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为何知名 <p class="ql-block"> 当然源自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么,此时真有潭乎,桃花真存哉?史传泾县豪士汪伦闻听李白驻身于南陵,随修书一封相邀:君欲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君欲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家。李白欣往,事实非如是。汪伦答:十里外有桃花岗,此处有万姓所开酒家。</p> <p class="ql-block"> 此时,就是一个赤裸裸的“骗局”。当然反映出汪伦对于李白的敬慕之情。也有学者附会言桃花潭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关,似乎牵强。这里的桃花潭不仅没有十里桃花,更无潭的存在,因为此处不过是青弋江的一小部分,或者说一个渡口而已。如果非要与潭联系,那只有一个可能:青弋江在此转了一个弯,行成一个近圆形的深深的“坑”,外形或神韵似潭而已。那么,桃花潭之名何时起,无桃仅江为何称之为桃花潭?</p> 我似乎发现了真相 <p class="ql-block"> 往日曾到桃花潭景区十数次,也没见过桃花盛开只见清澈的青弋江。观景寻可写生处而已,没想“砂锅问到底”,探究桃花潭的由来和真相。但观察、探索历史和思考还是有的。</p> <p class="ql-block"> 七月五日下午,至桃花潭镇外歇脚。傍晚观店外近景,绚烂而迷离。晚霞与薄雾迷幻交映,别有情趣。次日清晨,携狗儿闲遛,日未出,云雾起。这也似乎平淡,但清晰和激发思维。</p> <p class="ql-block"> 还没有来得及吃早餐,因有事需速撤,日刚生,云蒸霞蔚。沿青弋江岸上之路驱车而行,俯视青弋江:白雾腾起丈余,平摊江上,几近攀上山路。再观:日出江花红胜火,朝霞染雾现十里桃花盛景。震撼,震撼!这不就是大自然创造的十里桃花吗,联想一定会与千尺清潭相眏别样红。想,李白若此时乘舟将欲行,一定会有畅游桃花海之中之迷幻。</p> <p class="ql-block"> 可惜李白“轻信”,可惜汪伦“设局”,可惜历史上或现代学者牵强附会,竞不知道这无潭无桃的青弋江为何称之为桃花潭。</p><p class="ql-block"> 七月五日的傍晚叠加七月六日的清晨,神奇的大自然给我打开了桃花潭神秘的大门。从这一点看,桃花潭的壮美神奇景观和名称亦或千万年前就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