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徽州古城归来已近三个月,古城的照片静静躺在美篇草稿箱里,似蒙尘的珍珠,等待被文字串成精美的项链。面对粉墙黛瓦的翘角飞檐、斑驳古巷的青石苔痕,迟迟不敢动笔。不知是对徽文化底蕴认知尚浅,还是被马头墙下的岁月沧桑深深震撼。这些日子里,我翻阅典籍、聆听故事,试图触摸徽商传奇、徽派美学的肌理。而今,是时候铺开笔墨,将古城的烟雨晨昏、人文风骨,凝成一篇徽州游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四大古城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徽州古城、阆中古城,唯独没有去过阆中古城,期待着与她的相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徽州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徽州作为徽剧的故乡,徽班进京,对国粹京剧的诞生起到了推动作用;这里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这里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这里是新安医学的发源地,自宋代之后名医辈出,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汉代至清末的一千多年间,新安名医达800多人,占当时全国名医人数的四分之一,歙县就有名医500多人,编写了335部医著。如明朝祁门名医陈嘉谟所著的《本草蒙筌》,对药材加工、中药修制都有独特见解,被后世广为沿用;清初休宁名医汪昂编著的《本草备要》和《汤头歌诀》,简明易懂,为后世医药家所习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追溯其源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设立歙县,开启了这片土地的行政建制史。至唐代,这里成为徽郡、州、府的治所,政治地位不断提升,逐渐发展为古徽州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宋元时期,徽州凭借便利的水路交通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日益繁荣,徽商群体开始崛起。明清两代,徽商更是纵横天下,富甲一方,他们将积累的财富大量投入家乡建设,使得徽州古城的建筑、文化、教育等领域迎来鼎盛时期,各类精美的建筑、牌坊、书院纷纷涌现,构建起独特的徽州文化体系。然而,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革,古城历经风雨,却依然保留着核心的历史风貌,向世人诉说着往昔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踏入古城,承流宣化牌坊便映入眼帘。其名源自《汉书•董仲舒传》,承载着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传承文化的深远寓意。这座牌坊不同于常见的功德坊、贞节坊,独特的教育意义彰显着古徽州对文化传承与道德教化的重视,默默传递着千年的文化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青石板路前行,宏伟的徽州府城门巍然屹立。高大的城墙、厚重的城门,让人瞬间感受到历史的威严与沧桑。斑驳的城墙砖上,似乎还留着岁月的痕迹和往昔的战火硝烟。城门上方的城楼飞檐翘角,更显气势恢宏。当人们从城门下穿过,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触摸到古代徽州的脉搏。这里曾经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御屏障,见证了无数行人的来来往往,也见证了徽州的繁荣与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阳和门与谯楼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阳和门作为古城的东谯楼,飞檐翘角,与许国石坊相邻而立,兼具交通与防御功能;南谯楼、东谯楼等谯楼建筑,曾是古代城市的警报系统与瞭望台,在战乱年代肩负着守护城池的重任,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为古城增添了威严的气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谯楼作为隋义宁年间汪华所筑子城的正门楼,采用筑台为楼、台虚其中的过街楼形式,前后通间开窗。它不仅是出入城池的通道,而且是军事防御的关键设施,其明代风格的建筑构造,成为研究徽派建筑的重要标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徽州府衙曾是古徽州的行政中枢,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威严的大堂、清幽的内宅与雅致的山水园林相得益彰,“一府六县”的治理格局在此运筹帷幄,从这里发出的政令影响着整个徽州地区的发展,是窥探古代地方行政体系的重要窗口。府署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徽派建筑的特色,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花鸟鱼虫、人物故事跃然于梁柱、墙壁之上。这些精美的雕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徽州文化的生动体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徽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徽州古城的中和街,一座巍峨的石坊静静伫立,它就是被誉为“东方凯旋门”的许国石坊,当地人也亲切地称它为“八脚牌楼”。这座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的石坊,承载着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更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许国石坊的主人许国,是歙县人,大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他自幼聪慧过人,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万历十一年,许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后因云南平叛决策有功,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获赐建牌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这座石坊,民间流传着一个“先斩后奏”的故事。相传,当时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坊,皇室家族才能建八脚牌坊。许国想要彰显自己的特殊功勋与地位,便想出了“先斩后奏”的办法。他回乡后先将八脚牌坊建好,回朝复命时故意拖延时间。万历皇帝责问他为何超假,这么长时间莫说建个四脚牌坊,就是建个八脚牌坊也建好了,许国顺势高呼谢皇上恩准建八脚牌坊,皇帝金口玉言,牌坊就这样“合法化”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真实的许国石坊,是在许国的特殊功勋和皇帝恩准下,对传统牌坊形制的创新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坊上题字出自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之手,“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先学后臣”“上台元老”等大字,工整端庄,雄浑凝重,与精美的雕刻相得益彰,更添文化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石坊上遍布精美雕刻,这些雕刻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南面雕“巨龙腾飞”,象征许国对朝廷的忠诚;东面雕“鱼跃龙门”,表明许国科班出身;西面雕“威凤祥麟”,寓意国家德政昌隆;北面雕“瑞鹤翔云”,象征许国品格高尚。此外,还有“三报喜”寓意许国三次升迁,“龙庭舞鹰”暗指其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石柱上12只狮子形态各异,有的怀抱幼狮,有的嬉闹玩球,为这座庄严的石坊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许国石坊堪称古城的瑰宝,其独特的“八脚”造型在国内独一无二,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组合而成,梁枋间云龙腾跃、瑞兽生威、花卉争艳,每一处雕刻都凝聚着明代工匠的巧思,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是徽派石雕艺术的巅峰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经441年的风风雨雨,许国石坊依然岿然屹立,它是徽州石雕艺术的代表作,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也见证了徽州曾经的辉煌,承载着徽州人民的骄傲与荣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这一叹,道尽了徽州令人魂牵梦绕的魅力。在这片土地上,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灵秀交织,人文的璀璨与山水的清幽相融,每一寸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让人不禁沉醉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徽州古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高耸的马头墙此起彼伏,斑驳的墙壁上,岁月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漫步古城街巷,青瓦白墙、高低错落的马头墙,构成了古城的天际线。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三雕”艺术——砖雕、木雕、石雕,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门楣上的砖雕,细腻逼真,描绘着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窗棂间的木雕,栩栩如生,花鸟鱼虫仿佛呼之欲出;石柱上的石雕,雄浑大气,彰显着力量与美感。这些精美的雕刻,不仅是装饰,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徽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秦汉古县到明清府城,从徽商故里到文化圣地,徽州古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焕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宝库,更是徽州文化的精神家园,每一块砖石、每一道飞檐,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兴衰荣辱与人文传奇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徽州的山水,同样令人心醉。青山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绿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古老的村落(宏村是杰出代表)依偎在山水之间,仿佛世外桃源。漫步在青石板路上,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尘世的喧嚣与烦恼瞬间烟消云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对徽州最深情的赞美。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诗意与故事。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渴望心灵的宁静,徽州都能给人最温暖的慰藉。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品味、去沉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徽州古城,这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千年古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承流宣化牌坊的古朴、徽州府城门的雄伟、徽州府署的庄重、许国石坊的独特、阳和门的典雅、谯楼的威严以及徽派建筑的精美,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徽州的繁荣与辉煌,领略到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窗口。让我们走进徽州古城,去聆听它的故事,感受它的魅力,传承它的文化。</span></p> 谢谢您的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