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015年6月2日,</b>团队离开冰川小镇,途径哈斯特关、哈威亚湖、瓦纳卡湖、瓦纳卡镇,傍晚赶到皇后镇。第二天在皇后镇全天自由活动,我们抽小半天时间,去离酒店10千米的淘金名镇箭镇。</p><p class="ql-block">从冰川小镇到瓦纳卡镇,全长261千米,需三个半小时,是到皇后镇近六个小时车程的一大半。</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驾车路线之一;它驶离壮丽的塔斯曼海岸,穿梭于叠嶂起伏的山峦之中。</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著名景点骑士尖停留,在这里和南岛西海岸说再见。</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山海相遇的地方, 电影《金刚》在此取景,那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山海间、夕阳下,女主角走到了金刚的手上,情不自禁地说“好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5年这里建了哈斯特通道通车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车沿着盘山路驶离西海岸。</p> <p class="ql-block">进入高山之前,出现了一条大的溪滩;雨停了,天空出现了彩虹。</p> <p class="ql-block"><b>哈斯特关</b></p><p class="ql-block">关门是两山间的一座钢构桥梁。</p> <p class="ql-block">过桥即过关,进入阿斯帕林山国家公园。公园最高处是海拔3027米主峰,周围是一座座2000米至3000米的雪峰。</p> <p class="ql-block">在高山下漫长的行车路上,导游详述相处6年的前任女友。</p><p class="ql-block">他喜欢车,喜欢跑车,因车结缘,也因车分手。19岁至25岁,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开着某名牌跑车,带着长发飘飞的女友,行驶在山海之间。他最后说:她还在奥克兰,在同一座城市,刚分手时,去她常去的地方还能见到她,但这几年消失了,消失在茫茫人海。</p><p class="ql-block">在总结这段有缘无份的感情时他显得有气无力。</p> <p class="ql-block">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无人区,当年是英国殖民者用飞机播撒的树种,陡峭的悬崖上也林木参天。</p> <p class="ql-block">车驶出群山,雪峰密林间数不清的溪流在开阔的谷地汇合,流向两大湖。</p> <p class="ql-block"><b>哈威亚湖</b></p><p class="ql-block">又称镜湖,已进入视线。</p> <p class="ql-block">湖长35公里,面积141平方千米,海拔高度348米,最深处可达392米。</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山多是裸露的岩石。</p><p class="ql-block">在这坚硬的岩体上,白云飘绕,就像硬汉柔女,更显缠绵。</p> <p class="ql-block">车窗外,高山、密林、大湖,层出不穷的绝美风光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b>瓦纳卡湖</b></p><p class="ql-block">其实在一万年之前,它和并行的哈威亚湖是结合在一起的,后被一小块名为“颈项”的银白色土地所分隔,两湖相距最近的点只相差1公里。</p><p class="ql-block">车就在两湖间瓦纳卡湖的东岸行驶。</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瓦纳卡湖北部。</p><p class="ql-block">新西兰是长云的故乡,此刻,湖山之间一条雪白的长云,像一条洁白的哈达迎接远客。</p> <p class="ql-block">到饭点了,团队先到瓦纳卡湖南端的瓦纳卡镇一家中餐馆用餐。</p><p class="ql-block">镇临湖而建,规模中等,有3500人。</p><p class="ql-block">秋色仍斑斓。</p> <p class="ql-block">用餐后来到瓦纳卡湖最南端。</p><p class="ql-block">湖水清澈,浅水中的每一粒砂子都能看清。</p> <p class="ql-block">湖被三面的高山合围,海拔280米,长42千米,宽10千米,深300米,面积达192平方千米,为冰川堰塞湖,是新西兰第四大湖泊。 </p> <p class="ql-block">湖中有各种水上娱乐项目,是划船、滑水、皮艇和冲浪爱好者的游乐场。</p> <p class="ql-block">走向湖的右岸,看左岸的美丽长云和平静如镜的湖面。</p> <p class="ql-block">湖边野鸭、野鸟平和地栖居,有高级褐鳟鱼和虹鳟鱼可垂钓。</p><p class="ql-block">脚边游过来一条很肥的鳗鱼,那边团里年轻的夫妻脚边游过三条,两大一小,是三口之家吧。 </p> <p class="ql-block"><b>箭镇</b> </p><p class="ql-block">6月3日,团队自由活动,因提前预订了皇后镇瓦卡蒂普湖11:50的游轮,我们和绿衣姑娘母女一起,一早从入住的希尔顿酒店打车去箭镇。</p><p class="ql-block">相距10千米,车程十来分钟,这是停在酒店门口等候的出租车。</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的初冬,七点半左右是晨间的蓝色时光。</p><p class="ql-block">来到箭镇,走进白金汉街,蓝色如此清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镇上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明。箭镇因淘金而形成,1861年,皇后镇创建人威廉瑞斯在箭河发现了金沙,揭开了这个小镇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通往中国村的镇口。</p> <p class="ql-block">没有径直走向中国村,先走向村外的树林。</p> <p class="ql-block">遁着流水声在林间找到箭河。</p><p class="ql-block">不知是因箭河才称箭镇,还是因箭镇才称箭河。</p> <p class="ql-block">溯河而上。早期,箭镇称福克斯镇,因在诸多的淘金队中,来自加州的水手福克斯为首的淘金小组,短短的几个星期就在这箭河边淘出了23磅黄金。于是,一夜成名,成百上千的人涌来,全盛时期达7000多人。</p><p class="ql-block">现小镇仅1700人。</p> <p class="ql-block">来到山谷中,来到箭河边依山临水而建的中国村。</p><p class="ql-block">村舍建在山坡上,比较分散,非常简陋。</p> <p class="ql-block">有详实的图文介绍村史。箭镇金矿被发现后,到1863年累计产金12000盎司。但好景不长,仙蒂镇等地发现储量更大的金矿,欧洲淘金者纷纷转去。镇当局邀请华工来此淘金,从1866年起,很多中国矿工从澳洲,从广东开平来到了箭镇。1869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华工社区。</p> <p class="ql-block">华工往往是同乡结伴,而且很多人都有亲属关系。</p><p class="ql-block">介绍中提到,1870年,淘金工人一年可赚到近80磅;除去生活成本还能剩下50多磅,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当时国内种田农五年以上的收入。有钱赚,大家口口相传,很多广东开平人走上这条淘金路。</p> <p class="ql-block">亚林商店,一家小店铺,是华工聚居点中最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他们平日在这里存钱、购买生活用品;聚在一起,喝茶、喝酒、聊天、赌博;有大事发生时,在这里商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店后有一长排淘金水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在村口的中国乡村式茅坑。</p> <p class="ql-block">往山谷里走,仍有几间中国劳工的工棚,正是这一间间保暖的小屋,给他们艰辛的生活带来一点家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这里记载着,华工创造了当时整个箭镇40%的黄金产量。</p><p class="ql-block">1890年,箭镇的金矿被淘光了,华人有三种出路:大部分选择回国,多数华工用五年左右时间攒够了买地盖房的钱,回开平老家讨老婆、造中西结合的碉楼。一部分转外地,去做菜农,最后成为最早一批移居新西兰的华人。也有少部分留了下来,单身,没赚到钱,包括不少吸食鸦片成瘾而败家的人,他们没有脸面、也没有能力回到家乡,不得不选择在矿区终老。</p> <p class="ql-block">这段文字记载着:1898年新西兰颁发的老龄退休金法,把华人矿工排除在外,他们多是靠工友的扶持才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1902年,老乡们集资运送他们的尸骨回乡,叶落归根,悲剧发生了,最后一艘载着500多名矿工遗骸回国的船,竟然中途沉没。</p><p class="ql-block">这时,细雨打在布置图文的玻璃罩上,点滴有声。</p> <p class="ql-block">沿这条长满青苔的路,找了一程,没找到仍长眠这里的华工墓地。</p> <p class="ql-block">离开中国村,离开小镇,望向箭镇山上的残秋,我能想到,两三个星期前这里大面积的五彩林多么璀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中的小镇,够美、够温馨。</p> <p class="ql-block">这是1863年就开始营业的箭镇邮局,也是新西兰最老的邮局之一。现在还在营业;无数华工思乡的信件就是从这里寄出。</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等候10:05开往皇后镇的公车,感谢绿衣母女,由她们把控时间、交通,并与咪龙作伴逛店,使箭镇之行圆满顺利。</p> <p class="ql-block">离开瓦纳卡湖的时候,笼罩在雪山上的白云正散开;我们见到了湖对岸两座视野里最高的雪峰。</p><p class="ql-block">拂去岁月的云烟,两湖风景和箭镇华工的身影,也清晰如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