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巴黎夏天的印象原本是暑期只有两三个星期热一些,其它时候相当凉爽宜人,无袖的衣服和短裙短裤基本没有用武之地。然而今年天气反常,六月底已经热得不像话,我穿着最短小的衣物在家里收拾整理,有一晚居然避到地下室去睡。这几天又忽然冷起来,女儿把棉袄拿出来穿,我也套着薄袄穿着鞋袜才不至于冻着。看着窗前哗哗的大雨我想:小暑,可能只是属于江南的节气吧?至少今年如此。</p> <p class="ql-block">巴黎气温节节攀升的时候,正值好友带着女儿从台湾来欧洲,我打趣说是他们把台湾的热浪带来的。可他真正带来的,不是高温,而是让人心头一暖的细心与情意。</p><p class="ql-block">他的行李箱很小,整齐摆着几个精巧的盒子,包装漂亮,无一损坏。他特地将纸袋分开放着,等到了才一一装好再交给我:台湾特产凤梨酥、他太太最爱的蝴蝶酥、当地出名的东方美人茶、还有专程去博物馆挑选的文创,是为我们全家准备的,我真的被感动了,所谓远道而来的,不只是人,还有被静静惦记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喝茶,天南海北地聊天,六年没见了,却没有生疏感,也没有回头谈旧事,说得最多的是孩子们——成长的烦恼、学习的选择,还有做父母的我们如何悄悄跟着改变。</p> <p class="ql-block">好友离开欧洲次日,我和先生启程去华沙接女儿。她在那里的一所大学交换了四个月,我们难得有这样一家三口的相聚时光,一起游走在这座异国的城市里。我们去了老城,在色彩鲜艳的餐厅品尝波兰特色菜,傍晚时分漫步在肖邦大道上,还去了克拉科夫,看城堡、走访犹太人区。天气非常好,老城的红砖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波兰的蔬菜肉汤令人惊喜,街上的年轻人装扮入时、朝气蓬勃,让人感受到一种自在开放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三日旅程很快结束了,女儿却有些失落,不大想回来。大部分原因是课业相对繁重,下一学年的见习单位还没有着落,难免有些压力。我看得出她的担忧,也理解那种站在未来门槛前的迷惘。为了给她鼓励,我陪她去见了Bénédicte——我一起走朝圣之路的朋友。Bénédicte是个热心人,曾看过我的画,这次听说女儿学多媒体设计,正在找实习机会,特意拨出时间约我们见面。她不但愿意提供一个为她的新书画配图的机会,还和女儿详细谈了申请见习单位的方式与策略,鼓励她广泛尝试,多积累经验,为更长远的未来做准备。回家的路上,我能感觉女儿的心情放松了些,似乎也重新燃起一点希望。</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中,我泡了一壶好友送的茶,拆开凤梨酥,窗外雨仍在下。雨点敲打着玻璃房顶,仿佛时光的节拍。一口茶,一口点心,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在舌尖绽开,让我想起昨日Bénédicte问女儿的问题:“十年后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 是啊,十年之后,生活会是什么模样?是否依然在巴黎,是否依然画画,是否依然能这样静静地喝茶、听雨?已经过了五十多个小暑,真正留心的却不多,一首晁补之的诗悄然浮现在心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碗分来百越春,</p><p class="ql-block">玉溪小暑却宜人。</p><p class="ql-block">红尘它日同回首,</p><p class="ql-block">能赋堂中偶坐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尘他日同回首,一起喝茶的日子,还会记得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