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原创:艾陶</p><p class="ql-block">拍摄地址:门头沟绿海运动公园</p><p class="ql-block">文 字:部分文字摘抄网络</p> <p class="ql-block"> 六月底的北京出奇的闷热,湿度达到九十多,离开空调房到外面一会就一身汗,黏黏糊糊的。这样的天气却挡不住摄影人的脚步。听拍鸟老师讲,门头沟绿海运动公园有两只黄鹂育雏。周六我便早起开车赶去。7点到达拍鸟处。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不大的地方足有六七十人。能拍到无遮挡偎鸟的位置已经没有。只好挤到旁边位置拍摄。这样拍到九点多,热的大汗淋漓。便决定离开。但仍有许多拍鸟人从京城的各个地方赶来。摄影人冒着酷暑拍鸟热情高涨的场面真是感人。回家后感觉没有拍到精彩的画面,心有不甘,想着开车去也方便,下午五点又到达现场。这时只有五六个人在拍,鸟儿也给力,半小时来了两趟喂小鸟。终于拍到满意的片。拍鸟真是个苦活,却苦中有乐,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黑枕黄鹂又称黄莺、黄鹂、金衣公子等,是雀形目黄鹂科黄鹂属鸣禽。体长23~27厘米,嘴略下弯,粉色;雄鸟整体主要呈鲜明的黄色,黑色过眼纹在额和枕后相连,且在枕后较粗,形成一围绕头顶的黑色宽带;飞羽黑色,具黄色羽缘,三级飞羽上的黄色较多;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皆具黄色端斑,脚灰黑色;雌鸟似雄鸟而羽色较暗淡,背面较偏绿色;幼鸟似雌鸟而羽色更偏绿色,下体色浅且具黑色纵纹,嘴上较多黑褐色。自额基、眼先、过眼而至枕部,连成一条宽阔的黑纹,故名黑枕黄鹂。</p> <p class="ql-block">黑枕黄鹂分布在中国东部,云南和海南岛全年可见。主要栖息于低山至平原地带的阔叶林、混交林等具阔叶树种的林地,偏爱山林和距离水域较近的林地。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于树冠层,鸣声响亮而多变,也会有模仿其他鸟叫声的较复杂的鸣唱。主要食物为昆虫。繁殖期5~7月,营巢于树上,巢呈吊篮状,编织于水平树枝的末端枝杈处。</p> <p class="ql-block">黑枕黄鹂是天生的歌唱家,其鸣 啭如行云流水,清脆悠扬,宛如西洋乐器中的黑管,音调美妙多变,又被誉为“林中黑管手”,′黑枕黄鹂具有保护价值,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黑枕黄鹏主要以昆虫为食,对农林业生产有益,在植物保护中意义很大。</p> <p class="ql-block">黄鹂喂雏分为《哺和教》。《哺》晨露未干时,黄鹂已穿梭于林间。金羽掠过枝叶,衔来青虫,雏鸟在巢中张着嫩黄的喙,如几朵待放的小花。亲鸟喂食时极轻巧,将虫儿分成小段,仿佛怕噎着孩子。日暮归巢,它收拢翅膀,为雏鸟挡住晚风。《教》雏鸟稍大时,黄鹂便不再直接喂食。它停在枝头,叼着虫儿却不放下,只一声声啼鸣,引幼鸟扑腾着离巢。待雏鸟笨拙地飞近,才将食物递去——爱不仅是给予,更是教会生存。</p> <p class="ql-block">黄鹂鸟妈妈通常在树梢或鸟巢中喂食,雏鸟们会张着嫩黄的小嘴,急切地等待食物。鸟妈妈叼着虫子或昆虫返回巢穴后,会先将食物调整位置,确保雏鸟顺利吞咽。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鸟妈妈在树上跳来跳去,嘴里叼着一只虫子。小鸟们伸长脖子,张大了嘴,等着吃虫子。鸟妈妈喂了这个喂那个,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雏鸟排泄后,黄鹂父母会默契配合清理粪便,即使粪便带有昆虫残渣或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它们仍会吞食以确保巢穴清洁。这种行为既维持了雏鸟健康,也体现了亲子间的紧密关系。</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到访,祝夏日清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