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2次国葬

宇翔教育(工学一体上大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国葬</b><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或地位的人举行的最高规格葬礼,代表国家对逝者的高度崇敬与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国葬的定义与核心特征</b></p><p class="ql-block">‌ 国葬‌(State funeral)是一国最高级别的丧葬仪式,由国家主导并承担费用,旨在表彰逝者(通常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功勋卓著者)的贡献。其核心特征包括:</p><p class="ql-block">‌ <b>国家名义‌:</b>仪式以国家名义组织,体现官方权威性。‌‌</p><p class="ql-block">‌ <b>高规格礼仪‌:</b>包含降半旗、公开悼念、军事仪仗等环节,兼具宗教与军事传统元素。‌‌</p><p class="ql-block">‌ <b>公 共 性‌:</b>通常对外开放,甚至全国默哀或暂停部分公共活动以示哀悼。‌‌</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国葬</b>[guó zàng]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p><p class="ql-block"> 国葬,又称国丧,为一国最高规格的丧礼,是以国家名义举行的殡礼,通常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对国家有特殊功绩的人死亡时,以国家名义举行隆重殡仪,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崇敬。</p><p class="ql-block"> 国葬始于古罗马,后为各国沿用。</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实行始于北洋军阀时期,并为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所效仿。</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央人民政府名义举行的第一个国家级葬礼是1950年为左权将军灵柩移葬。</p><p class="ql-block"> 国葬的经费由国家支出。</p><p class="ql-block"> 为了统一办理国葬,有的国家制定了国葬法或国葬仪式条例等。</p><p class="ql-block"> 为体现其庄严肃穆,国葬典礼由一系列仪式组成,通常会对外公开举行。典礼中会体现出很多宗教信仰与军事传统元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历史与法律依据</b></p><p class="ql-block">‌ <b>起源‌:</b>国葬传统可追溯至古罗马,近代中国首次国葬实践于北洋政府时期(如1916年蔡锷将军)。‌‌</p><p class="ql-block">‌ <b>法律规范‌:</b>部分国家制定《国葬法》明确适用条件(如美国规定前总统可享国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的国葬实践</b></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国葬案例较少,如1950年为左权将军举行的国家级葬礼。现行法律未明确国葬制度,但《国旗法》规定特定领导人逝世时可下半旗志哀。‌‌</p> 新中国的12次国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01、1950年—</span><b style="font-size:18px;">任弼时</b><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志(终年46岁)</span></p><p class="ql-block">02、1961年—<b>陈嘉庚</b>先生(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03、1975年—</span><b style="font-size:18px;">董必武</b><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志(享年90岁)</span></p><p class="ql-block">04、1976年—<b>周恩来</b>总理(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05、1976年—<b>朱德</b>总司令(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06、1976年—<b>毛泽东</b>主席(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07、1981年—<b>宋庆龄</b>先生(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08、1997年—</span><b style="font-size:18px;">邓小平</b><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志(享年93岁)</span></p><p class="ql-block">09、2006年—<b>霍英东</b>先生(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10、2007年—<b>庄世平</b>先生(享年97岁)</p><p class="ql-block">11、2009年—<b>钱学森</b>院士(享年93岁)</p><p class="ql-block">12、2022年—<b>江泽民</b>同志(享年96岁)</p> 另一种说的却是六次国葬 <p class="ql-block">1、1976年—周恩来总理(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2、1976年—朱德总司令(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3、1976年—毛泽东主席(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4、1981年—宋庆龄先生(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5、2006年—霍英东先生(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6、2007年—庄世平先生(享年97岁)</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周恩来</b>,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span></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p><p class="ql-block">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领导南昌起义。1928年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军委书记。1931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36年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同蒋介石谈判,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194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第二、三届主席等职。</p><p class="ql-block">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由于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作出了理论建树。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朱德</b>,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p><p class="ql-block">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p><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多次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p><p class="ql-block">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侮辱和打击,但受到毛泽东的保护。</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p> <p class="ql-block"><b>毛泽东</b>[máo zé dōng]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1923年,出席中共三大,任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当选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领导秋收起义,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1928年,同朱德井冈山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933年,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p><p class="ql-block"> 1936年,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带领中国共产党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9至1976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于1945年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p><p class="ql-block"> 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宋庆龄</b>,孙中山夫人、著名政治家。</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p><p class="ql-block">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p><p class="ql-block">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氏三姐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宋庆龄孙中山夫妻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孙中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霍英东</b>,著名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霍英东(1923年5月10日-2006年10月28日),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中国香港,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八至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p><p class="ql-block"> 霍英东7岁丧父,12岁进入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学习,因抗日战争爆发辍学,做过修车学徒、铆工等工作。1945年,开始经营驳运业务。1954年,创办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发展房地产,随后,进军海底采沙业,成为“海沙大王”。1955年后,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有荣有限公司等。1961年,创办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1965年,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1979年,担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1981年后,历任东方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信德船务有限公司主席等职位。1983年,其投资建立的白天鹅宾馆正式开业。1985年,担任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92年至1996年,担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期间,霍英东在禁运下运送大量急需物资支援部队。改革开放后,积极推动香港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投资捐赠番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等多个项目;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设立基金会、建设教学设施;支持体育赛事,成立中国体育历史博物馆和中国武术研究院,在多地区和学校兴建体育设施。1995年,国际奥委会授予其奥林匹克勋章。2006年,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霍英东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庄世平</b>,著名社会活动家、侨界爱国领袖、香港知名银行家</p><p class="ql-block"> 庄世平(1911年1月20日-2007年6月2日),男,生于广东省普宁市,著名社会活动家、香港知名银行家,曾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会长,南洋商业银行创始人,特区大紫荆勋章得者。</p><p class="ql-block"> 庄世平一生爱国坚定,爱港真诚,爱乡情深,廉洁朴实,毕生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香港回归和繁荣稳定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曾任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三、四、五、六、七届副主席,中国银行名誉副董事长,南洋商业银行名誉董事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会长。</p><p class="ql-block"> 1997年7月,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首批颁发的大紫荆勋章。2005年8月,荣获中央政府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p><p class="ql-block"> 2007年6月2日2时29分,庄世平因心力衰竭在香港逝世,享年97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