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沉痛悼念傅国涌先生:文史星陨,风骨永存 </p><p class="ql-block"> 心海怀馨</p><p class="ql-block"> 今日惊闻噩耗,著名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傅国涌先生于2025年7月7日凌晨因突发心脏病在杭州家中溘然长逝,享年59岁。苍天不仁,夺我英才!先生昨日犹伏案耕耘,今朝竟成永诀。学林同悲,山河含泪! </p><p class="ql-block"> 一、雁荡赤子:山野育风骨,苦读铸情怀</p><p class="ql-block"> 先生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大荆镇雁荡山麓,开门即见千峰叠嶂,幼时家贫无书可读,幸得两位舅舅启蒙——宁波教育局工作者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邦河,方知山外星河璀璨。 </p><p class="ql-block"> 1986年考入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次年返乡执教于乐清雁荡山麓某乡村中学,授语文、历史课。虽仅三学期便离讲台,却埋下毕生教育理想之种。此后十年,先生闭门苦读,遍览洛克、卢梭至五四先贤著作,淬炼出独立思想之刃。先生尝言:“历史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此信念贯穿终生求索。 </p><p class="ql-block"> 二、秉笔真史:冷眼观沧桑,钩沉百年魂</p><p class="ql-block"> 先生以史笔为剑,直指时代沉疴,著述千万言皆以史料为骨:《金庸传》开平等叙事先河:2003年初版,2013年修订。遍搜《明报》档案,以报人视角还原金庸“文人论政”本色,拒为尊者讳。金庸曾言“不推荐读此书”,然学界誉其“质量最高之金庸传记”。打捞知识分子精神图谱:从2005年《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至《百年辛亥》《笔底波澜》,以日记、书信拼合历史碎片,重现梁漱溟、胡适等14位大家在时代激流中的抉择。重塑民国工商传统:耗时十年著《民国商人:1912-1949》,为荣氏兄弟、卢作孚等实业家立传,揭示近代商业精神之本源。 </p><p class="ql-block"> 三、教育赤子:栽桃为“成全”,母语系山河。</p><p class="ql-block"> 2017年,先生于杭州创“国语书塾”,践行人文教育理想;“成全人”之哲思:痛斥功利教育“将人异化为考试机器”,主张“教育是生命展开的过程,如种子成树”,其终极目标非“成功”而在“成全”——使人超越生物局限,触摸永恒价值。 “与世界对话”之实践:携童子诵《诗经》于富春江畔,演莎剧于西子湖边;以“三百千万”课程(三年接触千位作者、百部经典)引少年遨游人类精神星海。 </p><p class="ql-block"> 四、士林清辉:布衣存真气,温然守本心</p><p class="ql-block"> 先生风骨卓然,兼具士人脊梁与赤子温情。独立治学,不附不苟;以一介布衣之身,未傍体制,未附权贵,全凭正气立言公共领域。其史观“不避负面,唯真唯实”,纵传主不悦亦不改其志。 温柔坚持,知行合一:笃信胡适“得寸进寸”之道,以“温柔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友人评其“与胡适气质相通,深怀家国忧思”。 尘世温暖,皆因情深:与妻相守数十载,育子傅阳;临终之际,妻儿侍侧,至情至性。 </p><p class="ql-block"> 五、星火长明:烛灭光犹在,文脉寄千秋</p><p class="ql-block"> 呜呼!先生尝叹:“毕生事业是读书,著书还在其次”。今先生如秋叶静美而逝,然其精神不朽: </p><p class="ql-block"> 千万言著述,为转型中国立思想丰碑;国语书塾童子,眼中已燃人文星火;士林仰望,独立风骨成时代标杆。 </p><p class="ql-block"> 先生箴言永铭: </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短暂中触摸永恒,有限者向无限求问。” </p><p class="ql-block"> “焦虑是时代病,唯真阅读可医。” </p><p class="ql-block"> 雁荡云低,钱塘潮咽。伏惟尚飨!</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7日于雁荡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