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提起江南古镇,眼前就仿佛会出现这样一种画面: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是白墙黛瓦的明清建筑,木格窗棂间透出温暖的灯光。清晨时分,薄雾笼罩着石拱桥,桥下乌篷船轻轻划过,船娘哼着吴侬软语的小调。茶楼里飘出碧螺春的清香,老茶客们正在谈论着昨夜的评弹。转角处,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走过,绣花鞋在湿润的石板上留下浅浅的印记。这就是江南古镇,一个将千年时光凝固在水墨画卷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江南人,几年间去过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却还未到过苏州的周庄、甪直,同里。每每想起,总觉得像翻开一本缺页的诗集——水墨洇染的廊桥与桨声都在,偏偏少了最熟稔的那句吴侬软语。或许正是这份刻意的留白,让这些地方成了心底最柔软的念想。好在山水国际旅行社这次组织了名为“宋韵芳华,花漾周庄”之旅,带我们走近那青石板路,小桥流水,古宅庭院,青瓦白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这种念想实实在在的付诸于行动。让我们</span>去领略那份静谧雅致的韵味,去聆听一段悠远的江南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时许,我们一行五十余人到达周庄,刚下车顿觉暑气像一锅将沸未沸的温水。游客停车场已是人潮涌动,因为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的火爆,作为苏州主场的昆山,这两天周庄对江苏籍游客免费开放,使得来自全省各地的游客如潮水般涌入偏安一隅的周庄,此刻周庄的石板路上流淌的不再是吴侬软语,而是各地方言汇成的嘈杂声浪。景区接驳车蜿蜒的排队长龙让人踌躇不前,只得徒步二十分钟前往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 周庄位于昆山,旧名贞丰里,是《水乡古镇》之一,最初这里只是一个小村落,至元朝中叶才逐渐发展起来。现在的周庄面积不大,四面环水。面积只有0,47平方公里的周庄,我们从贞丰牌楼进入周庄,映入眼帘的是那写满历史沧桑的驳岸、拱桥、水巷、石板古道、明清建筑等,犹如一帧帧珍藏已久的水墨画一样感人。</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一面青石白玉照壁呈现在眼前,雕刻着周庄的乡貌图。右上角有费孝通老先生所提“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字样,照壁以全景式雕刻浓缩了水乡风貌,照壁临水而建,抬头望去前方石板路蜿蜒向前、青瓦覆顶的老屋静默相依、白墙映着天光;后方河道树荫下摇橹船悠悠划过,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呼之欲出,闲适恬淡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随着如织的人流来到一条被称之为“一线天”的街道,这条街以其狭窄而出名,窄到两边的店家可以不出店门,隔街传递货物,这在江南古镇中倒是独特。穿过这条摩肩接踵的小街便来到了周庄标志性的景观“双桥”。这座桥是由沈万三之弟沈万四重建,河上的石桥联袂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是江南唯一保存完好的桥楼合璧建筑,四角桥楼飞檐朱栏,兼具商业与观赏功能,1982年,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来到周庄,被双桥的独特造型所吸引,以双桥为蓝本创作了油画《故乡的回忆》。这幅作品在1984年美国展出时引发轰动,使得周庄声名远扬。这种独特的造型使得双桥在水中倒映出别样的美景,青石板桥与水中倒影相得益彰,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过桥向南沿街行走,两侧的商铺挤挤挨挨,招牌高高低低的悬着。游客的脚步声和吴侬软语的吆喝声交织,空气中飘着万三蹄的酱香、青团的甜糯、酒酿饼的甜醇、舌头还能尝到袜底酥的松脆。</p><p class="ql-block"> 缓慢行走间不知不觉便踏进一座被岁月温柔呵护的古宅——周庄的张厅。这座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宅院,原是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的居所,清初转归张姓人家,遂得"张厅"之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踏入这座历史悠久的宅院,时光仿佛骤然缓慢下来。厅内陈设古朴雅致,紫檀家具泛着幽光。木质的梁柱散发着淡淡的岁月香气。正中悬着"玉燕堂"匾额,笔力遒劲如龙。最引人驻足的是那些雕花门窗,菱花格心间透着天光,万字纹饰里藏着岁月。手指轻抚过窗棂,能触到木纹里沉淀的时光,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p><p class="ql-block"> 天井里铺着青灰方砖,缝隙间爬满青苔,角落里一株老梅虬枝盘曲,静待冬日的暗想浮动,</p> <p class="ql-block"> 最妙是那"桥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格局——后花园的小河穿宅而过,一座石拱桥横跨水面,桥畔几丛芭蕉青翠欲滴。曲廊下的锦鲤倏忽游过,将一池碎金搅得粼粼荡漾,水道与市河相通,既为防火逃生之道,又为宅院增添了灵动之美,假山、绿植、蜿蜒的小径,形成“绝,奇,秒,趣”的景观,“虽是人造,宛自天开。</p> <p class="ql-block"> 走出张厅随即又步入声名显赫的沈厅,世人常言:“游周庄而不览沈厅,如入宝山却空手而返。”沈厅是江南首富沈万三后裔的深宅大院,它见证了元末明初巨富沈万三的传奇一生,承载着沈家起落兴衰的厚重历史。</p><p class="ql-block"> 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整体呈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各个楼屋之间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走马楼。</p><p class="ql-block"> 沈厅的前部分是供家人们停船、清洗衣服的地方,中间部分的墙门楼是家族举办大型活动和庆典的重要场所,后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松茂堂是四进正厅,堂内梁柱上的木雕非常精美,蟒龙、麒麟、飞鹤、舞凤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正中悬挂着“松茂堂”匾额,字体苍劲如虬枝,在匾额上盘旋数百年,两侧对联:“荣宗不忘本,曲折经济重敬大业;耀祖尚施仁,几番商贸再酬宏愿”。为清末状元张謇题写。</p><p class="ql-block"> 第五进是一小堂楼。楼前天井里躺卧着一头石牛,表示主人不忘其祖沈万三是靠着躬耕起家的。小堂楼放有江南豪富沈万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闪闪的聚宝盆,人们总要用硬币砸一下沈万山的金元宝,据说砸中了,就能招财进宝。可谓“金盆聚宝财源广,玉座凝祥福运长。”</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了这七进宅第,便来到沈厅的精华部分——“后堂二楼,其中有绣房、洞房、千功床、偏房、书房、烟房、琴房、画室等,此刻</p><p class="ql-block">仿佛一帧帧画面掠过眼前,绣房里彩线银针穿梭间,一幅鸳鸯戏水图在绸缎上渐次绽放;洞房里红烛摇曳,锦帐低垂,新人交杯酒映着羞红的脸庞;书房里墨香弥漫,案头古籍堆叠,笔锋游走处尽是锦绣文章;琴房里七弦轻颤,余音绕梁,指尖流淌着高山流水的清韵;烟房里檀香缭绕,烟丝在铜炉中静静燃烧,氤氲出一室宁静。</p> <p class="ql-block"> 沈厅的历史已有280多年,在漫长的时光中,它辉煌过,它破落过。如今她依然沉默的站在那里,飞檐翘角,黑瓦白墙,游人的喧哗从四面八方涌来,而它却是静静的听着,沉默无语。</p> <p class="ql-block"> 从沈厅出来,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巷,南湖秋月园便出现在眼前。还未入园,远远望去,南湖平静如镜,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和古建筑,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走进南湖秋月园,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假山叠石,颇为奇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让人瞬间忘却了旅途的疲惫。沿着园内的小径漫步,倏然间一阵欢快的有节奏的音乐声传来,随着音乐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湖边。在临湖的露天舞台,只见几位青年女子 在舞台边的绿荫下翩翩起舞,跳跃的身姿给人一种轻盈而悦目的感觉,这一刻的她们忘却了喧嚣,消除了所有束缚,只有舞蹈的自由,而她们也成了湖畔的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 至此,周庄主要景点基本游览完毕.。返途时,大家似乎心意相通,一致提议坐一次摇撸船,体验一下“船在水中游”的意境。于是买好票,大家晃悠悠的鱼贯而入小船,待大家坐稳,船娘便轻摇撸浆,手腕一推一送,木橹便在水面划出半轮新月,船尾拖着的涟漪,细细地铺展,又悄悄地隐没。如果说周庄是水乡的灵魂,那摇橹船便是游弋在水中的灵鱼。游客坐在船上,随波荡漾,耳畔是潺潺水声与船桨的轻吟,目光所及皆是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石墩石桥,和垂柳依依的堤岸。 偶有河畔茶室飘来的茶香馥郁,如丝如梦。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p> <p class="ql-block"> 摇撸船缓缓前行,穿行于一座座古老的石桥,每一座桥,皆有其独特的韵味,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风华,桥身点缀着各色花卉与河面倒影相映,更添一份江南的温婉与雅致。这一路的“小桥流水人家,兰桨碧波云影”展现出周庄的风情与魅力。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人们悠然自得地生活着,而漫步其间的人们,总能感受到时光凝滞般的悠闲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周庄的青石板路上,为这座千年古镇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周庄的韵味在离别时愈发清晰,那些曲折的巷弄里,藏着多少代人的故事;那些雕花的窗棂后,又曾有过怎样的悲欢离合?沈厅的厅堂里仿佛还回荡着明代商贾的谈笑,张厅的院落中依稀可见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身影。这座"中国第一水乡"用它的温婉与厚重,在我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而那些关于江南的缱绻情思,也将随着橹声灯影永远停泊在记忆的港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