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对面城楼即宛平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今天是2025年7月7日,这是一个 永志难忘的日子,清晨打开相册看到我于2008年 造访卢沟桥的照片勾起对历史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卢沟桥位于中国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 年),金明昌三年三月十一日(1192 年 4 月 24 日)建成,初名 “广利桥”,后因所跨的河流名 “卢沟”(永定河的古称)而得名 “卢沟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也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桥全长 212.2 米,加上两端的引道总长 266.5 米,桥身总宽 9.3 米,桥面宽 7.5 米,有 10 个桥墩和 11 个桥孔,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桥面石雕栏杆,镌有望柱 281 根,顶端精雕子母石狮 501 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民间有 “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 的说法。桥翅各有石兽一对,西为石象,东为石狮。石桥还有华表两对,矗立在桥的两端,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 “卢沟晓月” 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50 年进行保护维修;1961 年 3 月 4 日,卢沟桥(含宛平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7 年 8 月进行大型维修,加宽步道等;1985 年 8 月 24 日正式退出交通运输行列;1986 年全面修缮桥体,拆除曾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恢复古桥原貌;1991 年实现封闭管理;1997 年对部分被雷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补救;2017 年 7 月启动石质文物数字化保护;2018 年至 2019 年进行新一轮保护修缮工程。</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的建筑风格独特,桥身的石拱、桥墩以及桥上的石雕栏杆、石狮、华表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金代以来石雕艺术的宝库,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卢沟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周边还有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平汉铁路桥遗址、抗战雕塑园等景点,与卢沟桥一同构成一幅壮观的历史文化图卷,是北京市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卢沟晓月” 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 “燕京八景” 之一,历代歌咏 “卢沟晓月” 的诗篇颇为丰富,如金代诗人赵秉文在《卢沟》中写道:“落日卢沟沟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这些文学作品丰富了中国的诗词文化内涵 。2014 年 11 月 11 日,国务院公布卢沟桥传说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卢沟桥传说内容丰富,包括修建卢沟桥、卢沟桥上的狮子、卢沟桥墩斩龙剑、卢沟晓月、卢沟桥与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等方面,在 8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在民间以口传心授的形式广泛流传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曾到过卢沟桥,并在《马可波罗行纪》中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使卢沟桥名扬海外,被称为 “马可波罗桥”,在欧洲和西方世界广为人知。卢沟桥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媒介,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最值得铭记的是卢沟桥事变:作为中国全面抗战的爆发地,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自 19 世纪末以来,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逐步扩大在华势力,妄图吞并中国。1931 年 “九一八事变” 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1935 年又制造 “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为第二个 “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事变” 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其具体经过如下:1937年7 月 7 日晚 7 时 30 分,日军驻丰台的第 1 联队第 3 大队在卢沟桥附近进行 “军事演习”,晚 10 时 40 分,日军声称演习中一名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位于卢沟桥东侧)搜查,遭中国驻军第 29 军第 37 师第 110 旅第 219 团团长吉星文拒绝。</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志村菊次郎因腹泻离队,20 分钟后即归队,但日军仍以此为借口,强行要求入城,意在制造冲突。8 日凌晨 2 时,日军向宛平城开枪射击,随后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中国守军第 219 团在团长吉星文指挥下,奋起抵抗,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这就是著名的“七七”事变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中华民族从此团结一心,以血肉之躯抵御外侮,开启了长达 8 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并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卢沟桥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被永远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