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滨河西路北段13号,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彩绘蟠龙盘。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至38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该器物陶盘内壁用红彩描绘着一条卷曲的蟠龙,首近盘口边缘,尾居盘中央,蛇躯鳞身,方头圆目,张巨口,吐长舌,身体饱满而外张,沉稳而强健。它既像蛇,又像鳄,显然是集两种或两种以上动物的特征于一身。蟠龙口衔嘉禾,嘉禾是一种特别茁壮的禾穗,在远古被视为一种瑞兆的标志。该图案一方面反映了陶寺先民对龙的崇拜,另一方面陶寺龙盘只存在于高等级的大墓之中,应该是作为礼器出现的。</p> <p class="ql-block">兽形觥。出土地点: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商代晚期。陈展单位:山西博物院。兽形觥。通高21.7厘米,通长24.5厘米,腹深9.3厘米。为商代盛酒器。整器均以雷纹为地满花浮雕,立体感较强。耳部前端为一兽面,兽角似蜗牛触角,上装饰云纹与两周曲折纹,角顶部三角雷纹;浓眉大眼,叶状招风双耳,张口露齿,牙齿以曲折纹表现,圆状下颚。头顶正中装饰以圆雕兽角盖后也是一个兽面雕饰,角向内卷曲,以两对视的卷鼻卷尾夔纹表现器盖顶部正中装饰两组兽面纹,近盖尾的一组较大,角呈三折状,另一组无角,叶形耳,圆目,两组兽面均以盖正中的一道扉棱为鼻梁。共有四条扉棱将器身分为四部分,颈部每组纹饰均装饰夔纹,腹部装饰两组兽面,角做三折状,浓眉大眼,叶状双耳。</p> <p class="ql-block">西周晋候鸟尊。禽体丰满,两翼上卷,鸟背依形设盖,盖钮为小鸟形。双腿粗壮,爪尖略蜷。凤尾下设一象首,可惜象鼻残缺,依据象首曲线分析,象鼻似该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翼、盖间饰立羽纹,以雷纹衬地,尾饰华丽的羽翎纹。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可证其确为宗庙礼器。鸟尊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鸮卣。为山西博物院所藏,乃商代晚期青铜酒器之佳品。此物造型独特,两只猫头鹰背靠背而成,鸮为古代对猫头鹰类鸟的统称,卣则是一种酒器,故合称猫头鹰形酒器。出土1956年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特点椭圆形,大腹,有四足,带盖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宽13.4厘米。</p> <p class="ql-block">卜骨。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洪洞县坊堆村,是山西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西周早期刻辞卜骨。为牛肩胛骨,两面打磨。正面钻窝处有许多小兆(预测吉凶的裂纹),右边刻辞一行8字:“北宫口三止(趾)又(有)疾贞”。背面不规则排列钻窝16个。该卜骨所在遗址可能为西周杨国遗存春秋时被晋国所灭。</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鼎。商(公元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人足方盒。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方座铃簋。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绛县横水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虞侯政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1980年山西省文物商店收购</p> <p class="ql-block">蟠龙纹方壶。春秋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770)山西省侯马市上马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络绳纹罍。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长子县牛家坡7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附耳蹄足鼎。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高66厘米,口径60厘米1961年侯马市上马墓地出土山西博物院藏炊煮器。大口,窄沿,深腹,圜底,附耳外侈,兽蹄形足,无盖。腹上部饰蟠虺纹,下部饰内填双头对称蟠螭纹的垂叶纹,鼎耳饰蟠虺纹。颈、肩和腹部均以绹。</p> <p class="ql-block">夔龙纹铜建鼓。(鼓坐)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太原市一电厂赵氏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蟠螭纹双耳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太原市一电厂赵氏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牺立人擎盘。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墓地126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为壶。春秋(公元前770—一前476年)1995号年山西省人民委员会文物室收购</p> <p class="ql-block">汾阳太符观明代二十八宿彩塑。太符观位于吕梁市汾阳市上庙村,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1200年)现存为金至清代建筑。观内保存有二十八尊明代彩塑被塑成二十八位不同的人物形象。二十八宿原来代表星空二十八个区域,是参照月亮每一天的位置规定的,在道教中被列为崇拜的对象,塑成人物形象并配以不同的动物作为标志。</p> <p class="ql-block">(河中府万泉县新建后土圣母庙记)碑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桥上村征集。碑首为螭形,碑阴《后序》中有“修舞亭都维那头李廷训等”的记载,这是北宋年间关于修建舞亭的文字记载。</p> <p class="ql-block">生死同乐。侯马市晋光制药厂金代晚期砖雕墓,墓室结构仿北方四合院厅堂布局。墓室南壁浮雕5个表演杂剧的戏俑,自左至右依次为副末色、副净色、装旦色、装孤色、末泥色,将一场热闹的戏曲表演凝固千年。人间彼岸,阴阳暌隔,舞榭戏楼,生死同乐。</p> <p class="ql-block">菩萨立像。唐(618-907年)山西省五台县佛光村古竹林寺出土</p> <p class="ql-block">菩萨立像。唐(618-907年)山西省五台县佛光村古竹林寺出土</p> <p class="ql-block">解氏造弥勒坐像。唐(618-907年)山西省万荣县征集。</p> <p class="ql-block">白石彩绘文殊骑狮像。唐(618-907年)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文管所征集</p> <p class="ql-block">释迦头像。北齐(550-577年)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邓峪石塔。唐·开元八年(720年)2016年台湾中台禅寺捐赠</p> <p class="ql-block">菩萨头像。北齐(550-577年)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释迦七尊像。北齐(550-577年)山西省太原市华塔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释迦立像。东魏(534-550年)山西省交城县王村慈民寺征集</p> <p class="ql-block">释迦立像。北周(557-581年)山西省太原市大井峪开化寺征集</p> <p class="ql-block">卫秦王造像碑。北周·保定二年(562年)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征集</p> <p class="ql-block">南涅水石刻群。1957年秋,在山西省沁县南涅水村发现石刻窖藏,出土单体造像、造像塔和造像碑1100余件,年代为北魏永平三年(510年)至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造像塔是北朝时期民间兴起的佛教礼拜供养形式。南涅水造像塔由大小不同的单层四面石刻逐层收分层垒而成,石塔每一级四面开龛,顶部安放塔刹。发愿文中自名为“图塔-高举-石级造像”等,是由民间社邑捐资建造而成。造像题材丰富,有佛本生、佛传故事和阿弥陀佛、弥勒菩萨、二佛并坐及千佛等,是研究北朝民间佛教信仰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虞弘墓石椁。是1999年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一处隋代古墓出土的汉白玉石椁,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誉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胡人吃饼骑驼俑。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山西省太原市沙沟村斛律彻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红陶牛。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北齐(550年一577年)山西省太原市玉门沟出土</p> <p class="ql-block">黄釉莲花尊。北齐·河清元年(562年)山西省寿阳县贾家庄村厍狄迴洛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石雕人物动物砚。北魏(386年一534年)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出土</p> <p class="ql-block">孙龙石椁前挡。北魏·神龟年间(518年一519年)山西省榆社县河窳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石雕帐座。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镇墓兽?北魏(386年一534年)山西省大同市雁北师院2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宋绍祖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是一处北魏墓葬群中的一座。据所出墓志砖可知,此墓为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宋绍祖墓。墓中出土仿木构石椁和大量陶俑。石樽为仿木构三开间单檐悬山式殿堂筑,分前廊和后室,由数百块青石构件拼合组成。出土陶俑170余件,以牛车为中心,可分为甲骑具装俑、鸡冠帽武士俑、风帽仪仗男俑、披铠步兵俑、男侍俑、女侍俑、胡人伎乐俑等种类,骑兵、步兵、伎乐和侍仆等组成盛大的出行队伍,既承袭中原传统,更显示鲜卑特色。</p> <p class="ql-block">瑞兽座铜灯?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山西省襄汾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胡傅温酒樽。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胡傅酒樽。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琉璃机。明(1368-1644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琉璃剑把吻。明(1368-1644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楼阁琉璃脊刹。明(1368-1644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重阳殿琉璃鸱吻。元(1271-1368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琉璃香炉。元(1271-1368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彩釉塔式罐。宋(960-1127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局部)永乐宫内现存壁画1000余平方米,分布于宫内4座元代建筑中。壁画题材丰富、技艺高超,既有确切的年代可考,又留有画师姓名可稽,是我国现存元代寺观壁画中难得的精品。主股三清殿四壁及扇面墙两侧,绘场面宏大的《朝元图》。《朝元图》体现了六天帝、二帝后率三百余位神仙朝元的画面,反映了道教神祇的完整体系。该图是道教壁画艺术的典范,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屋字形石椁。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山西省大同市宋绍祖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石雕屋形龛。北魏(386-534年)山西省大同市小站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楼。汉(公元前202年一公元220年)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碧玉龙钮印。清(1644-1911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玉龙纹宝月瓶。清(1644-1911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炉瓶三事。兽面纹善耳活环炉浩(1644-1911年)山西博物院藏。青玉蕉叶纹方觚满(1644-1911年)山西博物院藏。紫檀木嵌银丝嵌玉菱角方盒。清·乾隆(1736-1795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玉山水人物山子。清(1644-1911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白王嵌宝石描金碗。清乾隆(1736-1795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六璜联珠串佩饰。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31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缀玉覆面。西周(公元前1世纪一前771年)山西省沃县北赵村侯基始63号基出土</p> <p class="ql-block">神面纹玉戚。新石器时代。山西省黎城县后广志山出土</p> <p class="ql-block">洪武金锭。明(1368-1644年)太原市黄陵村出土。1972年10月,太原市南郊黄陵村明晋王墓陵园内出土,长9.4厘米,两端宽5.8厘米宽3.8厘米,高25厘米,重1946克,成色95。锭面镌刻文字:“潘州洪武二十三年折收秋粮赤金五十两五钱重提调官吏冯环、司吏李朝概、库子王士成、长史司监销司吏马九思,洪武二十四年三月日进;颜验银匠阅思中、煎辟银匠赵公敏”。这枚金锭的出土填补了中国以往黄金无大锭的空白。与此锭同时出土另一金锭形制一样,重量稍轻,为1891克,文字只残留“五十两”。</p> <p class="ql-block">乾元元年金铤。唐(618-907年)山西省平鲁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豆青釉葫芦瓶。清·乾隆(1736-1795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花篮。清·雍正(1723-1735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1271-1368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白瓷剔划花卷叶纹梅瓶。辽(916-1125年)山西省大同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贴塑人物纹魂瓶。元(1271-1368年)山西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青釉狮座瓶。金(1115-1234年)山西省大同市煤峪口矿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釉贴塑莲瓣纹长柄灯。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釉贴塑兽面纹龙柄鸡首壶。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釉弦纹双系壶。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博物院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