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再温馨,也是驿站,孩子是一个坚强的候鸟,毕业季升学季,是大鹏展翅的时光

兑现理想

<p class="ql-block">孩子就是一个候鸟,家再好也留不住他!中学的毕业季!高考的升学季,就是孩子们展翅高飞,告别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p><p class="ql-block">即便是节日的重逢,也更多地被赋予了聚会的色彩。贾平凹在其著作《自在独行》中细腻描绘,父母与子女间的缘分,宛如一场无声的告别,你伫立于路的起点,目送他们的身影,在弯道处渐行渐远,而他们留下的背影,仿佛在诉说着:不必强求同行。青春年少时,或许未能深刻领悟,直到亲眼目睹孩子,拉着行李箱渐行渐远的背影,才猛然觉醒,亲情,原是生命的一次借宿,步入中年,许多人终于鼓起勇气承认,孩子并非父母生命的简单延续,而是生命旅程中一个辉煌的成果。</p><p class="ql-block">自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父母便陷入了一场温柔的梦境,以为血脉相连能铸就永恒的亲密无间。然而,那张通往大学的车票,却如同一把既温柔又锋利的刃,悄然将“家”这个字一分为二,一边是父母守候的旧居,另一边则是孩子即将踏上的新征途。老一辈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而今,却更多变成了“儿行千里,母难觅儿踪迹”。</p><p class="ql-block">有些旅程只能独自前行,有些门槛只能独自跨越。父母最终领悟,自己在孩子的人生剧本中,不过是一个配角,连台词都被简化为转账时的简短附言。你以为春节的团圆饭,能让家的温暖得以延续,殊不知,那不过是亲情最后的尊严展现。孩子带着全新的世界观归来,两代人之间,仿佛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p><p class="ql-block">毕淑敏以犀利的笔触指出,父母与子女,终将走向最熟悉的陌生。莫言在《晚熟的人》中亦写道,世间的爱皆指向团聚,唯有父母之爱,指向别离。明智的父母,早在孩子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便已学会放手。孩子不是风筝,无需紧紧拽住那根线;他是候鸟,注定要翱翔于你未曾见过的广阔天地。与其在电话中反复追问归期,不如将那份牵挂化作一句温暖的话语:“累了,就随时回来。”真正的亲情,从不在于控制与占有,而在于理解与成全。</p><p class="ql-block">林清玄曾言,爱的起点是一个眼神的交汇,而爱的终点,则是那片无垠的天空。父母与子女,不过是彼此生命中的一段借住时光。当他转身迈向自己的人生旅途,你无需哀伤于家的破碎,而应微笑着,将那些记忆的碎片拼凑成璀璨的星空。毕竟,让孩子活出自己的色彩,才是父母给予的最大祝福与成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