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承德号称有外八庙的,让人不禁联想起北京的八大处。不过两者相同的都是和蒙藏有关,因此其风格总是显密交织的。不过外八庙这个称号并不符实,据说以前有十二庙,而现在好多已经不在了,今天真正开放的只有五座。考虑到其中的两座,普乐寺、安远庙就在磬锤峰下,那就先一起逛了吧!</p> 安远庙 <p class="ql-block">上次来承德只逛了小布达拉宫和班禅行宫,因此另外几处对我来说也是初次游览。安远庙和普乐寺分别坐落在磬锤峰的北南两麓,我们就吃先从安远庙逛起。</p> <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三年,即1758年,清朝彻底击败准噶尔汗国,将准噶尔变成了一个地名。第二年5月,达什达瓦部先后分两批到达承德,正式归附大清。<span style="font-size:18px;">达什达瓦部是准噶尔汗国重要的部族,但在其内乱中,族长被杀,于是举族内附,被安置在察哈尔、热河一带。</span></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考虑到达部的宗教信仰,以及他们的主庙、在伊犁的固尔扎庙毁于战火,遂下令在磬锤峰北坡上“仿伊犁固尔扎庙式”建造安远庙,因此安远庙又称“伊犁庙”。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安远庙建成并举行了盛大的跳布札等庆祝活动。</p> <p class="ql-block">安远庙属于藏传格鲁派的寺院,清末以后,其大部毁于战火,后仅存山门和主殿普度殿,其它旁边的建筑都是重修的。普度殿高大雄伟,类似城门楼,因为其为方型,又被当地人称为“方亭子”。这里的游客很少,除了我们,倒似都是工作人员。</p> 普乐寺 <p class="ql-block">与安远庙遥相呼应的是普乐寺。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承德作为大清招抚管理北方民族的重要地区,自然要考虑各民族的信仰习惯。普乐寺据说就是为招待来自巴尔喀什附近的哈萨克族和葱岭以北的布鲁特族王公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普乐寺寺门西向,整个寺院共有三重,前两重为汉家显宗形制,第三重却是密宗藏传。山门内有钟鼓楼、天王殿、宗印殿等建筑。天王殿与一般寺院一样供奉四大天王、大肚弥勒和韦驮大护法。宗印殿估计就是普通青庙的大雄宝殿,殿内供释迦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走过显宗,普乐寺的后半部就是藏式建筑,其主体称做经坛,据说是当年弘法讲道之所。而其最高处就是大名鼎鼎的旭光阁,外观就像缩小版的北京天坛祈年殿。也就因为这个建筑,普乐寺又被称为圆亭子。阁中的须弥座很高,据说是世上最大的曼陀罗模型。</p> <p class="ql-block">曼陀罗上是一尊铜制的藏传佛教的佛像,即上乐王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欢喜佛。普乐寺主打的就是欢喜“禅”(密?)、双修。阁中四周供奉的佛像与唐塔也是如此,让我这等凡夫俗子看后不免耳热心跳💗。当然这个也就不拍照片了,少儿不宜。另外院子里还有一颗“智慧”树,有两个主干,据说象征男“性”之美~🙂↕️🙂↕️</p> <p class="ql-block">圆亭子保存得比方亭子好得多,自然游客也多些,然而也许时间不对,这里依然没什么香火,也就和普通旅游景点差不多了,倒是庙里的工作人员还是热心地给游客们讲解佛家故事。</p> 关帝庙 <p class="ql-block">看着时间不早,我们决定结束行程返回绮望楼。其实出来时我就从绮望楼的斜坡上看到前方有一片黄顶子的建筑群,知道必是皇家的一处关键所在,这时问了当地人,才知道是关帝庙,既然是庙,就去逛逛呗,毕竟来都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座关帝庙可不简单,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皇家关帝庙!乾隆四十三年皇帝下旨扩建此庙,换黄瓦以彰显皇家寺庙的等级与威严。庙成后,乾隆皇帝题御笔“忠仪伏魔”匾额,庙内立御碑二座,皇帝亲自进庙拈香瞻礼,以后的清帝也循此例不改。</p> <p class="ql-block">虽说现在关帝庙也要收20块钱门票,但是工作人员一直在旁细致地讲解。关公也是武财神之一,因此进庙的也多有求财之念。大殿前横卧着一把小号的青龙偃月刀,对,不是83斤,而是23斤!在大家的鼓励下,我把大刀先在前面的磨刀石上磨一磨,然后再挥舞两下,正所谓:关公门前耍大刀!😭😭</p> <p class="ql-block">其实还听出租车司机说,关帝庙只能算第二,承德第一庙要数都城隍庙,最是灵验。然而我们去后发现大殿正在大修,工作人员直接带到“接福”的偏殿,却是请太岁的,岫玉材质,几百上千不等,大家量力而为吧,这类物件恐怕还得心诚则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