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拉西扯之“高尔夫经济”】

丘小海

<p class="ql-block">【东拉西扯之“高尔夫经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打了二十多年高尔夫球,除了深圳及周边地区打,偶尔也到国外打,包括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国家。十八大之后,因为某些原因,就很少打了,把会员证也卖了。现在退休了,想想闲着没事的时候可以锻炼身体,于是又拾起了球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天在纽约打了一场,感觉还不错,挺开心的,准备周末去 Bethpage Black course 再打一场。据说这可能是纽约最好的球场,难度很大,想着就兴奋,有点迫不及待去试试的冲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尔夫起源于苏格兰,是列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在欧美日澳等国家非常普遍,若去这些国家旅行,飞机降落前几分钟,大概率可以从窗外看到地面有不少球场。这些国家的公众球场很便宜,一般打十八洞只需要几十块钱(美元、澳币、加元、欧元)。十几年前,我在美国佛蒙特州玩过最便宜的一次,租球车打十八洞才 25美元,球道和果岭都很好,是很有品质的山地球场。当然,有些私家球场也很贵,加州的圆石滩(Pebble Beach Golf Links)打一场球就要 800美元,旁边的两个球场Spyglass Hill Golf Course和Links at Spanish Bay也不便宜,打一场要好几百美元。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打球都是自助的,请球童的费用太高。发达国家的公众球场都比较便宜,对他们来说,高尔夫是平民运动,所以,打球的人多,群众基础好。中国的情况不同,首先是打高尔夫的费用与收入水平相比较,实在太昂贵了,其次是打球的人占比很少,群众基础薄弱,尚未形成产业,所以,高尔夫被称为“贵族运动”。最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体制内的人都不太敢公开打球,此外,也因一些不能说的原因,国内的球场越来越少了,这几年深圳就关闭了七家球场,令人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欧美日等国家的体育经济非常发达,如耳熟能详的美巡赛、大联盟、NBA、 英超、意甲、欧冠等,体育早已经产业化了。由于赛事能给球迷带来情绪价值,给其他行业带来附加价值,体育比赛已经是西方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了。高尔夫球,除了美、欧、日的巡回赛之外,每年一次的四个大满贯赛(美国大师赛、美国公开赛、PGA锦标赛、英国公开赛),更加令球迷兴奋,赛前早早就预热,进入比赛的那四天,可能通宵达旦地追看,有很强的全民参与感。高尔夫产业化有很多好处,比赛获得了企业赞助,球迷获得了情绪价值,选手获得了奖金,赛事又将进一步推动了高尔夫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与欧美日相比,由于中国起步较晚,加上受到诸多政策限制,高尔夫产业化的路子走得缓慢又曲折,中国的球场多半是为了房地产项目开发而建,动机就不纯,加上公众球场太少,打球成了高消费,难以普及。由于普及程度低,观众少,商业比赛很难拉到赞助,比赛的奖金少得可怜,中巡赛就成了鸡肋,职业运动员甚至连养活自己都有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说我们的高尔夫尚未形成体育产业,但仍有高消费平台的价值。当今中国经济处于通缩阶段,政府在鼓励消费,作为高消费的高尔夫运动可以发挥促进消费的作用。关于消费,我想起了若干年前的东莞。彼时,东莞灯红酒绿,市道畅旺,不仅东莞当地的老板,整个珠三角(甚至全国)的老板都到东莞消费,拍脑袋估计,老板花在红灯方面的钱,多的每年上百万,少的每年也有好几万。作为常客,港、台、日、韩加起来就不下三十万人,再加上其他地方的,总数应该不下二百万人,一年下来,消费数额可能达到惊人的千亿规模。更重要的是,这些钱都流到了社会低层人的手中,而低层人手中的钱更容易产生消费的乘数效应。其逻辑是,红灯服务员的收入丰厚,她们必然要消费,例如,多买几件衣服,多做几次美容,多吃几顿夜宵……结果是,卖衣服的、做夜宵的、开美容美发店的、出租房子的、宾馆酒楼、出租车司机等等等等,都有生意做,其它消费品的销量也会增加,于是,红灯经济越火爆,底层的生意越好做,整个市道也就越畅旺,这些钱在反复的循环使用,这样就构成了乘数效应。如今红灯灭了,即使老板的预算支出跟之前一样多,由于消费场景发生了变化,他们可能把钱花在出国旅游,或者购买名表名包上,钱流向了高端客商,这些钱不能直接产生二次消费,因而也不能构成乘数效应,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较小。所以,若想提振消费,政策应该向底层老百姓倾斜。现在某些消费补贴的政策,出发点是好的,可惜买车买房的通常都是富人,购车购房补贴等于给富人补贴,效用较小,只有把钱给到了穷人手上,才能带来更大的乘数效应,才是真正有效的刺激政策。过去四十多年,我国的M2逐年增长,现在已经超过325万亿了,可以说是水漫金山,钱多到难以想象,可是为什么还会通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钱在富人手中,存在银行里空转,到不了穷人的口袋里,因而难以发挥消费乘数效应。回到前面,我们的高尔夫虽然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形成产业经济,但仍具有高消费平台的价值,而且恰恰是将钱从富人(打球者)口袋流入穷人(球童、草坪工等)口袋的最佳途径。由于赌场经济和红灯经济不合法,高尔夫球场则是合法实现财富转移的一个高效的渠道,而且财富大部分转移到低层人手中,可以创造更多的消费乘数效应。再者,考虑到高尔夫运动是“绿色鸦片”,容易上瘾,所以高尔夫消费更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对促进消费的意义更大,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高尔夫消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纯粹从提振消费的角度出发,将富人的钱流入穷人的口袋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这里必须警惕,钱的流动必须是通过自愿交易产生的,不可以通过暴力手段“劫富济贫”来实现。暴力革命和平均主义的思想,不仅不能让穷人变富,而且只会让社会没有富人,这是一百多年来全世界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那么,如何让富人的钱公平正义地流到穷人的手上?这是一道难题,答案或许只有一个:自由市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近重庆荣昌区高洪波书记在网上很火。节假日开放政府食堂,免费开放政府办公楼停车场,掏自己的钱请客等等,目的就是提振当地消费。我给高书记点赞。祈望深圳也出现一个“高书记”式的领导,务实有为,在合理的情况下,尽快恢复关闭的高尔夫球场,让更多的深圳市民享受高尔夫乐趣,提振深圳的消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 7 日于纽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