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真善美

方圆fg

<p class="ql-block">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30年了,经过这些年的摸滚打爬,才逐渐成熟起来。</p><p class="ql-block">我刚参加工作时,带着满腔的热血去企业干本行,想要实现人生理想。我是学兽医的,给动物看病时对每一个病例详细记录,开方下药,药到病除,干着很轻松、很有成就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企业效益下滑,工资降低,因工作需要我被转岗到车间,工作环境差。为了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我工作两年后考公到乡镇,转行了。</p><p class="ql-block">在镇上工作了4年,与当时很多非中专院校毕业的人在一起,明显的感受到自己不灵活,没有共同语言,工作中也发生过失误。从镇上调到区直部门后,是个新建单位,一群年轻的大学生聚在一起,此时感觉和这些人是一类的,大都是认真负责、专业性强、不很灵活的人。我们共同经历着挫折,慢慢走向成熟。</p><p class="ql-block">令我心智发生很大改变的,是自2015年参加心理方面的学习,让我看到自己的认知有很多局限。比如,以自我为中心,不擅长换位思考,不理解他人的感受。通过不断练习感受自己身体的感觉,才能理解孩子、他人的感受,逐渐走心了,有了共情的能力。认识到凡事有三个以上的办法,成功者不换目标换方法,为达成目标灵活的调整办法,让自己越来越灵活。</p><p class="ql-block">社会是个大熔炉,通过在理上学、在事上练,遇到不如意手指向内看自己,逐渐提升了自己科学、艺术、人文的能力。工作讲究科学,原则问题上不放松,坚决不突破底线红线,这就是科学的真。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可以圆润变通、灵活的调整,这就是艺术的美。在思想情感上,要有慈悲心,能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感受,这就是人文的善。</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坚持真善美时,就能更好的享受工作生活带来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克富:应用心理学与心理学应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年前的今天上午,我参加了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科实践基地揭牌暨校外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我们单位成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践基地。以下是第二天的涂鸦,翻腾出来作为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指导老师,我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完成从“应用心理学”到“心理学应用”的转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应用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但心理学的应用却不只是一门科学,它是科学-艺术-人文的三位一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交流发言环节,好几位小学的领导发言,都夸赞到其学校实习的青大师院心理系学生的素质高。我听人说话一般不太关注这样的论点,而更看重为了佐证其论点所给出的论据。我发现,她们所举的例子都与应用心理学这门学科无关,倒是事事都离不开艺术和人文。比如,有位领导说,学生到学校实习的第一天是参加一个有关家庭教育的团体辅导,但因几位家长因故缺席,实习生就主动填补上了。尽管未在现场,但通过这位领导的赞美,我能想象出来那几位尚未结婚的实习生那天所充当的家长角色是要比那些缺席的家长更让领导满意的。这位领导的赞美用了一句青岛话,意思是说,这样的实习生很灵活,会看人脸色行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灵活”只是属于为人处世的艺术,那么“会看人脸色行事”更多的就是一个人人文情怀的体现了:没有这样的情怀,就不可能对他人之急感同身受并出手相救。救急如救命:谁不需要这样的人?谁不喜欢这样的人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在校园里主要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不同,进入实习阶段所面对的就是将来工作的真实环境——社会。社会是由人和规则组成的,它需要科学之真,也离不开艺术之美和人文之善。我想告诉实习生的是:凡事要认真但别“较真儿”——认死理;让别人尤其是自己的带教老师满意至关重要;谁都喜欢那些听话照做的实习生,因为这是态度形成的第一步,而态度决定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应用心理学是一个专业,但心理学的应用却不只是专业的体现,我们要基于专业-学业-职业的三位一体来考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实习阶段,不但意味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即将完成自己的学业,也是为毕业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预演。无论是读本科还是研究生,学业的完成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完成的标志就是那张文凭。专业的提升则不然,它横无涯、纵没底。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完成学业之后,从实习开始才能看出一个人的专业水平,才开启了自己专业提升之路。而相较于专业选择的自由,毕业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常常是“被选择”的,而被选择的职业常常与专业关系不大。我认识一位电器工程师,他告诉我本科是学应用心理学的,问他为什么从事了一个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搭界的职业,他只是一声叹息。这让我看到了职业选择的现实和无奈。职业的选择完全可以抛弃专业所学。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像孙中山和鲁迅那样是为了更伟大的目标或理想,当然也可以是基于养家糊口的实际需要。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其成就的取得,在社会需求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专业对口不见得是好事,而专业不对口也不见得就是坏事。我想在完成了学业的实习阶段,是需要把专业和职业的关系弄明白的,专业完全可以为职业让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心理咨询师而言,国家从2001年就开始的职业化培训。遗憾的是,所培养出来的咨询师还是过于看重专业了,以至于职业化程度不够,这样的咨询师满脑子考虑的都是自己的专业提升和发展。甚至有人,整天想着做大做强,却不去为自己如何生存下来而努力。结果就是:先驱变成了先烈,出师未捷身先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应用心理学的学习主要是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但心理学的应用所需要的却不只是知识和理论的扩充和深化,它是知识-理论-技能的三位一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验告诉我,让实习生复习并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非常重要,比如心理服务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规范等相关的知识、结合着运用加深对心理学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记忆和理解,等等。我们机构有针对初级研修生的十项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情绪监控、资料搜集6W1H、症状问诊的BASIC-ID、着陆技术、自由联想、MSR计算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空椅技术、情绪释梦。我觉得,完全可以作为实习的技能训练项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心理系的信任,我们会不负重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