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月流火,热浪翻腾,却抵不过临湘小数人求知的热忱。7月5日,“国培计划(2025)”临湘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第三次线下研讨活动在临湘市第九完全小学顺利开展。7月6日,“国培计划(2025)”第四次线下研讨活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一场别开生面的“国数课”盛宴如期而至。当严谨的数学思维邂逅澎湃的中国故事,会擦出怎样育人的火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融合了理性与热血的奇妙旅程。</p> <p class="ql-block"> 上午的研修活动在源潭中学朱孟良老师沉稳而风趣的主持下拉开帷幕,她以独特的风格引领我们开启充实而富有收获的一天。</p><p class="ql-block">《一“格”不能少》——严亚雄校长(四年级)</p><p class="ql-block"> 宝岛台湾的音频与历史,化作课堂的序曲。严校长巧妙引导学生用“小面积”推演宝岛“大天地”,在测量与计算中领悟“计数单位越小,个数越多,计算结果越准确”的数理真谛。一句“每一种出错也是一种提醒”,如春风化雨,呵护了表达的勇气,更彰显了尊重学生、放手探究的课堂温度。</p> <p class="ql-block">《用阅兵故事来认识“比”》——谈晨阳老师(五年级)</p><p class="ql-block"> 五星红旗在阅兵仪式上迎风飘扬,成为最生动的“教具”。谈老师以开放之姿,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国旗尺寸之奥秘,自然生发出“比”的意义与表达。课堂尾声,不同年代的阅兵影像对比,瞬间点燃全场,科技强国的自豪感与爱国情怀,在数学的土壤里深深扎根。</p> <p class="ql-block">《探秘“百星”飞天》——黄彪校长(五年级)</p><p class="ql-block"> 黄彪校长以幽默的教学智慧,带孩子们走近“百星”传奇。课堂层层递进,巧妙勾连旧知,更强调“活用方法胜于生硬画图”。在轻松的氛围中,令人生畏的“平均数”难题,也在学生们一声声顿悟的“哦”中迎刃而解,尽显化难为易的教学艺术。</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活动在临湘市实验学校胥庆庆老师甜美而又亲切的主持声中拉开了序幕。</p><p class="ql-block">《丘成桐教我们学数学》——丁元春校长(五年级)</p><p class="ql-block"> 数学大师丘成桐的探索精神,照亮了课堂。丁校长借其故事,引出丘成桐教授少时提出的一个问题:确定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个数据?在丁校长的主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小组探究活动,开展全班研讨,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中,最终得出“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或一边两角,或两边一角,能确定唯一的三角形”的结论。丁校长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勇敢面对差错与失败,让孩子们在挑战中品味到数学的多样之美。</p> <p class="ql-block">点睛之笔:“国数课”的育人密码</p><p class="ql-block"> 课后,丁元春校长带来深度讲座《“国数课”用“中国故事”点燃学生》。他深刻解读“国数课”精髓——用真实生动的中国叙事,为数学课堂注入理想之“钙”,强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家国情怀之骨。讲座提出关于“国数课”的“两色三型”与创作路径,为老师们点亮了实践明灯。</p> <p class="ql-block">思维碰撞:研修尾声的智慧火花</p><p class="ql-block"> 互动研讨环节,热情高涨。数学教师们聚焦“国数课”的意义及创作路径等热点,与华应龙名师工作室专家团队展开深度对话。黄彪校长慷慨地分享了他的成长智慧:专业发展贵在“平时——积累错例、关注难点、广泛阅读、提升素养。他的话语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一场“国数”盛宴,一次核心素养导向的“国数课”研讨。当数学的理性之光与中国的故事之魂交融,育人的道路便愈发宽广。临湘小数人满载而归,必将把这份融合的智慧与热忱,播撒进未来的课堂,让“国数”之花,在孩子们心中绚烂绽放。期待下次相聚,再赴教育成长之约!</p> <p class="ql-block">编辑:方刘</p><p class="ql-block">初审:吴桐 朱梦芹 袁宁</p><p class="ql-block">终审:余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