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老师论"筱园珍藏"中看画师石祉庭

汲古雅斋

<p class="ql-block">论“筱园珍藏”</p><p class="ql-block">广东江门 洪则涌</p><p class="ql-block">2013 年 4月,《收藏界》杂志刊发笔者《“筱园珍藏”主人初探》一文,文章以石祉庭、同治十一年版《饶州府志》为切入点,研论“筱园珍藏”款识浅绛彩瓷主人是谁的问题。现结合六年多来的物证及思考,对“筱园珍藏”问题进一步予以探究。</p><p class="ql-block">“筱园”作为一种款识,最早著述于1990年关善明《瓷艺与画艺》中,关博士将“筱园”与袁世凯所用“居仁堂”、徐世昌所用“静远堂”、曹锟所用“延庆楼”和郭保昌所用“觯斋”等一并列入“民国初年常见的私入堂号款识”。《瓷艺与画艺》中关善明、刘新园、朱锦鸾的三篇专论涉及程门部分虽并未提及“筱园珍藏”款识,但在展品目录中收录了一件底款“筱园珍藏”的“程门彩绘山水瓷瓶”。2000年,梁基永在《中国浅绛彩瓷》中的“室名款”部分,提出浅绛彩瓷室名款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制作者斋名,另一种是收藏印,“如程门《携琴观瀑图》花盆底款‘筱园珍藏’,同样的底款亦出现于关善明所藏程门山水瓷瓶上,这‘筱园’大概是程门山水的忠实爱好者”,把这类红彩“筱园珍藏”款识的浅绛彩瓷与程门紧密联系起来了。2011 年,笔者从广州市文物总店觅得墨彩底款“筱园珍藏”浅绛彩山水供盘两只,开始研究“筱园珍藏”。</p><p class="ql-block">据笔者统计,墨彩“筱园珍藏”款识的浅绛彩瓷至今共出现8件。其中供碗一件:墨彩“筱园珍藏”底款,外壁题“戊寅春月作于昌江芝阳书院祉庭石氏”, “石”印。此外还有供盘5件、笔舔 1 件、鼻烟壶 1 件,皆只有墨彩“筱园珍藏”底款。通过与三十多件署名石祉庭的浅绛彩瓷作品比对,笔者认为这些墨彩“筱园珍藏”底款的浅绛彩瓷皆系石祉庭所作无疑。而且,墨彩“筱园珍藏”底款的浅绛彩瓷皆为光绪早期创作,这一点在收藏圈内并无异议。</p><p class="ql-block">那么,“筱园”到底是代表一个地名、斋名、堂号,还是代表一个人名呢?这一点在之前对浅绛彩瓷的研究中一直未能厘清。2015年,浙江孙林伟先生转让笔者一件浅绛彩山水供盘,形制、胎釉、彩料、笔墨等与前述5件墨彩“筱园珍藏”底款供盘如出一辙,而这后觅得的供盘底款为墨彩“子靖珍藏”,底款字体也显然与墨彩“筱园珍藏”为同一人书写。</p> <p class="ql-block">把“子靖”判断为一个人名显然更为合理。因此,我们把“筱园”推断为代表一个人名是合理的。</p><p class="ql-block">笔者在 2013 年的研论《“筱园珍藏”主人初探》中,引用了同治十一年版《饶州府志》关于任玉琛的记述,其字“小园”。同时还引用了《寒松阁谈艺琐录》中关于任百衍与任玉琛的记述,但当时关于《寒松阁谈艺琐录》的内容都是从其他文章或网络上转录的。去年,笔者购得1928年(民国十七年)三月三版《寒松阁谈艺琐录》,研读之下发现,原书记述“任吟秋百衍萧山人……曾游浮梁客任筱园大令玉琛署中……”,原版《寒松阁谈艺琐录》关于筱园任玉琛的记述为研究“筱园珍藏”问题又提供了一条重要依据。</p><p class="ql-block">任玉琛在浅绛彩瓷兴盛时期担任乐平县知县、浮梁县知县,为推断他是“筱园珍藏”主人提供了时间、地点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那么,任玉琛当时处在浅绛彩瓷的交游圈吗?</p><p class="ql-block">1985 年徐新杰编著的《庐山金石考》收录了王凤池《游秀峰二首》,“戊寅冬仲,余权南康郡事,得与黄定占词丈、任筱园明府同游秀峰寺,赋二首于壁略记览胜”。王凤池、黄定占此二人可谓浅绛彩瓷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两个人,筱园任玉琛和此二人“有约”“同游”。河北陈树群先生藏有一件黄定占赠送给任玉琛的山水蒜头瓶,《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一书还收录了一件任玉琛所绘浅绛山水瓷板。以上这些充分说明任玉琛处在浅绛彩瓷的交游圈中,甚至可以说是处在这个交游圈的中心。</p><p class="ql-block">王凤池的这块游秀峰诗碑刻原在庐山秀峰寺后山,后存于星子县文物管理所,笔者再三欲一睹原碑刻真容而不得,疑已佚失,憾。</p><p class="ql-block">石祉庭不仅以国学生身份参与修编《饶州府志》,在此过程中与任玉琛有长达八年的交集,而且石祉庭浅绛彩瓷作品大都用于“筱峰太守大人清玩”之类的文人雅士交游唱和,纸上画作还为御史江春霖所收藏。</p><p class="ql-block">通过以上研论,推断“筱园”款识为任玉琛所用,是十分合理的。墨彩款识“筱园珍藏”浅绛彩瓷系石祉庭为任玉琛创作的订制作品。</p><p class="ql-block">以上论述了墨彩款“筱园珍藏”,接下来再来看红彩款“筱园珍藏”。</p><p class="ql-block">在《瓷艺与画艺》《中国浅绛彩瓷》《谦益堂藏瓷》等书中,以及国内外众多拍卖会上,曾多次出现红彩款“筱园珍藏”浅绛彩瓷。虽然这些红彩款“筱园珍藏”浅绛彩瓷都落有“程”款,但毋庸讳言,这类作品一直存在争议, “老仿”声音不断。收藏圈把这类风格的浅彩瓷称之为“筱园风格”。</p> <p class="ql-block">首先,浅绛彩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人的参与,这是其与传统的匠人绘瓷的一个重要区别。浅绛大家都能在纸笺上挥毫,如程门、金品卿、王少维、顾海林、张肇源、石祉庭等。就传统纸笺上的绘画领域而言,这些人还都算不上一流,因无利可图,故至今未见程门等人的老仿纸画,这反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且可靠的参照坐标。如程门的《张鸣珂题诗山水册》《烟云寄兴》等,不同时期、字画俱全,所有大开门、无争议的程门浅绛彩瓷作品,皆可与其纸笺作品进行比对。而所谓“筱园风格”作品,都无法与程门纸笺作品进行对应比对,这条线索可以为我们判断所谓“筱园风格”系仿品提供重要支撑。</p><p class="ql-block">其次,据 2008 年铁源主编的《江西藏瓷全集——民国(上)》一书考证,“和合器……为1914年(民国三年)时前清监生杨庭辉在江西瓷业公司时设计,规格有八、六、四寸三种”。而2011年嘉德秋拍上的一对红彩款“筱园珍藏”浅绛山水和合器,落“程门”款,器型上不禁令人生疑。此外,2005年刘杨编著的《浅绛彩瓷品鉴》一书收录了一对典型的“筱园风格”山水瓶,但无题款、底款,该书认为“从陶瓷造型及釉色可断定此器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总体而言,晚清与近代的浅绛彩瓷,在器型、胎釉、彩料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红彩款“筱园珍藏”浅绛彩瓷更符合民国时期的特征,但是也有晚清与程门同时期的。</p><p class="ql-block">再次,红彩款“筱园珍藏”浅绛彩瓷中部分作品,与民国时期熊雪矶的浅绛彩瓷作品在胎釉、彩料、绘画风格、用笔、构图、题字等方面都相当一致,可以判断熊雪矶是老仿程门的“筱园风格”的一个典型例子。</p><p class="ql-block">通过以上研论,笔者得出的结论是,晚清浅绛彩瓷里的“筱园”款识为任玉琛所用,墨彩底款“筱园珍藏”系石祉庭为任玉琛创作的订制作品。红彩底款“筱园珍藏”的“程门款”浅绛彩瓷系老仿程门作品,从晚清时期就开始出现仿作,其后以熊雪矶仿作居多。</p><p class="ql-block">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的,对浅绛彩瓷的研究也是如此,后人的研究均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刘新园先生考证程门扁瓶曾将“己卯”误作“乙卯”,梁基永先生曾将浅绛彩瓷的张子祥误作海派张熊,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浅绛彩瓷研究中的地位。前述所提及的书目,至今仍是笔者学习、研究浅绛彩的工具书。对“筱园珍藏”的研论,将来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相关物证的现世而更为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