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中国之贵州

桑妮(SunNy)

<p class="ql-block">贵州,是中国的旅游大省,我已经去过好几次了。但是像这次这么全面深入的游览,还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贵州双乳峰,坐落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珉谷镇与者相镇交界处,占地面积2100亩,被评为中国避暑名山、贵州十大魅力景区。</p> <p class="ql-block">尖顶高耸的山峰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双乳峰,因酷似大地母亲袒露的双乳而得名,它是喀斯特地貌的峰林绝品,是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p> <p class="ql-block">据地质学家、旅游专家考证,如此比例协调、形态逼真的双乳奇峰,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无类似发现,因而被誉为“峰林绝品”、“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双乳峰视频</p> <p class="ql-block">“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看圣母峰也是这样的。从观峰亭这个角度看,像是20岁年龄的双乳;顺着公路往前一里看,像是40岁年龄的双乳;再往前一里,看上去就像是60岁年龄的双乳了--这还是2001年一个来自香港的游客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双乳峰下小石林</p> <p class="ql-block">竹林堡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小巧玲珑、神奇别致、独立成林,是贵州省的八大石林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石林视频</p> <p class="ql-block">格凸河大穿洞是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以高116米、宽25米的天然拱门状洞口和数十万只鹰燕栖息而闻名,每年清明至重阳期间形成“燕阵”奇观,并因阳光穿透洞穴产生“地神光”现象。</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是重阳节以后了,所以无缘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洞洞相连</p> <p class="ql-block">洞内空间巨大,可以行船走路,还可以爬到上层洞穴里面去</p> <p class="ql-block">大穿洞(又名燕子洞、燕王宫)是格凸河伏流入口的第一厅,洞口呈西洋建筑拱门状,高116米、宽25米,洞内形成270米长的湖泊。因栖息数十万只特殊鹰燕(岩燕的一种),当地人称其为“燕子洞”,每年清明至重阳期间燕群盘旋洞口的景象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贵州燕子洞群以规模宏大、生物多样性和地质人文价值突出为特色,是探索自然奇观与生态共生的绝佳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采药表演</p> <p class="ql-block">表演完毕,划船回家</p> <p class="ql-block">燕子洞外可以坐船,去往大河苗寨</p> <p class="ql-block">到达大河苗寨,开始放飞无人机。让他替我看看这大山深处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格凸河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18.6平方公里,它集岩溶、山、水、洞、石、林组合之精髓,融雄、奇、险、峻、幽、古为一身,构成一幅风景图画,是稀世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园。</p> <p class="ql-block">格凸河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2006年被入选中国最美的地方,这里有令人心驰神往的亚鲁王文化,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格凸河风景名胜区,有现代国际流行的低空跳伞、蹦绳、翼服飞行的惊险刺激,也有古朴传统的苗家蜘蛛人徒手攀岩、上刀山下火海的非物质文化展示;有令人心驰神往的亚鲁王文化,也有世外桃花源一般的避世圣地大河苗寨;有举世无双的大穿洞燕王宫及万燕归巢绝景,也有国内最深的竖井和世界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古河道遗迹盲谷。</p> <p class="ql-block">大河村民俗表演</p> <p class="ql-block">"格凸"一词为苗语,意译为跳花圣地。</p> <p class="ql-block">织金县的地标,织金阁</p> <p class="ql-block">织金阁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文腾街道金北社区,蟠踞于宝桢湖畔、织金河滨。该景点始建于2019年,楼高60.45米,是织金水乡甚至整个织金古城的坐标原点。</p> <p class="ql-block">织金阁</p> <p class="ql-block">夜景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织金阁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谓山环水绕,藏风聚气。每当人们登临高阁,仿佛置身于青冥之中,让人有振翅先飞、平步青云之感。</p> <p class="ql-block">镇远古镇祝圣桥</p> <p class="ql-block">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千米,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与府卫古城垣,吴王洞、四宫殿、古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多处。</p><p class="ql-block">青龙洞</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县城东端。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及清光绪年间重建,后经多次维修,至清末扩建形成如今规模。1988年1月13日,青龙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手机视角</p> <p class="ql-block">镇远古城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4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p> <p class="ql-block">古巷道是镇远古城的腹心,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六牌十巷”的说法。现存七条: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口巷、米码头巷、陈家井巷。七条巷道均建于临河的石屏山上,随山势蜿蜒起伏,层层而上。</p> <p class="ql-block">㵲阳河,是长江支流沅水的支流,流经贵州瓮安、黄平、施秉、镇远、岑巩、玉屏及湖南新晃、芷江、怀化、黔阳两省十县市,在黔阳县黔阳镇与清水江汇合入沅江。</p> <p class="ql-block">祝圣桥位于中元禅院前,为湘黔古驿道,横跨舞阳河的七拱石桥,清末于其上建魁星阁;香炉岩为青龙洞山门外舞阳河畔的一块巨石,其上建有莲花亭。</p> <p class="ql-block">㵲阳河穿城(镇远古城)而过,自西向东呈“S”形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户苗寨</p>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境内,全寨共有1468户,6000余人,其中原住居民的99.5%都是苗族,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被称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片也漂亮</p> <p class="ql-block">这里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而建,又连绵成片,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穿民族服装拍照,已经蔚然成风</p>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户苗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苗族漫长发展历史中积累与沉淀,具有“露天博物馆”、“中国最美的苗寨”等美称,是研究与探索苗族文化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2023年,西江千户景区接待游客464.89万人,带动全县1.1万户3万余人实现脱贫增收致富,全县人民幸福感、安全感、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感显著增强,西江千户景区成为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江” 是苗语“DlibJangl” 的汉语音译。其中,“Dlib” 为苗族支系 名,“Jangl” 意为“弯曲”,合起来就是“居住在河湾的⻄氏苗族”。在历 史文献中,“⻄江” 曾有“仙详” “鸡讲”等多种汉字写法。</p> <p class="ql-block">苗族大体上共分为东、中、西三大支系。据考证,苗族先民远古时期曾居住在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后因战争逐渐迁徙至西南山区。在汉文典籍文献中,西江苗族被称为“黑苗”。</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村民口传,西江苗族是蚩尤的后裔,历经多次大迁徙,才到达西江苗寨。西江苗寨的先民原先居住在离此不远的雷公坪,后来在“寅公”“卯公”两位始祖的带领下,来到今天的西江苗寨修村建寨、开山造田,并在此定居下来,历经几十代的繁衍,才形成今天的寨子规模。</p> <p class="ql-block">住了一宿,第二天要离开了,还有点恋恋不舍</p>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户苗寨</p> <p class="ql-block">晴隆24道拐</p> <p class="ql-block">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p> <p class="ql-block">二战时期,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要经“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和重庆。二十四道拐成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日寇曾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轰炸,欲截断黔滇咽喉。</p> <p class="ql-block">抗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晴隆24道拐</p> <p class="ql-block">万峰林</p> <p class="ql-block">万峰林景区是一个半开放式的景区,游玩线路沿田园地块分为两侧:一侧上边有一条山腰的环山路,看对面的峰林风景,下边是双向行车的田间村落道路,以低角度欣赏万峰林风光;另一侧可以游玩上纳灰、中纳灰、下纳灰几个布依村寨。景区内景点从游客中心依次分布着将军峰、八卦田、纳灰坡立谷、纳灰村、抱木山、万佛寺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八卦田漏斗位于万峰林的纳灰河坡立谷中,谷地中点缀着数十个漏斗,最具美学价值的是八卦田。</p> <p class="ql-block">当年徐霞客也到过这里,留下了“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万峰林</p> <p class="ql-block">最好看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原来田里有个大大的福字,前两天被收割完了</p> <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万峰林景区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以万峰林景区为核心的兴义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 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万峰林</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常年云遮雾障,一般没有机会拍到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门口的宣传画。实际上在景区里面是拍不到这种景色的。</p> <p class="ql-block">景区里禁飞无人机</p> <p class="ql-block">风起云涌</p> <p class="ql-block">眺望老金顶</p> <p class="ql-block">马岭河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东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成员,被誉为“中华第一漂”。</p><p class="ql-block">马岭河峡谷</p> <p class="ql-block">正在修建一座大桥</p> <p class="ql-block">马岭河峡谷集雄、奇、险、秀为一体,谷宽50—150米、谷深120-280米。马岭河峡谷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缝,谷内群瀑飞流,翠竹倒挂,溶洞相连,两岸古树名木点缀其间,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瀑布从天而降</p> <p class="ql-block">马岭河峡谷位于整个景区的东北部,系湍急河水和地下将地表切开的一条裂谷,由上往下看是一道地缝,由下往上看是一线天沟。</p> <p class="ql-block">马岭河发源于乌蒙山系白果岭,上游叫清水河,中游因两岸有马别大寨和马岭寨而称马岭河。从河流至河口长约100千米的流程内,落差近千米,下切能力强,在海拔1200米的坦荡平川上切割出长达74.8千米的马岭河峡谷。</p> <p class="ql-block">沿着栈道行走</p> <p class="ql-block">喀斯区的河水含碳酸钙很重,在跌落过程中迅速释放出二氧化碳,将碳酸钙附在崖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碳酸钙物质越帖越厚,面积越来越大,遂在峡谷两壁孕育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钙化瀑布群,仅天星画廊景区的嶂谷绝壁上,就悬挂着面积达30余万平千米的钙化瀑,与气势磅礴的瀑布峰林相交织,构成极为珍奇的稀世景观。</p> <p class="ql-block">跟以前不一样,只能走一侧</p> <p class="ql-block">黄果树风景区是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获得国家评定的5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黄果树瀑布出名始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经过历代名人的游历、传播,成为知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1999年11月被中国科协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年,以黄果树大瀑布为核心的瀑布群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大,并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p> <p class="ql-block">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高度为77.8米,宽101米,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描写黄果树瀑布:“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飞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在他所见的瀑布中,“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从那时起,黄果树瀑布就逐渐被人们认为是全国第一瀑布。</p> <p class="ql-block">由于山路施工,没能进入瀑布里面,少了点儿乐趣</p> <p class="ql-block">黄果树瀑布</p> <p class="ql-block">天星桥景区位于黄果树瀑布景区下游6公里处,景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开发游览面积4.5平方公里,由天然盆景区、天星洞景区和水上石林景区组成。它溶汇了喀斯特地貌的精华,集山、水、林、洞、根、滕、石、瀑为一体。作家梁衡2003年游览天星桥之后,留下“桥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经典散文之作。</p> <p class="ql-block">天然盆景区长约800米,位于500米长伏流表面和河岸西侧。有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及水石盆景。一条三公里的石板小道,穿行于石壁、石壕、石缝之中。数生步是进入天星桥的第一个景点,脚下的石头散落在水中,形成了365块跳蹬,正好暗合了一年的周期。</p> <p class="ql-block">陡坡塘景区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1公里处,内有一座由钙华滩坝形成的瀑顶宽105米,高21米,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陡坡塘瀑布顶上是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的巨大溶潭,瀑布则是形成在逶迤100多米长的钙化滩坝上。每当洪水到来之前,瀑布都要发出“轰隆、轰隆”的吼声,因此又叫“吼瀑”。</p> <p class="ql-block">小七孔风景区地处贵州高原南缘地带,该景区地学景观分为岩溶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四大类,其中岩溶景观又分为地表岩溶景观和地下岩溶景观,天钟洞是地下岩溶洞,飞云洞则是喀斯特洞穴。</p> <p class="ql-block">小七孔风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景区集水、洞、林、瀑、湖、石多种景观于一体,主要有拉雅瀑布、响水河、鸳鸯湖等。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空气中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18万个,被称为“洗肺康养”胜地。</p> <p class="ql-block">景区植物以自然生态林为主,兼有少部分的人工植物景观。</p> <p class="ql-block">到点儿就表演的节目</p> <p class="ql-block">从小七孔景区的西门开始,一路可经过卧龙潭、鸳鸯湖、翠谷瀑布、水上森林、石上森林、断桥飞瀑、68级跌水瀑布、拉雅瀑布等景点,最后到达小七孔古桥。</p> <p class="ql-block">多级跌水</p> <p class="ql-block">疑是银河落九天</p> <p class="ql-block">小七孔风景区内的小七孔桥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沟通荔波和广西的重要桥梁。</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七孔古石桥。其桥长25米,桥面宽1.8米,拱高4米。小七孔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植物,桥下是涵碧潭。</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的洞口部分</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溶洞之一,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是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景区,以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著称。</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原名“打鸡洞”,彝家人喜欢用人名命地名,相传当年织金洞附近所住人家名叫“达吉”,附近皆称为“达吉家”,该洞就被唤作“达吉洞”。因口口相传,音译有误,久而久之变为“打鸡洞”传承于世。当地政府对其进行开发时,认为“打鸡洞”这个名字不太雅观,因此决定以织金县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洞穴,从而将其命名为“织金洞”‌。</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喀斯特地貌百科全书”“地下艺术宝库”,兼具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曾获“中国最美洞穴”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景区内溶沟、溶槽、陡峭的大河谷、天生桥、溶洞处处皆是,主要景点有望月楼、塔林、南天门、万寿山、望山湖、广寒宫、雪香宫、凌霄宫、天都广场、银雨宫等。</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勘察长度12.1千米,洞腔最宽跨度175米,相对高差150米,景区面积15.7平方千米,是一个集科普、探险、研学、游览和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1980年4月,织金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发现该洞。</p> <p class="ql-block">1984年,毕节市织金洞景区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2018年,毕节市织金洞景区开始筹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对景区进行系统规划和提质改造,建成了织金洞新游客服务中心、地质博物馆、旅游观光车道,新建了游客集散广场、生态停车场、旅游公路、星级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一批基础设施,开通了旅游公交专线,不断优化智慧旅游系统。</p> <p class="ql-block">毕节市织金洞景区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平均气温14.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p> <p class="ql-block">形成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洞内石笋、石柱、石幔等景观形态多样,如高14米、直径3米的“霸王盔”石笋,因形似西楚霸王的头盔得名,形成历时约15万年。</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洞内石笋众多,是织金洞最主要的化学沉积物,主要密集分布于第一条主洞(洞口、月日潭、望山湖、广寒宫、十万大山)的第三、四层洞,以巨型和大型石笋为主,规模宏大,形态多姿多彩,造型独特,主要有常态、盔状、丘状、塔状、菌状、塔松状、灯台状、拐状、火炬状、乳房状、杯状等形态类型。</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洞内石柱众多,常常与石笋相伴相生,也是织金洞最主要的化学沉积物,主要密集分布于第一条主洞(洞口、月日潭、望山湖、广寒宫、十万大山)的第三、四层洞,形态多姿多彩,造型独特,主要有常态、盾形、琵琶形、圆塔状、棕榈状、纺锤状、瘤状等形态类型。</p> <p class="ql-block">鬼斧神工的织金洞</p> <p class="ql-block">织金洞洞顶悬挂着众多的石钟乳,它们规模大小不一,多呈上粗下细,总体规模较大,直径10~90厘米,长20~190厘米,主要有常态(即倒锥状、或棒状)、旗状、帘状、盾状、肺叶状、舌状、乳房状、向光性等形态类型。</p> <p class="ql-block">中国天眼(FAST)是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主要用于探索宇宙起源、脉冲星观测等天文研究,自2016年启用以来已取得多项重大科学发现。</p> <p class="ql-block">几十公里以外的这个大厅是我们最后使用手机拍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天眼景区谢绝一切电子设施,几乎与世隔绝。</p> <p class="ql-block">这里禁止带手机参观,必须存在景区外面。这些照片都是出了景区以后,在博物馆里面拍的</p> <p class="ql-block">天眼模型</p> <p class="ql-block">天眼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多样的民族文化将这高原山地装点得多姿多彩。很少有人知道,在贵州这片热土上到底有多少惊奇的事情,在这秀丽古朴的大山深处,谁又会想到贵州居然会有那么多占据全国之首乃至世界之巅的事物,这样的发现令人惊喜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