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登过中国海岸线的东极地——成山头

石头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自驾漫游安徽省回家途中,到中国海岸线东极地——成山头一游。</p><p class="ql-block">成山头位于山东省荣成市区东北50公里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又名成山角,春秋时代称“朝舞”。有“天尽头”、“中国的好望角”之称,是我国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成山头在古代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具有神秘而崇高的地位,汉武帝曾在此修建拜日台、拓建日主祠。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曾两次驾临此地,称这里是“天之尽头”。三国时,曹魏与东吴在成山头海域发生过海战。甲午海战最后一战——黄海战役就发生在成山头以东10海里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在此殉国。1914年,72艘英国军舰曾在成山头海面停泊。</p><p class="ql-block">成山头为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p> <p class="ql-block">从此牌坊入景区去成山头,可步行,也可乘景区摆渡车。</p> <p class="ql-block">沿途景色宜人,山海相连,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成山头既是游览胜地,也是海上南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地。成山头上设有钟楼、灯塔和雾笛等导航标志。</p> <p class="ql-block">中国大陆最早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亲海亭•好运声。</p> <p class="ql-block">好运角。日出成山第一晖,中国海岸东极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地人十分信奉的时来运转石,认为其是纳水聚风藏气的一块灵石,到了天尽头,都要摸转运石。民谚说:摸摸佛爷的头,一生康泰不用愁!摸摸佛爷的背,创业诸君添智慧!</p> <p class="ql-block">成山头是中国大陆伸向海洋最深处,三面环海,海水洁净,碧海蓝天,岸边悬崖峭壁,与朝鲜、韩国隔海相望,仅距94海里。</p> <p class="ql-block">大石头上刻有“天尽头”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沿此台阶下来继续游览。</p> <p class="ql-block">小龙子(海龙石)。天尽头北50米处有一巨石名为海龙石,因形似巨龙出海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秦始皇庙,秦始皇东巡时建立的行宫,它是全国唯一一座供奉纪念秦始皇的庙宇。庙内还有为纪念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名将邓世昌而建的邓公祠。不巧的是因维修关闭未能参观。</p> <p class="ql-block">20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先后两次登临成山头,留下始皇庙等。</p><p class="ql-block">这里,秦始皇站过。</p><p class="ql-block">穿越时空,仿佛看到那位唯我独尊‌、雄才大略‌、‌威武霸气、纵横天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19年、210年,秦始皇两次巡游至此,祭日是帝王东巡的重要仪式。 ‌‌</p> <p class="ql-block">成山头拜日台是中国古代帝王祭日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历史背景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并在秦代和汉代达到鼎盛。汉武帝公元前94年东巡时,在成山头修建拜日台,并作“赤雁歌”以示感恩。此后历代帝王祭日活动延续,形成独特的“拜日文化”。</p> <p class="ql-block">拜日台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天球仪”。</p><p class="ql-block">古代称浑天仪,又名浑象。东汉张衡,三国王蕃,刘宋时期钱乐之都曾造过这种仪器。它用以表现恒星和星座位置,并能演示天体的周日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古观象台被劫殆尽,清政府于1903年复制此仪。</p><p class="ql-block">此仪直径三尺,嵌有1449颗恒星,沿用了中国古代的星名和星座划分,南极圈内的座是明末由西方传入的。</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浑仪”。</p><p class="ql-block">“浑仪”的制作始于西汉落下闳,中国古代用以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由相应天球坐标系各基本圈的环规及瞄准器构成的古代天文测量天体的仪器,有三重环圈组成,可测量天体的赤道、黄道和地平坐标。</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相风铜鸟”。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所发明创造——“相风铜鸟”。铜质鸟形的侯风仪,一种信风器,用来指示风向。据《三辅黄图》记载,长安宫南有灵台——上有浑仪,张衡所制,又有风向铜鸟,遇风乃动,可测风向,是我国最早使用测风向的仪器。</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日晷”。“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日晷”我国最早制作,始于春秋时期。</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立有“中国领海基点方位点”标志。</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人伊塞克在成山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40年2月22日,日本占领成山头,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成山头原美籍灯塔管理员被日军驱逐,俄罗斯人伊塞克•古莱克因其非日本交战国国籍,带领全家、辗转来到成山头灯塔工作,利用积累的医学知识以及国外带来的药品,伊塞克经常免费为当地的村民看病治病,深受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当时,日军利用成山头灯塔为频繁的海上行动提供服务,储存物资。伊塞克利用自己灯塔管理员的身份为抗日武装提供帮助,在灯塔的无线电设备被没收后,他通过私藏的无线电台向抗日武装发送船舶航行情况的信息。随着日军加强控制,伊塞克转而利用成山头灯塔灯光颜色的变化和灯光闪烁信号的变换、遮光窗帘的变形及其位置的变动为抗日武装提供敌军情报。</p><p class="ql-block">1943年,伊塞克身份暴露,日军将他押到烟台严刑拷打,却未能获得任何抗日武装的情报,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伊塞克才重获自由,回到烟台张裕的临时居所。1946年,年仅47岁的伊塞克在烟台去世。</p><p class="ql-block">成山头的百姓为了感恩伊塞克在当地的贡献为他在灯塔旁立像以示纪念,祝愿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成山头航海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胡耀邦题词:敢与邻国邻区比高低。</p> <p class="ql-block">碑上文字:1984年秋,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成山头时,被成山头的雄伟气势所鼓舞,他高兴的说:“大海的对面是日本和韩国,他们都是我们的友好邻邦,虽然他们国小,有的还不如我们一个省或者一个区大,但他们的发展都比我们强,你们这个地方很有灵气,只要搞好改革开放,树雄心主大志,敢为人先,就一定能率先发达起来。我们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他们。”为了勉励我们努力奋斗,他挥笔写下了“敢与邻国邻区比高低”九个寓意深长的大字。</p> <p class="ql-block">去成山头之前看过有关成山头名字的不少介绍:秦始皇两次驾临此地,称这里是“天之尽头”,也正因为天尽头的称号而名传天下。据说也正是因为“天尽头”这一称号,特别是公职人员望而却步,觉得这名字不吉利。成山头景区成立之后,改过好几次名字,首先是将天尽头改为“天无尽头”,“天无尽头”叫起来感觉别扭,后来又改为“好运角”,“好运角”叫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觉着没有特色,而且把历史文化底蕴都丢掉了,最后又改为“天尽头”。</p><p class="ql-block">对我而言,成山头就是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一个记载着悠久历史的地方,一个海阔天空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7日 于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