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着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 ,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p> <p class="ql-block">这里出土了众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像青铜大立人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青铜重器,造型夸张神秘,充满奇幻色彩;还有金面罩、金杖等金器,奢华精美 。此外,大量玉石器、陶器也展示了古蜀先民高超的技艺。三星堆所呈现出的独特文化面貌,不仅反映了古蜀文明的高度发达,也让我们见识到古蜀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特审美, 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关键线索。</p> <p class="ql-block">2025.03.20探访名闻名遐迩的【三星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市鸭子河畔,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蜀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四川广汉三星堆声明远扬,今终于得以一览,果然发现文物藏品、文化面貌独特,有别国内其他博物馆,让我最大的震撼是其一:异域脸谱、异域文化特征明显;其二是至今还是以没有任何文字的相当中原商周时期的文明存在,所以存在各种版本的解读(不属于中原王朝,只有晋朝、汉朝及山海经略有记载)。现归纳为1个必看,3个特色。</p><p class="ql-block">1.一个必看:三星堆的四大镇馆之宝:【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金杖】和【青铜纵目面具】,她不但是国宝级文物,每件都含有世界第一、独一无二的独特身份,是来三星堆人们必须的认真探究的国宝。</p><p class="ql-block">2.文化内涵神秘独特:三星堆文物蕴含着神秘莫测的文化基因。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像等造型奇特,与其他古代文明截然不同,其背后的宗教信仰、社会体系至今成谜。迥异于常见的古代艺术风格,展现出古蜀文明独立而神秘的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3.文物造型奇幻夸张:三星堆文物造型极具想象力,青铜神树如神话中的通天巨木,青铜太阳轮造型科幻感十足。这些文物打破传统器物造型逻辑,以夸张奇幻的艺术表达,彰显古蜀先民超凡的创造力和独特审美。</p><p class="ql-block">4.多元文化融合体现:三星堆文物呈现多元文化交融特征。玉器形制兼具中原风格与本土特色,金器工艺或与西亚有关,陶器则与长江流域文化呼应。这证明古蜀文明在交流中博采众长,又保持自身特质,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共有三大展馆:</p><p class="ql-block">1. 【综合馆】(第一展馆)</p><p class="ql-block">2.【青铜馆】(第二展馆 )</p><p class="ql-block">3.【文物保护修复馆】(第三展馆)</p><p class="ql-block">四大镇馆之宝均在【综合馆】</p> <p class="ql-block">【综合馆】一层:</p><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像】、【金杖】</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青铜大立人像】</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高、最完整的铜像</p><p class="ql-block">世界铜像之王</p><p class="ql-block">• 商青铜立人像 又称为青铜大立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重约180公斤,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人像光脚站在有大象形态的怪兽底座上,身上纹有龙、鸟、虫等元素,头戴王冠,双手环握中空,其手中所握之物至今仍是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商金杖】</p><p class="ql-block">中国唯一的帝王金杖</p><p class="ql-block">世界上已知的最长的金杖</p><p class="ql-block">• 商金杖 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箔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制成的,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商代金器中最大、最重的文物,也是表示王权神权的稀世珍宝之一。金杖上雕刻有鸟、鱼和人像等图案,一般认为其主人可能是古蜀王鱼凫。</p> <p class="ql-block">【综合馆】二层:</p><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青铜神树】</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商青铜纵目面具】</p><p class="ql-block">中国面具之王</p><p class="ql-block">世界面具中堪称“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 商青铜纵目面具 商代中晚期青铜器,通高66厘米,宽138厘米,呈方形,倒八字形刀眉,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被称为“面具之王”。《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因此有观点认为,该面具可能与蚕丛有关。</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商青铜神树】</p><p class="ql-block">地球上最大的单件青铜器</p><p class="ql-block">地球上造形最奇特、工艺最复杂、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单件青铜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商青铜神树 这是地球上最大的单件青铜器,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的国宝文物。神树高3.96米,推测实际高度达5米,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残缺,基座如三座山相连,主干三层,树枝也分三层,每层三枝,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果枝上,一条龙延伸于主干旁侧,被认为是古蜀人沟通人神的天梯。</p> <p class="ql-block">2025.03.20探访名闻名遐迩的【三星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该遗址于1929年被首次发现,分布面积达12平方千米。1986 年发现两个大型祭祀坑,出土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等上千件珍贵文物。2019年至2020年又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大量前所未见的文物。三星堆博物馆在遗址东北角修建,集中展示出土文物。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其出土文物造型独特神秘,吸引着无数人探索古蜀文明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据公开信息显示,三星堆遗址的总分布面积达12平方公里,自1934年首次考古发掘以来,截至2024年,三星堆遗址共开展了37次发掘,发掘面积不到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仅占总面积的千分之二左右。</p> <p class="ql-block">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后续还会根据研究计划和保护要求,对三星堆遗址开展更多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相关的发掘比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全景图(2025.03.20)</p> <p class="ql-block">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2025.03.20)</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三星堆出土的古玉璧,圆形轮廓与中心圆孔,暗合中国传统“天圆地方”宇宙观。古人以圆喻天,象征广阔、周而复始;以方比地,代表沉稳、规整有序。玉璧承载着先民对天地秩序的理解,借玉石温润质地,将“天圆地方”的哲思凝固,历经岁月,仍默默诉说着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天地的认知与敬畏,是探究古文化、古观念的珍贵物证 。</p> <p class="ql-block">贵族阶层或祭祀阶层:在古代,发型、头饰常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制作精美的青铜人像,其原型大概率不是普通民众,很可能是贵族, 他们用独特发型显示自身的高贵身份与特权。</p> <p class="ql-block">这是商代晚期的青铜人身形牌饰,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器物整体造型独特,上宽下窄,形似站立的人身 ,下部延伸出两条细长的“腿”。牌饰表面布满精美的纹饰,线条细腻流畅,可能蕴含着特定的宗教或文化寓意。</p><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人身形牌饰是三星堆众多青铜器中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形制和纹饰,反映了古蜀先民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也为研究商代晚期古蜀地区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下图中文物是三星堆青铜爬龙柱基人像 ,属商代晚期青铜器,</p><p class="ql-block">从造型上看,人像跪坐,头戴帽箍,面部特征鲜明,大眼、高鼻,表情肃穆。其头顶上,一条龙曲折蜿蜒,龙身饰有精美的花纹,龙首高昂,气势威严。人像与龙的组合,既展现了古蜀工匠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也反映出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在古蜀文化中,龙可能是沟通天地的神物,而人像或许代表着祭祀中的特定身份,负责传递人与神之间的信息。这件文物不仅是研究古蜀宗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也让我们感受到古蜀文明的神秘深邃。</p> <p class="ql-block">哈,有人讲像浙江首富……</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青铜人像,属古蜀文化代表文物。人像造型独特,大眼、竖耳、戴冠,身着纹饰,双手握拳举于身前,展现古蜀工匠高超技艺,承载古蜀祭祀、信仰等信息,为研究古蜀文明社会结构、宗教礼仪提供关键实物,见证古蜀文明神秘辉煌 。</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商代后期的陶人,于1999 年在月亮湾城墙出土。陶人仅存头部与部分上身,虽有破损痕迹,却依旧透露着古朴质感。其面部五官虽简单勾勒,却能看出一定的神态特征,头顶可能原本有装饰或发型 ,上身穿着类似衣物的痕迹。</p><p class="ql-block">这件陶人是研究商代后期制陶工艺、人像塑造风格的重要实物资料,也为探寻当时的社会生活、审美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提供了线索,反映出古蜀先民的艺术创造力与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这是出土于2019年联合遗址的陶猪,年代为商末至西周前期(公元前1100—前900年)。它造型憨态可掬,圆头小眼,鼻孔清晰。有趣的是,它的外形与游戏“愤怒的小鸟”中部分小鸟形象有几分相似,都有圆鼓鼓的身体和可爱神态,跨越千年带来奇妙的视觉呼应。</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三星堆出土的陶瓷器,造型多样,部分带有斑驳痕迹,尽显岁月沧桑。这些陶瓷器见证了古蜀文明的辉煌。在三星堆遗址中,还出土了小米、黄米和稻谷等农作物遗迹,这表明当时古蜀人已掌握成熟的种植技术,粮食生产有一定规模,为文明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罩,属于商代后期文物,距今约3000多年。它由纯度很高的黄金捶揲制成,整体造型独特,虽有褶皱,却无损其庄重神秘之感。</p><p class="ql-block">金面罩厚度极薄,大约仅0.2毫米,在当时的工艺条件下,能将黄金捶揲到如此薄度,足见古蜀先民在金属加工技艺上的卓越造诣 。它很可能覆盖于青铜人头像表面,是古蜀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器物,为我们探寻古蜀文明的宗教、礼仪等方面提供了关键线索。</p> <p class="ql-block">在三星堆文化中,头像背后的发型对于身份地位区分有一定意义:</p><p class="ql-block">• 辫发:有的青铜人像呈现辫发造型,这种发型在当时可能代表着普通的贵族阶层 或特定的职业群体。辫发的样式相对较为规整,数量和编法也有一定规律,反映出其在社会阶层中属于有一定地位,但并非处于最顶层的群体。</p><p class="ql-block">• 笄发:部分青铜人像头顶挽着高高的发髻,并用笄固定,这类发型更为复杂庄重。拥有笄发造型的青铜人像,可能象征着古蜀社会中的高级贵族、祭祀阶层或统治阶层 ,他们在宗教祭祀等重要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发型彰显其崇高地位。</p><p class="ql-block">• 发型配饰:除发型本身外,一些青铜人像的发型上还配有各种精美的配饰,如金饰、玉饰等。这些配饰的有无以及材质、工艺的不同,也是区分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越是贵重和精美的配饰,其主人的地位往往越高 。</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全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人像】</p><p class="ql-block">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完整的铜像</p><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p> <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 出土信息: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尺寸重量:通高260.8厘米,人像高180厘米,底座横宽48.5厘米,纵长46.7厘米,高35厘米,重约180公斤。</p><p class="ql-block">• 工艺: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p> <p class="ql-block">造型设计</p><p class="ql-block">• 服饰:头戴高冠,冠上饰两周回纹,冠顶平齐,冠上前部饰变形兽面。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p><p class="ql-block">• 面部:粗眉大眼,鼻棱突出,嘴角下勾,方颐大耳,两耳垂下各穿一孔,双目突出,面部造型独特,具有典型的三星堆青铜人像粗犷和棱角分明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双手: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双手极为夸张,拳的外侧直径约20厘米,比正常比例高出一倍左右,拳心内为圆孔状,直径12厘米。</p><p class="ql-block">• 底座:方形怪兽座,分两层,上层座四面各由一倒置的饕餮承托,饕餮的角上卷;下层四面光素无纹。</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身上的图案丰富多样,具有深刻内涵。其冠上饰两周回纹及变形兽面纹,可能与神灵或太阳崇拜有关。身着的三层衣上,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龙纹或许象征着与神灵交感互渗,鸟纹等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神灵或图腾,寓意沟通天地、传递神意。身佩方格纹带饰,具有“法带”性质,彰显着权威。这些图案不仅体现了古蜀人高超的工艺水平,也反映出当时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p> <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人物身份:目前学术界对于青铜大立人像的身份有多种观点,有认为是一代蜀王形象,既是政治君王同时又是群巫之长;也有认为是古蜀神权政治领袖形象;还有认为其形象酷似汉语古文字中“尸”字的字形,应解读为“立尸”,具有主持祭神仪式的主祭者和作为神灵象征的受祭者的双重身份。</p> <p class="ql-block">• 宗教意义:从其整体形象及所站立的方台来看,表现的可能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其所站立的方台可理解为其作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在古蜀人的宗教信仰中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金杖的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现世中国唯一的帝王金杖</p> <p class="ql-block">• 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 年代:商。</p><p class="ql-block">◦ 出土信息: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p><p class="ql-block">◦ 尺寸重量: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出土时只剩外面的一层金皮,金皮内残留有炭化的木渣。</p><p class="ql-block">• 制作工艺:金杖系用金皮锤打成宽约7.2厘米的金皮后再包卷而成,两侧薄,中间略厚。图案以双勾手法雕成。</p> <p class="ql-block">• 纹饰图案</p><p class="ql-block">◦ 人面纹样图像:靠近下端的一组为两人头,人头之间以双勾纹相隔,头戴齿状冠,耳悬三角形耳坠,弯刀眉,立眼,兽耳,弧形阔口,面部造型与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相似。</p><p class="ql-block">◦ 鱼鸟箭组合纹样图像:其余两组图案相同,前端是两只相对的鸟,似猛禽,勾喙,大头,昂首,竖尾,作展翅飞翔状,鸟的后面为两条相向的鱼,鸟背上各叠压一箭,箭头入鸟的头部,箭尾有羽翼。</p> <p class="ql-block">• 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象征王权:金杖上的人头图案与青铜大立人相同,代表蜀王及其权力,是古蜀王国政权的最高象征物,象征着政治权力。</p><p class="ql-block">◦ 沟通天地:鱼能潜渊,鸟能登天,是蜀王的通神之物,金杖是用以沟通天地人神的工具和法器,象征着宗教权力。</p><p class="ql-block">◦ 财富垄断:黄金自古视为稀世珍宝,使用黄金制成权杖,表现出对社会财富的占有,象征着经济上的垄断权力。</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三星堆金面罩,于1986年在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年代为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它以纯金捶揲制成,造型神秘独特,最薄处仅约0.2毫米 ,展现出古蜀先民精湛绝伦的金属加工技艺,也为研究古蜀文明的礼仪、宗教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是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属商代晚期文物。该头像由青铜铸造,脸部覆以金面罩,金面罩系捶揲而成,眉眼镂空 ,造型威严庄重。它可能是古蜀祭祀中的重要礼器,反映了古蜀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也展现出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与黄金加工技术。</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一级文物【祭山图玉璋】(2025.03.20)</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山图玉璋是三星堆博物馆的一级文物 ,也是三星堆文化玉器中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历史价值:玉璋在古代是重要的礼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天子以巡守。”祭山图玉璋上刻有生动的图案,展现出古蜀人祭祀山川等宗教礼仪活动场景, 为研究古蜀时期的宗教信仰、祭祀制度、社会结构等提供了直观且珍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艺术价值:该玉璋上的图案线条流畅,构图严谨。 雕刻者通过精湛的技艺,将众多人物、山川等元素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反映了古蜀人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水平,是研究古蜀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重要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 科学价值:从玉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等方面来看,它能体现出当时古蜀人在玉器制作方面的技术水准, 帮助考古学家了解古蜀时期的玉石加工流程、工具使用情况,以及当时的矿产资源开发和贸易交流等方面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2022年出土于三星堆七号祭祀坑,形似龟背,外有规整青铜网格,四角带奇特附件。令人称奇的是,这件文物应用了焊接技术 ,将不同部件组合在一起,展现出古蜀高超的青铜工艺。但限于时代久远,当时具体是如何焊接的,采用了何种焊接材料与工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等待人们去探寻真相。</p> <p class="ql-block">这是骑兽顶尊人像,属商代晚期青铜器,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器物造型独特,下方神兽昂首蹲踞,背负站立人像,人像头顶尊器。其工艺精湛,细节丰富,融合多种元素,展现古蜀先民高超技艺与独特宗教文化。作为三星堆代表性文物,它为研究古蜀社会祭祀、艺术等提供关键实物,见证古蜀文明神秘灿烂,承载着数千年前的历史密码,吸引无数观者探寻古蜀奥秘 。</p> <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器造型奇特且富有想象力,是三星堆出土的珍贵文物之一 。</p><p class="ql-block">从整体结构来看,最下方是身形矫健的神兽,身上刻有精美的纹饰,线条流畅且富有动感,彰显出神秘威严的气质。神兽背上有一个人物形象,姿态独特,似乎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或动作。人物上方是一个类似尊形的器物,器口宽大,边缘装饰有夸张的兽首等造型,器身刻有规整的几何纹路和神秘的图案。</p><p class="ql-block">它融合了动物、人物与器物造型,工艺精湛,展现了古蜀先民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可能与古蜀时期的祭祀、信仰等活动密切相关,是研究三星堆文化及古蜀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神坛(残件),于1986 年出土自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属商代后期文物。</p><p class="ql-block">虽为残件,仍可窥见其精巧繁复。底部似是神兽造型,线条流畅且装饰有复杂纹路,彰显威严神秘;中部和上部能看到多层结构,上层镂空处似有小人像,或许代表着不同身份的人物,可能是古蜀祭祀场景的缩影。它承载着古蜀先民的宗教信仰与精神世界, 是研究古蜀祭祀礼仪、社会结构以及青铜铸造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出土的一件珍贵青铜文物。其底座设计精巧,镂空纹饰线条流畅,充满神秘色彩。上面两位青铜人像头戴冠饰,身着带有精美花纹的服饰,共同用力抬着长杆,姿态栩栩如生。人像中间的小像造型奇特,面目威严。 这件文物与古蜀的祭祀仪式相关,可能是祭祀活动中的礼器,展现了古蜀人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古蜀宗教、艺术和社会结构提供了关键线索。</p> <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神坛,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代晚期文物,展现了古蜀文明的神秘与辉煌。神坛造型复杂,层次丰富。底部为镂空方座,刻画着精巧纹饰,中部有姿态各异的人像与神兽,上部则有亭状结构, 有神人形象伫立。它集雕塑、铸造艺术于一体,不仅是古蜀人祭祀活动的重要礼器,也承载着他们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与想象,为研究古蜀宗教、艺术和社会提供了关键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两件三星堆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小立人像,有着独特的造型。它们头戴尖顶帽,双手抱于胸前,模样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从设计角度看,其规整的姿态和简约却富有标识性的外形,与现代一些科幻电影、游戏里的 “机械侍从”“祭祀神官” 形象设计类似。在这些作品中,机械侍从或神官常以整齐划一的姿态、简洁而带有功能性的服饰造型出现, 负责执行特定任务或代表某种神圣身份,就如同古蜀文明中这些青铜小立人像可能在祭祀等活动中扮演特定角色一样。</p> <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造型十分独特且夸张, 宽可达138厘米,高64.5厘米。它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双眼呈柱状外凸,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 ,额正中还有一方孔。对于这种奇特造型的含义,学界有多种猜测:</p><p class="ql-block">• 神话形象说:有观点认为纵目面具可能代表了古蜀神话中的蚕丛氏。据记载,蚕丛“其目纵”, 这种夸张的造型或许是古蜀人对祖先形象的一种神化塑造。</p><p class="ql-block">• 通神功能说:在古蜀的祭祀文化中,这样奇异的造型可能赋予了面具特殊的宗教意义, 被视作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凸显其在祭祀活动中的神圣地位。</p><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不仅是三星堆文化极具代表性的文物,更是古蜀文明神秘、奇幻风格的典型体现,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图中展示的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眼形器及相关构件。青铜眼形器多呈菱形,中部凸起,仿佛眼睛的瞳仁,造型独特夸张 。旁边还陈列着一些弯曲如钩的青铜构件,是眼部的附属装饰。在古蜀文化中,眼睛崇拜较为突出,这些器物或许与古蜀先民的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相关,反映出古蜀文明神秘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p> <p class="ql-block">图中展示的是三星堆青铜兽面。这些兽面造型独特,整体呈夸张的兽脸形态,线条粗犷而富有张力,带有卷曲的耳部装饰 ,眼部、鼻部等细节雕刻细致。它们多以青铜铸造,部分因岁月侵蚀呈现出斑驳的锈色。在古蜀文化中,青铜兽面可能用于祭祀等重要仪式,彰显着神秘庄重的色彩,反映出古蜀先民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宗教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鸟足神像,是三星堆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它造型独特,下部为鸟身鸟足形态,稳稳站立,上部似有头戴高冠、双手握物的人像 。整座神像融合人、鸟元素,工艺精湛,纹饰精美,体现了古蜀先民超凡的艺术创造力。</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神话里,鸟常被视为沟通天地人神的使者,人鸟合一的形象被赋予神性。这件鸟足神像可能是古蜀人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礼器, 也是中原商文化与古蜀地域文化完美结合的体现,对研究古蜀宗教、神话及文化交流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这件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物,造型精巧且独特。主体为长条形器物,顶部铸有造型夸张的兽首,兽首面目威严,线条凌厉,彰显神秘庄重之感 。器物侧面还带有卷曲的装饰部件,线条流畅,富有动感。</p><p class="ql-block">它是古蜀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礼器,反映了古蜀人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其复杂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是古蜀文明独特性的有力见证,对于研究古蜀文化的宗教信仰、艺术风格以及社会生活,都有着极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件文物是三星堆青铜神兽,造型奇幻独特。神兽头部似羊,长角弯曲上翘,嘴巴大张露出獠牙,神态威严 。身体蜷曲,龙身形态,体表刻有精细的鳞纹等纹饰。底座上还铸有一只小鸟,增添了几分灵动。它展现了古蜀工匠卓越的想象力与精湛的青铜铸造技艺,是三星堆神秘古蜀文明的生动体现,反映了当时独特的宗教文化和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这件文物是青铜龙形器。它造型独特,头部似龙首,身形蜿蜒,身上刻有精美的纹饰 。虽然难以界定它是不是最早的龙形文物,但它是古蜀文明中龙形象的珍贵呈现。龙在中华文化里是祥瑞、权威的象征, 此青铜龙形器反映出古蜀人对龙这一形象的塑造和精神寄托,也说明在三星堆文化时期,龙的概念可能已经存在,且被赋予了特殊意义, 是研究古蜀文化与中华龙文化关联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件文物是青铜太阳轮,出土于三星堆遗址。它直径约85厘米,造型酷似现代汽车方向盘,却来自三千多年前的古蜀文明。 其中心有圆孔,五根辐条呈放射状分布,被推测可能与古蜀人的太阳崇拜相关,是古蜀人对太阳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它的存在,不仅彰显了古蜀先民超凡的艺术想象力, 也让人们惊叹于跨越千年时空,那奇妙的“巧合”。</p> <p class="ql-block">商青铜神树,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是古蜀文明的杰出代表,也是三星堆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外观造型:</p><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通高396厘米,由底座、树身和龙三部分组成。底座为圆形,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仿佛三座相连的山峰,呈现出稳重之感。树身笔直挺拔,分三层,每层伸出三根树枝,全树共九枝。树枝上有果实,部分果实内还站立着神鸟,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此外,一条造型怪异的龙从树顶蜿蜒而下,龙身布满鱼鳞状的纹饰,龙爪张扬,给人威严神秘之感。</p> <p class="ql-block">工艺特点:</p><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神树运用了多种复杂的工艺,包括分段铸造、套接组装等。神树造型奇特,细节丰富,无论是树枝的弯曲形态,还是神鸟、神龙的雕刻,都展现出古蜀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代表了商代晚期青铜铸造工艺的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在古代神话中,神树往往是沟通天地的桥梁。有学者认为,青铜神树可能是古蜀人神话传说中“建木”的实物形态,古蜀先民相信通过这棵神树,能够实现人神之间的交流,它反映了古蜀人对宇宙、自然、神灵的认知与崇拜,承载着古蜀文明独特的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同时期最大、最高的单件青铜文物。此外,它还有以下“之最”:</p><p class="ql-block">• 造型最奇特:青铜神树造型独特,与《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若木和建木等神树有着相似之处,树座呈山岳状,树干上有树枝、果实、神鸟,旁侧还有蜿蜒向下的龙,是古蜀人沟通天地、人神的象征,这种独特的造型在世界青铜文物中极为罕见。</p><p class="ql-block">• 工艺最复杂:采用了分段铸造法,运用套铸、铆铸、嵌铸等多种先进工艺,将众多部件拼接成一个整体,是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代表了当时极高的青铜铸造技术水平。</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最丰富:它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自然万物的崇拜以及对天地神祇的虔敬,蕴含着古蜀人独特的宇宙观、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是研究古蜀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二号青铜神树底座</p><p class="ql-block">这是青铜神树底座,造型庄重而神秘。底座呈圆形,向外展开的结构犹如绽放的花瓣,或是山峦的轮廓 。表面雕刻有精美的纹饰,线条流畅且富有韵律,中间部位还能看到复杂的图案和造型,可能蕴含着特殊的寓意。它曾经支撑着高大的青铜神树,见证古蜀祭祀等重要活动, 是研究古蜀青铜铸造工艺、宗教礼仪以及神话传说的关键实物资料,静静诉说着古蜀文明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二号青铜神树残件</p><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神树残件,是三星堆出土的珍贵文物。虽仅存部分枝干,却依旧能展现出独特魅力。弯曲延伸的枝干,造型宛如真实树枝,充满自然之态 ,部分枝头上还带有精巧的神兽或鸟雀造型,虽小巧却细节丰富,生动形象。古蜀先民以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赋予了它神秘而灵动的气质 。神树在古蜀文化中,可能是沟通天地的媒介,承载着古蜀人对宇宙的想象与探索,反映出当时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最后游览综合展馆后面的【文物保护修复馆】,这里通过视频及文字、语音详细介绍了各文物的前世今生,特别是修复过程及使用的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观看文物修复过程,你会觉得文物修复专家的艰辛和伟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星堆文物修复中心,即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 ,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于2021年12月18日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场馆用玻璃墙分隔为文保工作区和游览参观区。工作区分设文物储存区、陶器、玉器、金属器及象牙修复室 ,还有分析仪器室,配备扫描电镜等先进设备,为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展示区包含图文展板区和文物展示区,前者科普修复知识,后者展示修复成果,还会3 - 6个月更换展示文物。在这里,观众能沉浸式了解文物修复,共享三星堆考古发掘与保护成果。 </p> <p class="ql-block">交通与餐饮方面</p><p class="ql-block">1.交通方面:</p><p class="ql-block">从成都到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有多条来回的专线公交,25元,90分钟(可在车上同时买来回),异常方便,只要你网上一搜全有。切记的是,在专线点上,有许多黑车司机会怂恿你座他们车更好,千万不上当,专线才是安全、正点、价格便宜。</p> <p class="ql-block">从成都到三星堆有专门的旅游专线,以下是具体信息:</p><p class="ql-block">三星堆旅游直通车1号线</p><p class="ql-block">• 乘车地点:春熙路地铁站C口外春熙路公交站(IFS爬墙熊猫下方)。</p><p class="ql-block">• 运行时间:春熙路发车时间为7:00 - 16:00 ,整点发车;三星堆博物馆返程时间为9:30 - 20:30,一小时一班,客流高峰时段滚动发车。</p><p class="ql-block">• 耗时:从春熙路直达三星堆博物馆,全程预计90分钟。</p><p class="ql-block">• 票价 :单程票价25元,可现场扫码购票,也可通过成都公交APP,或者微信、支付宝搜索成都公交小程序,进入后点击“文旅大巴”,点击直通车预约购票。</p><p class="ql-block">三星堆旅游直通车2号线</p><p class="ql-block">• 乘车地点:地铁5号线华桂路站A口外 。</p><p class="ql-block">• 运行时间:仅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期间运行。地铁华桂路站发车时间是7:20 - 16:00 ,约半个小时一班;三星堆博物馆返程时间为9:00 - 19:00,一个小时一班,客流高峰时段滚动发车。</p><p class="ql-block">• 耗时:全程预计行驶40分钟。</p><p class="ql-block">• 购票方式:和1号线一致,可现场扫码或通过成都公交APP、微信或支付宝的成都公交小程序预约购票。</p><p class="ql-block">三星堆旅游直通车3号线</p><p class="ql-block">• 乘车地点:成都熊猫基地西门。</p><p class="ql-block">• 运行时间:仅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期间运行,发车时间为11:00、12: 00、13:00。</p><p class="ql-block">• 耗时:一站直达三星堆景区,全程仅需要70分钟。</p><p class="ql-block">• 购票方式:可在成都公交APP或成都公交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点击文旅大巴,选择三星堆旅游直通车3号线或组合套票预约购票,也能在现场直接扫码购票。此外,成都公交还推出熊猫基地直通车与三星堆旅游直通车3号线套票,价格为30元。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饮食服务:</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规定,估计也是所有博物馆的规定,一次预约,只能进博物馆一次,从成都座专线公交90分钟左右到达三星堆,大约10多,虽然网上预约的解说员是下午2点的,但我准备先进去参观做下功课再出来吃下午餐,再进去和讲解员汇合!</p><p class="ql-block">跟博物馆员工一沟通,只能进一次。只好把眼光落向博物馆外面美食街(博物馆正对面150半有十分热闹的餐馆)。</p><p class="ql-block">走咯!先把肚子喂得饱饱滴,把“物质文明”这块地基打牢——毕竟空着肚子逛博物馆,精神再想升华,胃也得闹起义!等美食把咱的小馋虫安抚好,再去博物馆里畅游“精神宇宙”,让眼睛和心灵也跟着吃顿文化大餐,物质精神双丰收,完美~</p><p class="ql-block">下面拍摄的成都军屯【锅魁】就是开胃菜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