算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母亲是工厂里的业务股长,打算盘是她的拿手好戏。假期里那把学生算盘刚买回家,母亲就给我开起了“小灶”。珠算口诀是基础,再枯燥都得硬着头皮背,每隔两、三天就要检查一下。在这样的氛围下,如若没有长进,那是不行的。我的珠算能力在如此的“压力”之下,逐渐有所提高,在同学中或许稍有些超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还有一手绝活,由于工作繁忙,她练成了用左手打算盘,右手翻单据或者用笔记录计算结果,左、右手各有分工,同时进行,这就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一个办公室的其他同事,也纷纷学着练习这一项技艺。母亲也“逼”着我练习左手打算盘,这着实有些难的,毕竟习惯了使用右手,换来左手就相当笨拙。听着母亲反复的讲述这样做的好处,只得硬着头皮练习。渐渐地,左手也就好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有一次,老师偶然发现我竟然能用左手打珠算的乘法,十分吃惊,啧啧称奇,这让我小小的出了一把风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加工作以后,几乎就没怎么接触过算盘。后来小型计算器的问世,让算盘没有了什么用处,退避三舍。再后来随着手机的出现,古老的算盘也就正儿八经的成了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前些年读报纸,看到有文章介绍当年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邓稼先等人,由于工作条件简陋,在事务繁忙之时,曾经借助算盘对一些数据进行复核和汇总。可见,在那些神秘而巨大的工程中,古老的算盘还是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片: 自拍十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全文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