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机舱上探身向窗外看去,一片片的发白的土地在焦渴的等着雨季,而我的雨季之行暂时结束了,等着下一场雨季的开始了,空气中飘动着阵阵燥热,开始怀念那些天的雨、那些扑面而来的湿浪了。在雨季,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云南,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多天。</p><p class="ql-block">5月16日,顺利抵达驮峰机场,路两边的茂密的森林在我的眼前掠过,十几分钟便到达住所,一路畅通,这机场也太近了!从家出来可是快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机场哟,暗忖返回时可以结省时间了,谁知却是被转运到100多公里外的机场登机,当然,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腾冲篇</b></p><p class="ql-block"><b>赶集</b>。第一站,腾冲步行街,小城晚上的烟火气,很是热闹。街口,是一堆堆的鲜花,常见的玫瑰、康乃馨之类的认识,好些叫不出名字,有一棵盆栽的树上挂着一些像是小灯笼的花,很可爱,摆在一起的花儿位争奇斗艳的,再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水果摊,那蓝莓是论斤的,一斤的价格抵得上家里那小小的一盒,毫不犹豫的拎上这白菜价格的水果,还认识了“热情果”、“燕窝果”等等北方少见的水果,水果大餐模式从这一晚开始了。步行街上什么都卖,最奇怪的是居然还有卖蔬菜的,好些不太认识的青菜和根须类的,也有不少卖牛肉干的(当地叫干巴),很干有嚼劲,牛肉味很浓,当然,也少不了各类的玉石摊,不太懂,匆匆一瞥。那天是周五,街上时常可见着校服的孩童,有些在帮大人看摊,有些在街上嬉戏,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街头远远看着有阵阵烟雾,香气飘来,全国统一的烧烤模式在这里也不例外,小城晚上的烟火就在这里缓缓升起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正式的赶集模式启动,绮罗镇走起。市集就在住所旁边,15分钟左右就到了街口。</p><p class="ql-block">长长的一条石板小街,两边全是店铺,店铺门口是摆地摊的:水果、干蘑菇、药材、茶叶、各类奇怪的菜蔬等,集市中央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些早点摊,当然主打是各色米线,矮矮的桌椅旁坐着不少人; 一条小溪从街中心穿行,一捆捆似白树根的植物正在清洗准备,当地人说这个叫黄精。</p><p class="ql-block">小镇已有600多年历史,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驻留,称“竹树扶疏,田壑纡错,亦一幽境云”,建筑以青砖、绿瓦、重檐式的明清建筑为主,构成宁静和谐的画面,巷道用1 - 3行石板铺路,穿行其间如同漫步在小桥、流水、古树之间。镇上有绮罗文昌宫、段玉府四合院 、马帮大院、水映寺等建筑,小镇生活充满了历史韵味,镇上还有一个腾冲县最早的乡镇图书馆,浓浓的书卷味在小镇上弥漫开来。</p><p class="ql-block">早上是集市,集市散去后镇上的原居民在周围的田地上劳作,路边随处可见一垄垄的菜地;晚上,宁静的镇上只剩下街心球场上小伙子们打篮球的声音了,白天人来熙往的街道很旷,店铺的门此时合上了,镇子恢复了它的平静,偶尔可见住在镇上的居民在家里忙碌,不紧不慢的,时光在这里很慢很慢。</p> <p class="ql-block">若绮罗镇的安宁祥和是小家碧玉,那和顺镇则是大家闺秀了。</p><p class="ql-block">去和顺古镇那天是旅途中天气最好的一天,蓝天白云,微风不燥,当地的司机从一条小道把我们送到了,还贴心的告诉我们看那些景点(后面才知道这古镇是要购票的,购一次票一周之内可以多次进入)。</p><p class="ql-block">镇子依山临水而建,水边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洗衣亭,对面是一群灰瓦白的建筑,据说这里有100多所百年宅院、8个宗祠、9座寺观、9座石桥、6个洗衣亭、9座牌坊、13道闾门、24个月台都堪称建筑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南亚风格大门、欧式窗户、英国铁艺,都与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这样的云南古民居珠联璧合地融为一体,洗衣亭、大月台、总大门等古建筑在全国古镇中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我们先去拜访了艾思奇故居,他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大众化传播的先驱,他的故居现在已是当地红色教育的窗口之一。故居是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院子很深,建在山坡上,站在房子里向外看,是一望的绿色,幽静安谧,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镇上也有一个图书馆,建于1928年,由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现有藏书13万余册。在常住人口7000出头的小镇,借书证就办理了3000多个,2023年外借纸质书2.8万余册,借书阅读已成为古镇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小镇,这个边境城市也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p><p class="ql-block">那天下午到古镇,游人不多,没有看到网上说的早市,环湖而行,走过一片石板路的街道,路过和顺图书馆,就看见一片的牌坊,徽墙黛瓦似在江南,一大片的农田包围着村庄,有些桃花源之意,在这个镇上,又尝到了一个当地的物产-油豆,口感还不错。两个古镇,全部是商用和民居相结合,很生活的经商,生产商业两不误。</p><p class="ql-block"><b>热海大滚锅</b>。腾冲多地热,温泉很多。慕名去热海温泉,一进景区门口,一股硫磺味扑面而来,山上烟雾缭绕,从山上奔流下来的瀑布带着阵阵热浪。一山的温泉,小贩用草串着鸡蛋卖,说是到山顶的温泉里可以把蛋煮熟,那天没太阳,但满山的热气提升了好几度,闷热,爬到那最大的温泉——大滚锅,已如同蒸了一趟桑拉,那汗出得一个叫酣畅淋漓,痛快。</p><p class="ql-block"><b>北海湿地。</b>大滚锅热情,湿地温情。清粼粼的水如一面镜子,倒映着对面的山,路是湿的,路边的树木是湿的,空气拧一把,水珠能滴下来,对面山上的雾一会来了,一会又散去了,似调皮的孩童捉迷藏般,一块块的湿地飘浮在水面上,使劲的吸着空气中的水汽,好好的补一把氧气,体验了一把草筏,跟爱人瞬间回到青年时期,此时可以唱那一曲: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没有在水一方的佳人,只有两个童化的中年人了。</p> <p class="ql-block"><b>司莫拉佤族村。</b>如果没有太多的现代化物品,这个村真是一个特别原始的地方。“司莫拉”在佤语里是“幸福”的意思。迎着高大的牛角描花木头大寨门,踩着石板铺的村道,就来到了寨子的中央,空地上一块硕大的显示屏上正在播放习主席来村子视察的影像,空地对面高台上有一面木头鼓,鼓身有年头了,木头有些发白,敲击一下声音很响亮。找到杨彩芹粑粑店,体验了一下当地的火塘烤粑粑,个人觉得味道一般,没有老家的糍粑口感好。</p><p class="ql-block">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多是黃泥色的外墙的房子,村里铺的是石板小路,若没有那些电线和房顶上的热水器,高大的原始树木围绕着村子,原始部落就从现实中走出了出来,一路都能看到挂在树上的牛头,有些已经风化了,一触即碎。村子里有小溪流流到村口,村口下方也建有一个洗衣亭,。站在村口,能看到一片片的梯田,虽比不上云阳梯田壮观,但也秀气可爱,一片片菜地蔬菜绿油油的很喜人,吸一口山风,很惬意。</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攻坚脱贫村的示范地,村民就在家门口就业,生活创收两不误,只是这里的土特产和工艺品没有更多的特色,一看就是流水线上的量产,看看而已。村子游玩不收门票,但进村必须要坐他们的摆渡车收费,自己开车不让进村,有些差强人意。</p><p class="ql-block"><b>翡翠和茶</b>。腾冲有走夷方讨生活习俗,夷方多为缅甸一带,缅甸产翡翠,腾冲的玉石行业也因此而兴盛。大街上的玉石店比比皆是,还有每月五天一个玉石集市,摊位上的玉石琳琅满目,如菜市场的青菜一样多,但鱼龙混杂,不懂行的得谨慎下手,但那摊位上的翡翠珠光宝气,很养眼,那一堆堆的玉器挂件有一些小震撼。</p><p class="ql-block">那天去司莫拉回来时,绕道去了一下高黎贡茶主要生产地。穿过茶场前面的茶室,沿着茶场而修的钢索桥而上,一会人就跟茶树一样高了,一些腾空而建的房子散落在茶树中,据说这里是一个汽车爱好车的露营地,听起来不错,在茶树中间而眠,梦应该也是茶香味的吧!后来在市区高黎贡茶博物馆,看到一根用茶叶做成的硕大茶柱,体积达48.56立方米,以最大的紧压茶头衔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一片叶子带动了一个产业,在这个馆里,销售员把高黎贡茶的不同品种泡给我位品尝,一一介绍,学了不少茶知识,东方这片神奇的树叶,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b>国殇墓园 。</b>它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去的那天下着小雨,一见墓园就能看见一口硕大的铸钟高悬——警钟长鸣几个字赫然在书,山上是墓碑群,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另外还安葬有从缅甸南坎、腊戌、芒友等地迁于此的远征军将士遗骸。整个小团坡以最上方的纪念塔为中心呈四面八方放射状排列,以中轴对称线排列,左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四军阵亡将士,不时有游人在墓碑前放上素雅的菊花,人们没有忘记这些先烈。出口处有一小坟墓,“倭冢”,里面埋着几具日军尸体,网上经常能看到游人对着这坟墓做踢腿的动作,对日军的愤恨是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不能忘却这段国耻,这里也是日本侵华的累累铁证。</p> <p class="ql-block"><b>芒市。</b>离腾冲100多公里的芒市,本是奔着后谷咖啡去的,那是王毅部长亲自推荐的国货,没想到,在芒市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情。</p><p class="ql-block">头一天查到芒市的天气尚好,可第二天,雨就不停的下起来了,再看网上的预报,大雨,因为约好了车,只能冒雨出发,车行到一半,越来越大,前方的雾如牛奶般浓稠,车走得很慢,司机到是很淡然,大概也见怪不怪这天气了。他说这里的高原天气预测不了,这雨是一会下一会停的,果然,到芒市就停了,天气闷热起来,进入这个城市,一路的金碧辉煌的尖尖屋顶,傣家风格很浓,仿佛到了东南亚一般:孔雀、大象造型的模型沿途可见。</p> <p class="ql-block">金塔和银塔匆匆一瞥,街心的树包塔浏览后直奔勐巴娜西珍奇园。</p><p class="ql-block">这个园子直值得一看,一园的奇珍异宝。园中散放的各色石头,大而奇特,有些色彩鲜艳,平时很少见到,有的石头剥了一些表皮,里面露出温润的肉,忍不住要去摸一下;园子里还有许多树化木,见证地球地质变化的神奇,而那一屋子的粗大木头,更是震撼,一截木头五六人也抱不过来,剖开来,就是一张宽大的桌子,金丝楠木、名贵的树木在这里集合了,仿佛进入了一个硕大的植物王国,很神奇的。这个园子也是中缅友好的见证,一见园子就能看见一个金黄色琉璃砖的傣式亭子,亭内汉白玉的周总理雕像栩栩如生。纪念碑碑文用汉、白、景、波三种文字铭记着1956年12月在芒市中缅边民联欢大会这场盛事,边疆人家一家亲,各族人民大团结,再现那个时代的激情。</p> <p class="ql-block"><b>后谷咖啡园</b></p><p class="ql-block">一进这个园区,咖啡的味扑面而来,在门口第一次看见咖啡树,树上结着小小的果实,园内人工作人员介绍说一棵树上的咖啡成熟时间不一样,得人工分批采摘,真是一个费力劳神的工作,粒粒皆辛苦,地里的劳作就没有轻松的时候,每一滴浓香的咖啡上沾染着一滴勤劳的汗水。</p><p class="ql-block">园中有一个咖啡博物馆,在馆中,品尝了不少咖啡,纯的、加奶的都有,那没有加奶的咖啡也不是很苦,我这咖啡盲喝着都挺不错的,天太热,几杯下肚的结果是一晚睡不着,后劲太足了!买了点咖啡豆,准备回家体验一下手磨咖啡,隔着包装袋能闻到一股焦香味,这做出来的咖啡应该很香吧,有些小期待。</p><p class="ql-block"><b>龙江大桥</b></p><p class="ql-block"> 从芒市返回时再次经过龙江大桥,驻留了一会,站在桥身那高耸的钢柱前,人很渺小。司机说这个桥要是站在别的山头上看它,就如同桥在两座山峰中荡秋千一般,如一条白龙穿行在云雾中。全长2470多米 ,桥面离江面280米,最高的索塔顶到江面470米,是云南省首座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也是亚洲山区最大跨径的钢箱梁悬索桥。经济发达要靠路,特别是在云南这个多山的大省犹为重要,又想起在司莫拉佤族村的介绍,路未通时,当地的人要把山货送到和顺镇得走一整天,现在也就半小时的路程,一条路改变了一个庄的命运,托起了山区人民的明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昆明篇</b></p><p class="ql-block">昆明待的几天,是湿淋淋的。去昆明那天,因持续下雨飞机不能在腾冲降落,机场把旅客转运到芒市机场登机,再次在芒市转了一圈,又发现这个城市街心的转盘中央竟也是金灿灿的塔,在腾冲时发现转盘是一棵棵的大榕树,路灯做成绿色玉石平安扣形状,忽又想起去年在多伦看见的那些牛角形状的路灯,北京的路灯是什么样的呢,还真没有注意到。</p> <p class="ql-block">到昆明的第二天,那雨下得一场比一场急,在滇池的索道上俯看这个池子,雾茫茫的一片,偶尔能看见一只落单的海鸥在雨中扑腾,雨太大,鞋子一会全湿透了,我们噶吱噶吱的在雨中游走,看路上不停溅起的雨花,这北方的珍稀品啊这几天可真是看了一个饱!南屏街时,那雨更不客气了,如桶倒一般,找了在一个傣族饭馆吃饭带避雨,吃了在芒市未来得及吃的泡鲁达(一种椰浆泡面包的饮品),清炒香蕉花和菠萝饭不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在南屏街上,爱人看着有些斑驳的临街店铺,说这跟他在这边上学时差不多,在昆明,主打就是陪他来故地重游,40年前待过的地方,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回到他的母校,找到他曾经住过的宿舍,走一走当年学习训练的场地,难得见到他少有的兴奋劲;再见一见青年时的同学,师长,说起那些经年往事,叹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再会已是满脸沧桑之人,甚至还有已是故去了,不胜唏嘘。</p> <p class="ql-block">闻着一街的玫瑰花饼香,雨中溜达在昆明步行街上,各地的商业街大同小异,金马碧鸡两个牌坊在雨中有些韵味,留下两张我特别喜欢的照片,爱人拍照水平这几天见涨。雨中行走在翠湖公园,公园旁边有一个小店,一种叫破酥包的小吃味道不错,边吃边看那簌簌的细雨,时光瞬间很慢,往回走时,雨下一阵又停一会,灯光变得很迷蒙,湿漉漉的地上印着昏黄的光,有些旧日时光的意味。这个城市的名字在我心底是一个美妙的存在,那里有最珍惜的往事,今天,在雨中踏在这个城市的路口,看车来车往,感慨不已。期盼已久的斗南花市,那一厅的鲜花真是耀眼,爱花的人真挪不开脚步,这一丛那一簇都鲜艳美丽,远不是家里那些花店能比拟的。看着从花市出来的人没有空手的,一抱抱的鲜花在手。花确实便宜,一把玫瑰只要5元,一把芍药也只要25元,这在北京只能买一支,白菜的价格没有理由不动心。唯一遗憾的是没吃上云南的蘑菇宴,因为雨季没有正式来临,各种菌还在泥土中酝酿中,待下次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写着写着,北京的雨季也来了,大家都嫌潮湿难耐,我却特别的欢喜,这是我每年盼望的时节,少了雨的季节总是在心中留有遗憾,我又找到了云南的感觉,还有老家的感觉,喜欢嗅着这清新厚重的空气,气流通过鼻腔再到肺腑,瞬间人便沉沦进去了,更喜爱公园那些枯叶在雨的催化下发酵出来的生命之味,希望便蕴藏在这浓烈的厚重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彩云南,我可能只是触摸到了它的一点边际而已,那么大那么美,怎是这几天能了解的呢。2025年7月4日星期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