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的美篇

🎀深蓝

<p class="ql-block">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而家庭教育讲师正是点燃这簇火焰的第一束光,他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运用专业技能为万千家庭指引方向。2025年7月2日,怀揣对家庭教育事业的梦想,深入探寻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使命与基本技能。</p> <p class="ql-block">  7月2号第一场由华东师范大学特聘高级心理咨询师—陈默老师主讲,陈老师以《孩子厌学休学的原因与对策》为主题,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具体阐述厌休学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p> <p class="ql-block">  7月3号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驻会副秘书长—曹萍老师主讲,她是家庭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与开拓者,在推动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曹萍老师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教材》的主编,为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p> <p class="ql-block">  一场成功的讲座离不开精心的筹备与科学的流程设计。曹萍家庭教育讲师特训营的“三三见九”模板,从讲座前、讲座中到讲座后,为讲师们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现在,就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个模板,探寻其背后的逻辑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在曹萍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更加明确了前行的方向。让我们怀揣着对家庭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为更多家庭的幸福美满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见证孩子们在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p> <p class="ql-block">  在AI时代浪潮汹涌而来的当下,家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7月4日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高级家庭指导师孙云晓老师以“家庭教育指导要以生活教育为本”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刻且富有启发性的分享,为家庭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生活即教育”一观点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生活是孩子成长的大课堂,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孩子能够学习到各种知识与技能,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不仅能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在与家人、邻里的交往中,孩子懂得了如何与人沟通、合作,培养出良好的社交能力和道德品质。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构成了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场景。</p> <p class="ql-block">  家庭的本质在于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父母相互尊重、关爱,孩子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去爱、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亲子关系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纽带,良好的亲子沟通与互动,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理解,才更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  7月5日,河南省高级家庭讲师论坛盛大举行,此次论坛以“协同育人 培根铸魂”为核心主题,通过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工作经验、探索解决方案以及才艺展示等丰富环节,为家庭讲师们搭建了一个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的优质平台。<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家庭与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至关重要,它是为孩子培根铸魂、助力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  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通过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工作经验、探索解决方案和才艺展示等环节,各位家庭讲师们收获满满。相信在全体家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的家庭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7月5日很荣幸听到了王海勇老师的心理学讲座,王老师从家庭教育的路径与策略方面诠释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套刻板的“方法”,而是一种“相处的智慧”——用理解代替控制,用陪伴代替说教,用自我成长带动孩子成长。这需要家长放下“教育者”的姿态,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而这也是我未来在家庭中实践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AI时代,数智时代孩子们面临两大时代挑战,知识学习过度,生活能力被低估,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更是育人的重要法则,成人比成才重要,幸福比成功重要,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原主编,杨咏梅老师,让我们对新时代的家教又有了新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科技的浪潮已经悄悄涌入家庭教育这片曾经最温情的领域,7月7日,我们主讲人卜彩丽教授《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家庭教育工作》的主题讲座让我印象深刻,她不仅是教育技术学博士,更是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用数据和案例告诉我们,AI不是取代家庭教育的“冷机器”,而是助力家长科学育儿的“智慧助手”。我们必须正视科技,利用科技,让新技术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p> <p class="ql-block">  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马上结束,此次学习,是一次理念的洗礼、方法的充实、行动的启航,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套刻板的“方法”,而是一种“相处的智慧”——用理解代替控制,用陪伴代替说教,用自我成长带动孩子成长。这需要家长放下“教育者”的姿态,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而这也是我未来在家庭中实践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