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法观

乒乓老葛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博主说”书法逐渐成为老年人的娱乐项目“,深以为然。<br><br>书法就是书写,最大的功能就是记录和传递信息,从甲骨文到后来的真草隶篆,概莫能外。<br><br>但现在,毛笔早就不是记录事件、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了,其已经被更加便捷且容易操控的打字、录音、视频等取代。<br><br>尽管书法已趋于日薄西山,但于我,毕竟还有着养神静气、愉悦心情的功用。我视其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取悦自己的业余爱好。<br><br>对写字感兴趣,始于中学时代。<br>但当时爱好太多,诸如乒乓球、篮球、小提琴等等。<br> 玩儿的项目过多,导致哪个都没玩儿精,其中毛笔字最差。<br><br>在此后的求学、工作中,彻底放弃了习字,直到退休后,才重新拿起毛笔。<br> 我写毛笔字,不按传统套路出牌,人家都是竖着一列一列地由右向左写,我却就按今人书写习惯横着一行一行地由左向右写。 但偶尔想在朋友圈或微信群得瑟一下时,也会循规蹈矩地写一幅,拍张照片,配上电子版的印章,冷眼一看,真假难辨。<br> 古代官员、文人墨客有钱有闲,但受限于没有其他娱乐项目的时代,其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写字来打发时间、久而久之深入研究,推陈出新,于是书法这个艺术门类破茧而出。<div><br><div>古代,字写不好,甭想当官。洪秀全因为字丑而四次科举落榜,尽管他的八股文写得很棒。<br></div></div><div><br></div><div>就连太监,字不好,恐怕也登不上总管的位置,在网上看到过李莲英的一幅字,看看,是不是比现在的某些书法家不差?</div> 民国的高层官员诸如蒋介石、汪精卫、戴笠等等,那字也是功底匪浅 ; 新中国,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郭沫若、康生等等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书法造诣之高,恐怕在今后的高层群体中后无来者了。 郭沫若题写的故宫博物院 现代社会,书写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考大学,更不影响仕途,年轻人还有谁愿意下苦功去临池不辍?<div><br></div><div>大概只能期待他们之中的少数人如同我辈一样,退休后将其作为修心养性的爱好拿起笔来了。</div><div><br></div><div>书法艺术还能重塑历史辉煌么?难,难于上青天。</div><div>书法艺术的香火还能代代相传么?行,我看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