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9日,茶友相约,乘坐厦门至兰州9C6743(10:50-14:10)航班开启甘南色达10日游之旅,首站抵达兰州。</p> <p class="ql-block"> 下午4时左右抵达兰州市区,沿着奔腾的黄河穿行,仿佛触摸到了兰州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中山桥,“黄河第一桥”名不虚传。踏上这钢铁铸就的百年脊梁,脚下是滚滚东流的黄河水,耳畔是历史的回响。它是兰州坚韧的象征,连接着往昔峥嵘与今日繁华。</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中山桥,跟着导游拾级而上,白塔在绿意中巍然矗立。登高俯瞰,兰州城与蜿蜒黄河尽收眼底。白塔无言,却诉说着千年的守望,那份宁静与庄严,瞬间洗去了都市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 队友们在黄河母亲雕塑前合影留念。那温润怀抱婴儿的母亲,静静依偎着黄河,是这片土地最温柔的注脚。凝视她,能感受到一种源自大地深处的、磅礴又深沉的滋养之力。</p> <p class="ql-block"> 水车园 古老的水车缓缓转动,吱呀作响,仿佛时光的低语。它曾是黄河边生活的智慧结晶,如今依然生动地展示着先民如何巧妙地驾驭这奔腾之水,为大地带来生机。是黄河文明最朴实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半天行程,浓缩了兰州的风骨与柔情。从黄河母亲的慈爱,到中山桥的坚韧;从白塔山的沉静辽远,到水车园的古老智慧,每一步都在诉说黄河与这座城市的共生故事。虽匆匆一瞥,但黄河水的浩荡、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智慧交织,已深深印入脑海。兰州,一座在黄河臂弯里生长、刚柔并济的城市,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行程是前往拉卜楞寺和桑科草原。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镇)县城西边约1公里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经历代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广大僧众的开发,已成为包括显、密二宗,有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轮、喜金刚六大学院,108个属寺和八大教区的大型寺院。是西藏以外,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又一中心,朝圣者终年不断,盛时寺内僧侣达4000人。</p> <p class="ql-block"> 指尖拂过世界最长的转经筒长廊,铜铃声与低沉的诵经声在拉卜楞寺的红墙金顶间低徊。香烟缭绕,僧侣的红袍在庄严的殿宇间流动,一种沉静而磅礴的力量,无声地涤荡着心灵,仿佛时间在此刻也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驱车不过片刻,天地骤然开阔。桑科草原如一幅巨大的绿绒毯在眼前铺展,六月的夏天,野花是散落的繁星,牛羊如珍珠般点缀其间。清澈的溪流蜿蜒,反射着高原纯净的阳光。策马或静坐,风是自由的歌谣,吹散了寺院的肃穆,只留下无垠的辽阔与天地相接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 一寺一原,一静一动,一深邃一旷达。在甘南,信仰的厚重与自然的纯粹如此和谐共生,让人在庄严中寻得安宁,在辽阔里觅得自由,灵魂仿佛经历了一场无声的洗礼与舒展。</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早餐后前往娘玛寺。踏上娘玛寺的土地,瞬间被一种庄严而宁静的力量包裹。巨大的转经筒长廊尤为震撼,金色的筒身在高原阳光下熠熠生辉。随着人流缓缓推动经筒,铜铃发出清脆悠远的声响,仿佛与诵经声、风声交织成独特的梵音,涤荡着心头的尘埃。在浓郁的信仰氛围中,那份直抵灵魂深处的平和与敬畏,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也悄然为疲惫的心注入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慰藉与力量。喧嚣世界之外,这里确有一方让人沉静、回归本真的心灵净土。</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队友们采纳了大巴司机的建议,把去阿万仓湿地的行程推后,先游览石头山莲宝叶则。</p> <p class="ql-block">“莲宝叶则”的汉语意思为尊严的玉石之峰,民间通常称为石头城堡或石头山。莲宝叶则是雄伟的奇峰异石的世界和艺术圣殿,这里山势雄奇峻伟,充满阳刚之气;山体规模宏大,绵延不绝;湖泊星罗棋布,银瀑飞悬。这里的山峰,形态万千,无所不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静:山与水的对话;我:是路过的标点。</p> <p class="ql-block">天地间一粟,心向苍穹阔。</p> <p class="ql-block"> 慢步在莲宝叶则的石林深处,目光所及,尽是嶙峋的奇石,它们以千万年沉默的力量,兀自矗立、堆叠、扭曲,构筑出一个荒蛮而壮阔的世界。山体如同被巨神之斧劈开,裸露出青灰或赭红的肌理,线条粗粝而锋利,直刺苍穹。脚下是碎石铺就的小径,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尘埃与坚硬的地壳之上。风在石缝间呼啸穿行,发出低沉的呜咽,那是石头自己的语言,讲述着冰川的雕刻、风雨的侵蚀。站在高处眺望,连绵的石峰如凝固的惊涛骇浪,又似远古神魔遗落的兵阵,苍茫、孤寂、肃穆,带着一种令人屏息的压迫感与原始美感。在这里,人渺小如砾石,心却仿佛触碰到大地最坚硬、最古老的灵魂——一种无需雕饰、直抵洪荒的磅礴生命力。石山不言,却自有万钧雷霆在无声中震荡心魄。</p> <p class="ql-block">旅程第四天早餐后,离开阿坝县的酒店队友一行乘车前往色达五明佛学院参观。从阿坝县到色达,全程约300公里,海拔在3000至4000米之间,我们乘坐了7个多小时的车才到达目的地。途中的自然风景秀美宜人~</p> <p class="ql-block">阿坝至色达途中队友们下车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色达佛学院又称为"五明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学院。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由四川省佛教协会主办,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镇,平均海拔3900米,属藏传佛教宁玛派。</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红房子"是喇嘛和觉姆的修行居所,它们依山而建,密密麻麻,蔚为壮观。据介绍拥有数万名僧侣和觉姆在那里修行。当阳光洒在红色的房子上,整个佛学院仿佛置身在一片神圣的神韵之中。</p> <p class="ql-block">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既是一道风景靓丽的红色佛国人间净土,也是一次近距离感受信仰的最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的色达橘子大酒店,海拔3700米,挑战身体极限。</p> <p class="ql-block">从色达返回阿坝途中,大巴司机马师傅说“莲宝叶则”下大雪,为了安全起见封山了,游客不能前往游览。我们很庆幸行程稍作调整,提前一睹莲宝叶则真容,否则将留有遗憾。每一个幸运的时刻,都是上天给予的眷顾 ,队友们都是有福之人,感恩所有的遇见,明天会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 第6天早餐后,我们一行队友乘车前往各莫寺参观。各莫寺又称慧园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三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之一,也是黄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重要分寺。各莫寺不仅是信仰的圣地,也是历史、建筑与人文交织的瑰宝,适合对藏传佛教文化、藏式建筑艺术感兴趣的旅行者深度探索。</p> <p class="ql-block">从各莫寺参观后前往黄河第一湾景区途中,有幸遇见牦牛迁徙,队友拍下这难得一见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若尔盖草原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 俗语说: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不到黄河心不甘。今天团队一行人来到这黄河第一湾,她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四川省境内,在若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院旁形成著名景点。放眼望去蓝天白云辽阔壮观,黄河之水犹如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在四川边上轻轻抚了一下又转身飘回青海,因此这里称九曲黄河第一湾。 </p> <p class="ql-block">土拨鼠</p> <p class="ql-block"> 九大元帅走过的草原纪念碑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209省道附近,海拔3500米,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九大元帅艰苦过草地的历史而建的重要纪念地。见证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军)长征最艰难阶段。</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花湖(又称麦朵湖)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热尔大坝草原腹地,是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之一。作为中国第二大草原(仅次于呼伦贝尔草原),其海拔3468米的高原环境孕育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价值。</p> <p class="ql-block"> 花湖以“湖中有花、花间有鸟”的生态景观著称,夏季野花盛开时,湖畔与水中花卉形成斑斓色彩;秋季则以红叶层叠的草原景观闻名。这里是黑颈鹤、玉带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繁殖地,也是灰鹤、藏原羚等25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湖内还分布着高原鳅等15种濒危鱼类。</p> <p class="ql-block">队友们在若尔盖花湖合影。</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花湖的美,是高原湿地特有的空灵纯净与绚丽多彩的完美融合。这片海拔3468米的天然海子,以湖水澄澈如碧玉、花海斑斓似锦绣、水鸟翩跹若精灵的独特景致,构建出天地初开般的原始画卷。</p> <p class="ql-block">游完若尔盖花湖,我们驱车前往郎木寺。</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不仅是一座寺院的名字,也是一座古镇的名字。它同属四川和甘肃两个省,一条小溪“白龙江”穿插其中。坐落在山坳里的郎木寺镇,静谧而又安详,僧众宁静悠然,一派佛界风光。郎木寺住持的地位在藏区仅次于班禅。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元1748年。经过历世活佛的创建、扩建,现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位于四川和甘肃交界处的郎木寺镇有两座寺庙,虽然都名为“郎木寺”,但寺院风格却各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郎木寺,队友们一行乘车约2小时,车程大约100公里左右前往扎尕那,晚上入住扎尕那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山,位于如今的甘肃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益哇乡的最上部。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那里的人们延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在与世隔绝的岁月里演绎着不为人知的桃花源记。大约100年前,美籍-旅行家约瑟夫·洛克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送部县,穿过崇山峻岭,看到了一处名叫扎尕那的人间秘境。所以从北面进来扎尕那的路也叫“洛克之路”。</p> <p class="ql-block"> 仙女滩是一片高山草甸,也是扎尕那看日落的最佳地点。站在山巅能收获最好的俯瞰视野,山顶白色的薄雾笼罩,山石的颜色层次分明,深浅有别,高低错落间显出落差之美。优美独特的风景,让游人感到如临仙境,留连忘返。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苍白无力,唯有云白风清,心旷神怡,物我两忘。</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扎尕那🌹🌹🌹🙏🙏🙏</p> <p class="ql-block"> 腊子口战役旧址位于迭部县腊子口乡腊子口村内,是当年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曾激战的地方。腊子口是岷山支脉迭山上的一处隘口,长30米,宽3米,两壁绝峰对峙,高耸入云,周围崇山峻岭环拱,腊子河水流湍急,地势十分险要,是甘、青、川三省藏区通往汉区的门户。1935年9月16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途经腊子口天险,经过一天一夜的淤血奋战,攻破国民党军队的严密防守,占领腊子口,为红军脱离给养困难的雪山草地,顺利进入陕甘宁边区,实现北上抗日打开通途。为纪念红军长征的状举,缅怀具有传大历史意义的腊子口战役,甘肃省人民政府在此建立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点。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西端北侧,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下队友们集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位于中国甘肃天水,是全国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建筑群,被誉为“中华第一庙”,承载着华夏文明起源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了伏羲庙,深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庙内古朴庄严,伏羲塑像肃穆,八卦图纹神秘深邃,让人遥想先民智慧。香火缭绕中,仿佛穿越千年,触摸到华夏文化的根脉。作为人文始祖,伏羲创八卦、定婚姻、教渔猎的功绩令人敬仰。此行不仅是一次历史探访,更是一场文化寻根,让参观者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体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天水至兰州途中。</p> <p class="ql-block">一路黄土高坡</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总面积43000平方米,是一座集办公区、藏品库房区、展览区等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珍贵文化遗存,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8万余件(组),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为特色。博物馆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名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2012年荣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甘肃博物馆的三件国宝包括: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是一件极具工艺价值的文物;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距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是一件极具工艺价值的文物,出土于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的汪氏家族墓地。该托盏由盏和托盘两部分组成,整体呈普蓝色,半透明,色泽纯正,内含少量气泡。盏身呈七瓣莲花形,托盘为八瓣莲花形,造型华美,工艺精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距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它于1973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是仰韶文化时期的代表性文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span>这件彩陶瓶以其独特的形制和别致的纹饰,成为新石器时代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驿使图画像砖展示了古代通信文化的珍贵历史。1972年,嘉峪关5号墓的发掘出土揭示了古代通信文明的重要一页。这份珍贵的文物,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沟通的强烈渴望,更承载了千年的历史信息,传承着丝路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让我们共同守护其前世今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甘肃博物馆,队友们一行随即前往机场乘坐下午16:40-19:50 9C6744的航班返程厦门回家。</p> <p class="ql-block"> 10天的甘南之旅,仿佛一场心灵的洗礼。从兰州黄河的雄浑到拉卜楞寺的庄严,从莲宝叶则的圣洁到色达佛学院的红海,每一处风景都刻满故事。我们在桑科草原驰骋,在若尔盖花湖沉醉,在扎尕那的晨曦中醒来,在腊子口追忆峥嵘岁月。麦积山的千年佛像、伏羲庙的文化根脉,为旅程画上厚重的句点。这一路,高原的风吹散了疲惫,藏地的阳光温暖了心怀。甘南,不仅用美景征服眼睛,更以信仰与纯粹打动灵魂。愿这份记忆如经幡般长久飘扬,期待下一次重逢!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i>谢谢观赏!</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