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月流火,沂蒙大地热情似火。7月5日与6日晚,“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于临沂奥体公园体育馆盛大开演 ,一时间,十万余人涌入临沂,奔赴这场音乐盛宴。场馆内,刀郎一展歌喉,用他那沙哑而富有辨识度的嗓音,将一首首饱含深情与故事的歌曲唱响;场馆外,来自天南海北的“刀迷”们自发组织,提前预演演唱会的火热氛围,歌声、欢呼声交织,共同谱写着这场音乐狂欢的序曲 。</p><p class="ql-block">回观刀郎的音乐历程,满是艰辛与坚守。初出茅庐时,他以一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惊艳华语乐坛,专辑正版销量高达270多万张 ,那独特的旋律与充满故事感的歌词,迅速在大街小巷传唱开来,让刀郎一夜成名。可随之而来的,并非全是鲜花与掌声,主流音乐圈的质疑、批评纷至沓来,指责他的作品旋律流俗、歌词媚俗,缺乏精致制作与创新元素 。但刀郎并未因此而动摇,在长达二十年的沉寂与沉淀中,他远离喧嚣,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不断汲取养分。</p><p class="ql-block">在创作源泉上,他广纳博采。《聊斋志异》里的奇幻世界,成为他歌曲创作的灵感宝库,《罗刹海市》借书中光怪陆离的故事,映射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歌词隐晦却犀利,引发大众对社会的深刻反思;戏曲艺术中,无论是江南评弹的温婉细腻,还是北方梆子的高亢激昂,都被他巧妙融入音乐创作,如《弹词话本》专辑,耗时多年筹备,深入苏州生活,研习琵琶、三弦等乐器,将吴侬软语与流行旋律完美融合 ;新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更是刀郎音乐的灵魂所在。自1995年踏上新疆大地,他便沉醉于当地浓郁的民族文化与独特的自然风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民族的音乐风情,如热情奔放的舞蹈、悠扬的冬不拉弹奏,都深深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喀什噶尔的胡杨》《新阿瓦尔古丽》《情人》等作品,皆源于他在新疆的生活感悟与采风经历 。</p><p class="ql-block">刀郎厚积薄发,终在乐坛成就非凡,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吾恩师王祥之先生,在书法之路上同样执着坚守,砥砺前行。先生自幼对书法萌生热爱,初为书法爱好者时,便心怀壮志,立志在书法领域闯出一片天地。早年,他精研草行祥隶,日夜沉浸于笔墨之间,临池不辍,每一笔每一划皆倾注了满腔心血 。</p><p class="ql-block">先生深知,汉字书法源远流长,隶书作为重要书体之一,历经数千年发展,自秦隶发轫,经汉魏兴盛,至唐已形成完备体系 ,前人已将隶书体势写得几近完美,想要突破创新,可谓难如登天。但先生并未望而却步,他深入中华传统文化,从儒之仁爱、释之慈悲、道之自然中汲取灵感,融入书法创作理念。以《好大王碑》为根基,在笔法上,舍弃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常规模式,取其顿挫直线,凸显苍茫古朴之感;在结体上,打破汉隶内紧外松的惯例,采用外紧内松,使中宫宽博、四周收敛 ,展现出举重运动员般的雄强、厚重之美。历经数十载寒暑,穿百砚、秃千笔,锲而不舍,终于创立“祥隶” 。“祥隶”字里行间透着历史的厚重,字距疏朗、行距紧凑,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字体扁平化处理中带有弧形笔意,刚柔并济,独具韵味 。其被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开发入电脑字库,更有广东雷州的《三字经》碑,高2.5米,长65米,被誉为“中华隶书第一碑” ,为隶书的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在汉字文字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今之世,艺术创作环境纷繁复杂,能如刀郎先生与王祥之先生这般,坚守传统又勇于创新者,实属凤毛麟角。他们一在乐坛,一在书坛,虽领域不同,但精神相通,皆能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内心宁静,沉浸于传统文化的滋养,不惧外界干扰,不断探索突破,终成大器 。他们的经历启示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艺术,只要心怀敬畏,坚守正道,持之以恒,必能有所成就,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 。 </p><p class="ql-block">北海散人客潍坊。2025.7.7</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