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赏析‖邱群小篆书唐•梁之永《知命赋》

群言

<p class="ql-block">佳作赏析‖邱群小篆书唐•梁之永《知命赋》</p><p class="ql-block"> 《知命赋》为唐代文人梁之永所作,成文于开元年间,全赋共三百余字,以骈散结合的笔法阐述对天命与人事关系的思考。作者借古喻今,通过历史典故与自然意象的交织,表达顺应时势而不失进取的处世哲学。此赋收录于《梁氏文集》卷五,南宋《文苑英华》曾节选其精华段落,清代学者王昶在《金石萃编》中对其用典技法有专章评析。</p><p class="ql-block"> 作者透过描绘天地间的茫茫无际与世事的沧海桑田,诠释生命的无常与短暂,劝诫人们不必为世俗的繁华而奔波忙碌,而应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它以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命运、人生的独到见解,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的角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指引,引导人们以更加豁达、超脱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p><p class="ql-block"> 文学作品的艺术无处不在。它们通过言语的组合和情感的渲染,创造出充满生命力的生动意象。沉浸在浩渺的天地之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繁杂的琐碎事务当中,在追逐物质的繁华和名利的诱惑中迷失了自我。然而《知命赋》以冷却的笔触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思考。梁之永之在文章开篇用一句"天地茫茫,世事沧桑,生命无常,何须奔忙"引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他用淡然的态度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并不在于追求物质的繁华,而在于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p><p class="ql-block"> 在人们忙碌奔波的当代社会中,《知命赋》还带给我们一种贴近本真、超然物外的生活观。梁之永之倡导闲时泊处,以及寄情于诗书之中,这种恬淡、闲静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在繁忙中寻求一份平和与宁静。他鼓励人们吟咏古诗,唱和良友,真正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种生活态度正是体现了人生哲学的最好诠释。</p><p class="ql-block"> 本篇赋文字字珠玑,言简意赅,折射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理解。每一段文字,都在看透人生的真谛,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智慧之光。</p><p class="ql-block"> 附:《知命赋》原文:</p> <p class="ql-block">  天地茫茫,世事沧桑,生命无常,何须奔忙。烦嚣俗尘</p> <p class="ql-block">  逐利追名,殊不知穷通有数,祸福缘定。叹秋霜月夜,</p> <p class="ql-block">  长城犹在,皇陵宫寂,邺城台荒,无非似戏如梦空一</p> <p class="ql-block">  场。前也悲凉,后亦彷徨。劝君乐天且知命,淡守本分,</p> <p class="ql-block">  休道是非及荣辱,莫论兴衰与成败。顺自然,循定律,</p> <p class="ql-block">  他唱罢来汝登场,可谓荣华草头露,富贵花上霜。芸</p> <p class="ql-block">  芸众生终化尽,得失不必挂心肠。管什么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  说什么万古流芳。闲时泊处,诗书消忧,诵几句《归去</p> <p class="ql-block">  来辞》,歌半曲《一生何求》。寄乡村故里,居前树下,惜此</p> <p class="ql-block">  际好时光,邀知己良朋,畅尽樽前酒一觞。观潇潇落</p> <p class="ql-block">  叶随金风,青山伴夕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总之,《知命赋》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名赋。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度领悟到人生的智慧,因为它不仅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更能让我们反思身处喧嚣世界中的自己。这篇名赋所传递出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以及其文采飞扬的表达方式,都使得它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邱群的书法艺术成就可从其学术背景、艺术风格、创作理念及社会影响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以下结合搜索结果分析其书法特色与价值:</p><p class="ql-block"> 一、学术背景与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 邱群毕业于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师从张辛、陈玉龙、李志敏等名家,系统学习书法理论及文学、历史等跨学科知识‌。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体现在书法创作中,如他注重“理解书法精神”(引用苏东坡诗句“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将文字学、文学意境与书法技法相融合‌。此外,他的诗集创作(如《追求宁静》)与书法实践相辅相成,赋予作品独特的文人气质‌。</p><p class="ql-block"> 二、篆书技法与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邱群以小篆见长,其篆书作品以‌结构严谨而灵动‌著称。他继承秦代李斯小篆的匀称和谐之美,同时探索清代邓石如、徐三庚等篆书家的结构变化与线条表现,提出“篆书结体的对立统一美”理论‌。具体表现为:</p><p class="ql-block"> 构图‌:字体布局在篆书框架内灵活分布,通过重叠与交融增强视觉动态感‌;</p><p class="ql-block"> 用笔‌:笔画细腻平缓,笔重一致,兼具力量感与协调性‌;</p><p class="ql-block"> 墨色‌:深浅墨色结合,营造深沉庄重的艺术氛围‌。</p><p class="ql-block"> 三、创作理念与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 邱群强调“培根铸魂”的书法使命,认为“根”是传统文化,“魂”是民族精神‌2。他主张在创新中延续传统,如通过书写经典诗文(如《荀子·修身》名句“路虽远行则将至”),将书法与修身哲学结合‌。其作品兼具‌古典性与时代性‌,既体现对篆书历史价值的尊重,又融入当代美育需求,如参与“礼赞祖国·诗韵乡村”等主题创作‌。</p><p class="ql-block"> 四、禅定境界与艺术表达</p><p class="ql-block"> 受佛学思想影响,邱群追求“内不动心,外不着相”的创作状态,强调书法需“在清净与平等中实现光明”(引用《金刚经》禅定理念)‌。这种心境投射于作品中,表现为‌沉稳而不失灵动、理性与表现性共存‌的特质。例如,其篆书虽结构严谨,却通过线条变化传递情感,避免机械化的生硬感‌。</p><p class="ql-block"> 五、社会影响与荣誉成就</p><p class="ql-block"> 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邱群通过书法实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其论文《汕尾三大戏曲的公共文化服务探讨》获广东省文化厅表彰‌。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如北京大学校庆书法展),并获“鲁迅诗歌奖”“新诗百年诗人”等跨界荣誉,彰显书法与文学融合的广泛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总结</p><p class="ql-block"> 邱群的书法艺术以篆书为核心,融合学术深度、传统精神与创新意识,既展现个人修养与哲思,亦承载文化传承使命。其作品在技法、意境与社会价值层面均达到较高水准,是当代文人书法的代表性实践。</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邱 群,广东人,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毕业。未名美术馆馆长。著有诗集《静静的生活》《追求宁静》《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活着》,叙事书画评论集《燕园墨之路——书法班的那些师兄弟和师姐妹们》,曾被聘为王铎故里书画院名誉院长。获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潜力诗人”称号。诗集《追求宁静》获首届 “新时代·鲁迅诗歌奖‘十大热点诗集奖’”;诗歌获过《诗刊》社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奖项和全国其他奖项。诗集入藏广东文学馆。有论文《书写创新书法精神的周慧珺》入选中书协“周慧珺从艺60周年”研讨会;《汕尾三大戏曲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传承创新探讨》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 “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16年广东省公共文化研讨会优秀论文;书法作品入选《守正创新——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校友书法作品邀请展》;《风华正茂——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校友书法作品展》;《纪念欧阳中石先生逝世三周年“书学·师生缘”书法文化展》,并被收藏和全国其他奖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