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芬兰,为人类贡献了芬兰浴,这一风靡世界的健康养身方式,是芬兰的名片,也是芬兰人对人类的关切。我们行旅匆匆,无缘体验,从塔林踏海而过,却看到了芬兰一派宁静中的无限生机。</p><p class="ql-block">在赫尔辛基,时钟摆动似乎缓慢得要凝滞,我们的大巴穿行街巷,很难看到人影,微风拂过,在黄红灰白的建筑间轻轻叩问,只有一片静寂。走过无人的街道,来到网红打卡地岩石教堂,才有了来来往往的游人。岩石教堂1969年动工修建,历时五年完工,没有历史文化加持,也没有故事传说添彩,仅仅因为设计师兄弟拓依莫和图奥莫巧夺天工的设想,爆破堆砌据形取物的建筑,形成如今以铜石木构建,天地融合的理念,一改教堂威严肃穆庄重的既有概念,变成颜值超群,氛围亲和的超宗教场所。以圆形为轮廓的建筑,切大半个圆成为艺术展演似的空间,伞形铺开的长椅,和主持舞台既有空间合理距离,又能呼应切合,想象中牧师在上面宣道,信徒在下面受讲,宗教的威严会在石块实木铜顶中散发,自然融入信众心灵。教堂内正在轻轻播放的音乐,又仿佛让人意会是小范围演奏会。教堂内依墙而立的管风琴据说有3003根铜管,是欧洲教堂铜管最多的管风琴。轻轻走在长椅之间,再拾级而上二楼,你会感到建筑无声,但金石有语,至少,心灵会在这里安宁沉静。天才设计师兄弟以爆破与雕琢,将坚硬花岗岩化作富于宗教意味的建筑,铜质网状拱顶如巨大草帽覆盖教堂中间天幕,这座融合现代建筑理念充满未来感与自然力量的地标,已成为北欧最独特的宗教殿堂,在威严庄重的宗教氛围中融入了心灵随和的世俗感。</p><p class="ql-block">在西贝柳斯纪念公园,金属制作的音乐家头像,坚毅强韧,“芬兰颂”的强音仿佛能从音乐家的眼神和嘴唇里聆听,伸向天空的琴管,金属质感透出激昂震撼的旋律,一个民族的生机活力,在蓝天白云下在林海浓荫里尽情绽放。</p><p class="ql-block">走进“颂歌”国家图书馆,令人感概的是,图书馆设计向市民百姓征集方案,市民说图书馆要有家的感觉,于是,设计师让图书馆可以随意进出,惬意阅读,连我们这样的国外游客,也无须任何手续,可以任意翻阅图书,找个座位静心阅读。室外宽敞的阳台可以让市民百姓点一杯咖啡拿一本书,沐浴阳光,眺望远方,放松心情。而周围一栋栋充满科技感的现代设计建筑,有艺术博物院有艺术剧院有美术馆。这样的图书馆不搞宏大叙事,没有繁琐手续,不搞安检登记,只要愿意,你可以看书借书,可以听音乐玩游戏,可以品咖啡,晒太阳,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就在满足老百姓的朴素愿景中向阳而生!</p> <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一角</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的桌椅</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的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西贝柳斯纪念公园的琴管雕塑</p> <p class="ql-block">颂歌国家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国家美术馆凸起的外立墙面</p> <p class="ql-block">现代感满满的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信徒纪念民族英雄诞辰的集会</p> <p class="ql-block">艺术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门厅侧影</p> <p class="ql-block">图书陈列架</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一带的建筑楼群</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阳台惬意休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