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豫园》 作者/杨跃进 朗诵 枫林

枫林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跃进,湖北浠水县人,湖北省作协会员。修过地球,摸过枪弹,搞过县社收购、生资、中药材和农金工作。多次评为省市农行“模范通讯员”;发表文学作品近二百篇,作品发于知名文学微刊《作家》及报刊。结集出版文学作品《红窝儿》《月儿弯弯》《岁月悠悠》三部。有小说、诗歌和散文获奖,多次评为省市农行“模范通讯员”。</p> 朗诵 枫林 <p class="ql-block">再游豫园(游记)</p><p class="ql-block">天色湛蓝,人流如潮。3月16日上午,我们五人趁着两宝周六休息(女儿、她俩宝、她姨妈和我),从蓝天路乘地铁到豫园去游玩,因与豫园只有8站路,所以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到了目的地。</p><p class="ql-block">说到豫园,自有其说:豫园,位于黄浦区福佑路线168号,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时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侍奉父亲潘恩而建,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559年),历时20年建成,当时占地面积30余亩,由造园名家张南设计,汇集假山、曲水、名木等元素,被明代誉为“东南名园”。园林中的豫,取自《周易》,寓意“平安安泰”。明末潘氏家道中落,园林荒废。清乾隆25年(1760年),富商集资重建,改为西园。1842年鸦片战争、1853年小刀会起义、1860年太平军战役期间建筑焚毁殆尽。1956年起系统性修缮,1961年对外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评为国家4A级景区。是上海五大古典名园之首,豫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布局而著称,采用“咫尺山林”造景手法,包含“三穗堂”、万花楼、点春堂等明清建筑,以及九曲桥、湖心亭等标志性景观。展现明清江南园林“清幽秀丽”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豫园内镇园之宝包括明代黄石堆叠的大假山和太湖石珍品“玉玲珑”。园内还有大量古名木、明清家具、名人字画,以及砖雕楹联,如点春堂,曾为小刀会起义指挥部。豫园是过去活动的重要场地,也是上海非遗重要载体。每年元宵灯会吸引数百万游客,其灯会项目“山海奇豫记”,于2023年起成为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并在巴黎、曼谷等地举办海外巡展,深受多国好评。</p><p class="ql-block">过去,我游玩的是豫园外。哪知,园内一间间,一幢幢建筑,叹为观止;一山山,一壑壑,山清水秀;一花花,一木木,引人注目;一物物,一件件,雕梁画凤。真不愧名家大手笔,别说时隔几百年设计还富丽堂皇,就是用现在衡量标准也不落伍啊,可见当时设计者的技艺该是多么的高超啊。豫园可简括为八大建筑群,即:三穗堂、玉华楼、点春堂、大假山、九曲桥、古戏台、鱼乐榭、卷雨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三穗堂”。建于清乾隆25年(1760年),高9米,五开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其名源于东汉蔡茂“梁上三穗”的典故。寓意官运亨通与五谷丰登。该园是豫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具有丰富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堂内挂匾有“三穗堂”、“灵台经始”、“城市山林”三块匾额。曾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场所,文人绅士也在这里谈经论道。该堂虽说是在清初建的,但还是延袭明代风格建制,外翘壁飞檐,内四梁八栋。被称为读书人“俱乐部”。二、点春堂。是一座五开间大厅的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于清道光初年由福建花糖业商人所建,其名出于苏轼“翠点春研”诗句,寓意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曾是上海小刀会的指挥部,还陈列着起义军使用过的武器、铸造的“日月钱”以及文告。堂内还保存着晚清画家任伯年的巨幅《观剑图》和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桂馥兰芬,水流山静”对联,其历史意义深远重大。</p><p class="ql-block">三、玉华堂。是明代潘允端的书斋,内有明代紫檀木画案等书房用品。是典型的江南园林特色,雕梁画栋,古朴雅典。道光年间重建时改名为香雪堂,后在“八一三”淞沪战中被毁,1959年重建恢复原名“玉华堂”。是该园中的重要建筑。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作用。四、大假山。该园中的大假山,由2000吨浙江武康黄石叠成,层峦叠嶂,清泉飞瀑,是一幅立体的“城市山林水墨画。仿佛王维为此而特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豫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五、九曲桥,其建造以湖心茶楼为中心点,左右各九曲,共十八曲,九曲桥不仅是豫园的重要景观廊道,还串联了西子姑娘、红渠榭、碧波亭等景点,与龙凤桥构成“一步一景,文景交融”的景观体系。该桥横跨湖面,曲折蜿蜒,游客可在桥上欣赏美景和拍照。六、古戏台。建于清末,原在闸北上海北钱业公所内,1974年移建于此,1988年开放为曲苑,双层歇山式石结构,飞檐翘角,装饰华丽,藻井采用“孔雀开屏”式木条旋转设计。台前可容纳数百观众,两侧双层廊配有仿明式红木家具,正对面还设贵宾席。戏台木雕以狮子、凤凰、双龙戏珠等图案为主,台柱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戏台木雕是建筑艺术与声学设计的典范。让游客感谢受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的风采。七、鱼乐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以独特的造园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该建筑横跨溪流之上,既承载着明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又通过隔水花墙、镜面借景等级设计手法,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小中见大的空间艺术。该榭旁还保留一株300年的古紫藤,春季花开如瀑,与榭前的池鱼共同构成生动景致。鱼乐榭之名出自《庄子秋水》中“子非鱼,安之鱼之乐”的哲学命题,体现古代文人观鱼悟道的雅趣。是观赏园林美景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八、卷雨楼。位于三穗之后,与大假山隔池相望。该巷底层称为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该楼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一个曲折的楼台,雨中登楼,烟雾迷蒙,山光隐约,仿佛置身于雨山水谷之中,是豫园的绝景之一。豫园虽是潘允端为父而建的私园。却体现了当年潘氏父子之情,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而身处我们这代人也依然尊老爱幼,为下一代扶上马,送一程而高兴。时近中午,我们在导游的介绍下看完了豫园,两个小宝也发感慨,我们看了几次豫园,原来看的只是豫园的外表,而今天看到的却是豫园真正的精华,真是里外两重天啊。</p>

豫园

三穗

园林

假山

建筑

明代

九曲桥

戏台

鱼乐

小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