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精准赋能——武昌区回民小学校本培训之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实施

武昌区回民小学

<p class="ql-block">  教育之道,如裁衣需量体,育人贵因材。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校本培训是赋能团队、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本学期,我校“20+20”精讲精练课堂改革从“一可四有”升级为“一可五有”课堂,加入评价量表的使用,这是我们现行实践研究的重点。因此,2025年7月7日,武昌区回民小学开展了以“量体裁衣,精准赋能”为主题的校本培训。</p> 学科先锋说:评价量表的学科实践之旅 语文视角:语文要素锚定,量表为学导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语文:刘颖老师</p> <p class="ql-block">  刘颖老师以“以评促学:让每一颗语文的种子都能‘看见’生长——小学语文评价量表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为主题分享。她指出新课标强调“教 - 学 - 评”一体化,倡导过程性与整体性评价,语文评价量表可成为教与学及目标达成的支架。</p><p class="ql-block"> 设计策略有三:一是以语文要素为经定主题,紧扣学习目标,聚焦核心素养,服务教与学,如四年级《猫》单元,依教学目标与习题定“妙笔写动物”主题,且主题要精细化;二是以学习目标为纬定维度,结合目标、课文训练要素等,如《两小儿辩日》从语言表达、仪态等多维度设计,服务核心任务;三是以学生特点为本定标准,明确量化、引入实例、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等,让评价标准成为学习契约,助力学习可见、成长可感,使评价成教与学桥梁,让课堂更高效 。</p> 数学逻辑:素养导向,量表解码数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数学:郑熊老师</p> <p class="ql-block">  郑熊老师围绕“目标导向 素养立意——数学学科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实践探索”展开分享。他指出制定评价量表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先厘清教学目标与内容,如以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单元为例,依据目标确定教学活动,进而设计评价量表,测评学生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还规范了“明确评价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制作评价量表、实施表现性评价、反思总结评价”的流程,以四年级“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详细解读。通过评价结果反思,可改进教学路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虽实践有挑战,但评价量表能让教学目标更清晰,助力“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呼吁持续秉持原则优化设计,为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助力 。</p> 科学探索:探究链上,量表点亮思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科学:沈文娟老师</p> <p class="ql-block">  沈文娟老师分享《评价量表在科学课中的应用与研究》,指出评价量表对小学科学课意义重大。应用价值上,能精准锚定科学素养目标,将抽象素养转化为可测指标;促进形成性评价动态反馈,嵌入探究各环节,助师生及时调整;支持差异化教学,依学生能力分层设计任务;培养学生元认知与自我管理,经自评互评实现主动学习。应用策略包括基于课标设计评价框架,分知识、技能、态度维度并层级描述;简化量表适配小学生,可视化、轻量化;嵌入教学流程,学前明目标、学中作参照、学后自评;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训练。实践时要避免机械套用、保护探究兴趣,借评价量表让科学课从结果导向转素养导向,驱动学生科学思维与探究力提升,达成“以评促学、教学相长” 。</p> 体育赋能:技能进阶,量表见证成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体育:赵薇老师</p> <p class="ql-block">  赵薇老师以五年级体育《50米跑:终点冲刺跑》为例,分享评价量表实践。先讲体育评价量表价值,它将抽象运动技能目标转化为可观测量化指标,为师生搭建“目标 - 行为 - 反馈”桥梁,对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教师精准教学诊断双向赋能。接着说量表设计,经三周研课磨课,锚定“最后加速、技术规范、安全缓冲”核心环节,分解技术要点,构建“三维三级”评价体系。课堂落地时,通过分解练习、短距离冲刺、总结反馈等教学方法,让量表服务教学。实践后,学生冲刺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更精准,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说话;还构建体育评价新范式,为其他课提供模板。同时反思量表记录耗时、对体能弱生及软素养评价不足等问题,提出增设进步星、互助星等改进方向,让评价成学生成长助推器,实现核心素养提升 。</p> 点评赋能,明晰进阶路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鲍校长点评</p> <p class="ql-block">  鲍校长围绕老师们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出好的课堂评价量表应成为教与学及目标达成的支架,不只是打分工具,更是学生学习脚手架与教学诊断器。目标制定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无目标则无评价,量表能给学生指明努力方向。强调评价量表是教师引导与学生内驱力的桥梁,对提升学生目标达成度、课堂参与度有作用,使用它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元认知技能。还阐释其核心作用,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引导自主反思、结构化教学反馈、保障评价公平性、差异化教学支持等,体现“学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教什么,评什么”的逻辑,为教学评价与实施提供清晰思路 。同时,鲍校长还强调了深度学习的标志:情境化学习,问题驱动,跨学科学习,合作与表达。</p> 学思践悟,共话“评”之成长 <p class="ql-block">  随后,何雅沁老师、孔欣老师、蔡文婷老师分别代表语文、数学和术科学科结合自己的经验交流收获:何老师关注差异化,提出针对不同学校、年级、班级做评价量表的人性化设计;孔老师强调从学生需求出发,围绕真实学情开展教学与评价;蔡老师聚焦学生自评互评,以美术课堂实例,说明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从不同角度为评价量表实践提供思路 。</p> 聚“评”之力,奔赴教学新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赵书记总结</p> <p class="ql-block">  赵书记从得、思、变三个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肯定老师们结合学科的评价量表实践,体现专业思考、研究与表达,借评价量表推动常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自信。其次,提出评价量表需从学生、课堂、课标中来又去,思考如何落地及形成可操作举措。最后,赵书记提出评价量表使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微变创新,教学设计重难点达成及路径改变,教学目标可测,学生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持续推进。</p> 培训记录里的评教火花 <p class="ql-block">  教师们认真听会,大家的培训心得里分享了记录的精彩观点、实践灵感,也从零散记录中提炼对评价量表设计、应用的新思考,让“纸间笔墨”化作教学共鸣 。</p> <p class="ql-block">  “量体裁衣”非一日之功,“精准赋能”需持续精进。今天的分享为我们点亮了前行的路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把今天的思考与收获,转化为明天行动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回小的每一位老师在日后的教学中将做到:勇于实践:结合本校、本学科、本团队的实际,积极尝试、优化和完善评价量表;精于运用:让评价数据真正服务于教学规划、实施、诊断与迭代,形成闭环;乐于共享: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强交流,共同推动校本培训走向更深、更实、更有效。</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携手,以评价促精准,以精准促成长,共同绘制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质量提升的崭新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