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去响堂水镇游玩的时候,路过响堂山没有进去。后来慢慢的听到关于山上石窟的故事和传说,就萌生了要去一趟的想法。一晃多年过去,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近日与好友一拍即合,自驾前往。        去之前做了点攻略,响堂山分为南北两处。北响堂属于皇家建制,规模相对较大,南响堂属于民间自建,规模较小。我们按照导航先到达的北响堂,发现天气多云,光线一般;因为在网上看到说晴天石窟内可以拍到丁达尔光,果断赶往南响堂游玩,计划第二天再来转北响堂。        南响堂距北响堂大概18公里左右,门票20元。虽说只是几处不太大的石窟,但对于第一次看石窟的我,已经非常震憾了。         石窟内大大小小的石佛不计其数,想当时在没有重型机械的古代,纯靠人工能够开凿出这种规模的石窟,还有那雕功极致法像端庄而宁静的佛像,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尤其是那石窟顶上栩栩如生的飞天石雕壁画,色彩鲜艳不夺目,精美绝伦,自然而内敛。<br>        随后我们便顺着滏阳河而下,来到了盛夏人们最愿意去的地方——黑龙洞群泉景区。        黑龙洞又名龙洞珠泉,位于邯郸峰峰矿区新市区元宝山下,是滏阳河的发源地。在这里水面清澈见底,群鱼畅游,水草映翠;大大小小的泉水从岩缝、石洞和沙际之间喷涌而出,水质清凉甘甜,故引周边居民争相前来打水。          随后我们也打了点山泉水来泡茶,坐在山脚下泉水边渡过了一个难忘且惬意悠然的下午~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用过早餐就前往了北响堂山。响堂山原名鼓山,是太行山东麓的一条支脉。据史料记载,响堂山上有两在巨石,南北两向,其形状如鼓。传说从晋朝到北齐和隋朝,两石鼓常鸣,鸣则不乱,响堂山由此而得名。        以前来的时候响堂山还没有那么出名,门票也不贵,这次北响堂的门票居然要80元,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进入景区先去的响堂山数字展示中心,出来路过常乐寺遗址(未开放)。中国国家地址杂志封面“三世佛”就在这里,不让进只能隔门拍了张照片。        北响堂石窟始凿于北齐时代(550 - 577 年),当时北齐取代东魏后,有国都邺城(河北临漳县境内)和别都晋阳(山西太原)两个政治中心,鼓山地扼太行山东西交通要隘,是两都来往必经之地,且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北齐皇帝高洋笃信佛教,将佛教奉为国教,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宫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休憩、避暑和礼佛之地。北齐存续仅 28 年,开凿这样宏大的石窟可谓举全国之力。北齐以后,隋、唐、明各代又在北响堂山开凿了 6 个窟,但规模不大,雕刻装饰也较简单。此外,后代还利用北齐洞窟内外岩壁开凿有不少造像龛,其中隋龛近 50 个,最早为开皇四年(公元 584 年);唐龛约 300 个,以武周时期居多。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看心情越沉重!满窟残存的石佛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不堪回首的历史。早年人们对佛还是有所敬畏的,到了清末民初,遇见西洋、东洋、卢芹斋之流的,中国的窟寺开始了惨不忍睹的洗劫,再加上后来的运动什么的,保存下来的真是不易。        快要准备下山的时候,终于拍到了心心念的丁达尔光。让这次基本上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了些许安慰!  <p class="ql-block">  写到文末呢,还是想让大家除了欣赏和拍照打卡响堂山外,多了解一些我们曾经的历史文化,记住不堪回首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有学者对响堂山文物的流失情况进行了整体调查,涉及国外博物馆达24家之多,总数超过120余件。</p><p class="ql-block">      收藏响堂山石窟相关文物的海外博物馆有: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费城宾大博物馆、华盛顿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丹佛艺术博物馆、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底特律艺术博物馆、波特兰艺术博物馆、伍斯特艺术博物馆、克拉克艺术学院博物馆、纽约摩根博物馆、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苏黎世利特伯格博物馆、甲贺美秀美术馆、大阪正木美术馆、大阪东洋陶瓷博物馆、仓敷大原美术馆、墨尔本国立维多利亚美术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