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风筝?风筝的名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称谓。中国古代风筝因用木头制作称“木鸢”,后用纸糊称为“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将竹笛拴在纸鸢上放飞时发出“筝鸣之声”,后定名为风筝,沿袭至今。</p> <p class="ql-block">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风筝艺术类专业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行政街66号,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毗邻白浪河景观带及潍坊国际风筝会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共有12个展厅,馆藏风筝展品超1300件,系统展示了风筝的历史、流派、应用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涵盖传统与现代风筝,包括动物风筝、人物风筝、航天器风筝等,部分作品取材于民间生活(如虎头鞋风筝、黛玉读诗主题风筝),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元素。 </p> <p class="ql-block"> 风筝的起源传说主要包括斗笠说、帆船帐篷说、飞鸟说和李邺说四种,这些传说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风筝文化的多元起源背景。</p> <p class="ql-block"> 风筝起源与军事应用:相传墨翟用木头制成“木鸢”,鲁班改进为竹制“木鹊”,最早用于军事侦察和测距。楚汉战争期间,韩信曾用风筝携带竹哨制造异响扰乱楚军,南北朝梁武帝被困时尝试用纸鸢传信求援。</p> <p class="ql-block"> 风筝的娱乐功能与拓展:唐代开始向娱乐转型,五代李邺在风筝上加竹笛,形成“纸鹞”名称雏形。宋代清明放风筝成为普遍民俗,《清明上河图》等画作均有体现。 </p> <p class="ql-block"> 风筝工艺与流派形成: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形成北京、潍坊、南通、阳江四大产地,曹雪芹著有《南鹞北鸢考工志》系统总结制作技艺。 </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传入西方后结合科技改良,逐渐发展为运动竞技项目。1903年莱特兄弟借鉴风筝原理研发飞机,1936年成立国际风筝联合会推动专业化发展。 </p> <p class="ql-block"> 中国风筝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民间艺术,自然有它的流派。我国地域辽阔,风筝的种类齐全、样式繁多、千姿百态,风筝的特点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以北京、天津、潍坊、南通、阳江等地的作品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北京风筝骨架精巧、彩绘严谨、雍容华贵、观赏价值高等艺术特点风格,在骨架结构和绘画艺术上,整个骨架均考虑到力学原理的要求,轻巧而力强。</p> <p class="ql-block"> 曹氏风筝的代表作是扎燕,扎燕是把写实的小燕子通过硬翅与软翅组合的扎糊方法,将其图案化。它是南方与北方风筝相结合的一种技法,用不同的吉祥话来表示不同的时节、年龄的燕子,以突出其民俗性。曹氏风筝讲求情趣,要求形神兼备;就是不光造型要像,放飞也要有动态。</p> <p class="ql-block"> 天津风筝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北京风筝一脉相承。风筝造型优美、色彩典雅、绘画精细。骨架多采用穿眼儿、扣榫固定,可拆可叠,画面多用丝绢,工艺性极高。</p> <p class="ql-block"> 阳江风筝,是中国风筝“南鹞鸢”中“南鹞”的典型代表,具有造型别致、工艺精巧、绘画精美、色彩艳丽、放飞灵活、形神兼备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 潍坊风筝是中国山东省潍坊市的传统手工艺珍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p> <p class="ql-block"> 潍坊风筝以“扎、糊、绘、放”四大技艺为核心,选用竹材为骨架,配以桑皮纸或丝绢蒙面,采用国画工笔技法绘制图案,色彩鲜艳、造型多样。主要类型包括:硬翅风筝(嫦娥奔月)、软翅风筝(蝴蝶、蜻蜓等动物造型)、串式风筝(龙头蜈蚣)、立体风筝(如宫灯、花瓶)等。</p> <p class="ql-block"> 串式风筝的核心特点是多单体串联结构、可延展性强、观赏效果震撼 。例如龙头蜈蚣风筝的头、身、尾三部分串连设计,具有飞行性能方面的优越,拉力大,可承载超长尺寸(如潍坊工美制作的7000米世界最长风筝曾实现载人飞天)。</p> <p class="ql-block"> 硬翅风筝是中国传统风筝的重要类型,以骨架两侧装有升力片为特征,具有结构稳定、放飞性能优越的特点,常见题材包括沙燕、工笔人物及吉祥图案等。骨架材料多用毛竹中段竹皮制作,注重韧性。蒙面选材采用宣纸、绢或新型材料,兼顾轻便与着色需求。绘画技法结合工笔技法,色彩明快,线条细腻。</p> <p class="ql-block"> 立体风筝是中国传统风筝的重要类型,采用折叠结构骨架并覆以蒙面材料,形成圆柱体或长方体等立体形态,具有飞行稳定、升力强的特点。骨架选择具备弹性与韧性,传统用毛竹,现代多用碳纤维或玻璃钢。 蒙面材料则选择宣纸、无纺布或特殊复合材料。平衡控制则通过对称风槽或风筒实现定向出风,确保飞行稳定。 </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风筝艺术,不仅因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而源远流长,而且因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而各有千秋。民间风筝艺人在风筝制作中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过程,都体现在风筝的内容和形式的各种要素之中, 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艺术体系。 </p> <p class="ql-block"> 潍坊风筝博物馆以丰富的展陈体系,使游客全面系统地了解了风筝的起源与历史的演变,以及扎、糊、绘、放四艺合一的匠心精髓,它们或轻盈如燕,或威武如虎,或灵动如蝶,<span style="font-size:18px;">启迪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span></p> 编辑:华山 <p class="ql-block">摄影:华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