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真没想到上海六月底出了梅,刚跨入了暑假时光,滚滚的热浪就紧随其后一波接着一波接踵而来。这几天上海的气温竟然飙升到了38°至40°,俨然把魔都烤成了一个“热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午烈日当空时分,马路被烤得滚烫,可以用露天铁板上能煎鸡蛋来形容。路上车辆变得稀少了,没有人来骑的小黄车整齐排成了队。连路边的小贩们都躲进了室内,有的玩起了手机、有的打起了瞌睡、唯独水果摊卖西瓜的明白,越是骄阳似火,越是生意火爆,于是扯着嗓子大声吆喝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暑假刚开始高温来袭,使得老人与小孩不能一下子适应这突如其来的热浪,于是不敢出门,在家里紧闭门窗,纷纷打开了电扇,空调在似火烧的日子里把自己凉爽了一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对于上海的赤日炎炎似火烧气温来说,山东威海乳山海边的气温要比上海凉爽多了。正晌午时分,打开电视正好在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片段中绰号白日鼠白胜在黄泥岗上挑着掺着蒙汗药的酒,一路吟唱着古诗词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回荡在树林里的歌声,一下子又勾起了我对这首宋代古诗词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上小学四年级下半年学过了这首古诗词,当时的语文老师在我们全班同学要求下,为我们轻轻吟唱过这首古诗词歌,并讲解了诗歌的含义。以至于那时我对古诗词开始了初级的迷恋。可没想到紧接着一场浩劫开始,学校停课没书读了,从此我的文学梦想成了一个美丽的泡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首宋元时期无名氏创作的七绝民歌,后为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所引。诗中通过大旱之年农民和贵族子弟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揭示了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在赤日炎炎的骄阳下,遭遇了旱灾,农作物枯萎,急煞了农夫,可是富人不以为然,与他们毫无干系,摇着扇子纳凉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今人们进入了高光时代,当家做主富了起来,几乎家家都有了电扇,家用智能空调,不再为日益高温的气候所焦虑。我想此刻穿越一下时空,如果康熙皇帝在世,他出门可以坐上带有空调的高级豪华汽车,自己的行宫中中央空调可以把每个角落温度调节到四季如春,这时恐怕康熙皇帝真的咬着牙要说“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十年后,我在市面上寻觅到了再版合成本《水浒传》小说。其中看到第16回智取生辰纲时我眼睛豁然一亮,这首宋代古诗词即刻勾起了我对它的回忆……若干年以后,《水浒传》被拍成了几个版本的电视连续剧。每一个版本我都细细观察过,编剧与导演都尊重原著,没有忘却那首经典的古诗词,没有落下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从而使得看懂水浒的人一致评语,认为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一部描写较细腻的小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知道当年的公子王孙们,有没有想到过现代农夫们在赤日炎炎的夏季里,已经不用心急如焚,他们用现代的经营模式管理田地,如今有了空调更不用再把扇摇了。</span></p> <p class="ql-block">编辑:周国平</p><p class="ql-block">摄影:斌凯 周国平</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随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