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其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直离我远远的。一向乐观的我遇事总爱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安慰自己。我也是个实干派,凡事先干了再说,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每天过得很充实,晚上很踏实,日子也总能随遇而安,既无远虑也没近忧。直到儿子要中考了,不光青春期叛逆,而且变得异常自卑,让我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有了危机感,我也破天荒地焦虑起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孩子从小是我爸妈帮忙带大的。我爸是连队医生,脾气特别好,对孩子宠爱有加,我们姐弟仨就是在爸爸的疼爱下长大的。小时候犯错了,妈妈会教训我们。但只要爸爸在,都会护着我们,不让妈妈打我们。书上说家长这样做对教育孩子非常不利,可我们姐弟三人从小就很懂事,直到成人也都没有让父母失望和费心过。所以我把孩子交给他们带也没有担忧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孩子上幼儿园了才从团场接回来,我都是放养状态。甚至整个小学,我没有关心过孩子在班级的考试排名情况。只要老师不找家长,我不会给孩子找事,只要求孩子必须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每到假期,我家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我们仨每人手里一本书,在各自的领地里安静地阅读。爱看书的孩子会差到哪里去?孩子的QQ签名还有点小骄傲:“谁要和我比成绩,我就和他比童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孩子无忧无虑地来到了初中,成绩一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不溜,我们想稳稳当当上个高中不会有问题。结果教改后高中只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升学率了,我也只是提醒孩子要加把劲。直到初三开学后,有天孩子突然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妈妈,我担心考不上高中咋办呀?”我还很轻松地安慰他:“别紧张,你有基础,也有方法,咱们努把力,临阵磨磨枪。”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儿子随我一向大大咧咧,从来报喜不报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这么说的,我赶紧重视起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我这一重视不打紧,把我自己搞得神经兮兮,见不得孩子休息。他放松一下我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总是忍不住提醒他时间不多了。我每天制造紧张空气,孩子也受不了了,有时还会反抗。催得紧了,他索性破罐子破摔,直接躺平不学了。家里变得鸡飞狗跳,鸡犬不宁的(我属鸡他属狗),我的慈母人设也崩塌了,导致我晚上睡不好觉,大把大把掉头发,我自己考大学时都没有这么焦虑过。时间紧迫,不由我们这么折腾,必须及时止损。我先调整自己的心态,预设孩子考不上高中的后果我们能不能承受得起。大不了再复读一年,说不定因为晚一年上高中,到高考时正好碰上什么政策利好消息呢,也未必是坏事。这不是还没有到不堪设想的地步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有了最坏的打算,我反而轻松了,情绪也稳定下来。孩子习惯自己把握节奏,有张有弛,我就不再给他施加压力。我们恢复到以前的相处模式,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彼此信任。偶尔在他松劲时给他打打气,加个油。告诉他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尽力而为,不到最后绝不轻言放弃。目前不要“远虑”结果,让自己时刻处于“近忧”状态而荒废了当下时光。现在每多刷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看一篇文章,都会多增加一分胜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那段时间我被孩子可能考不上高中的“远虑”折磨得“杞人忧天”,常常陷入来不及的“近忧”里不能自拔,焦虑如影随形,让我寝食难安,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好在我及时进行了调整,继续让自己忙起来,不停地做家务和锻炼身体,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胡思乱想;让自己专注于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看书写作,转移注意力,让焦虑无处扎根。“眼不见心不烦”,在临近孩子中考前一个月,为了防止我偶尔发作的焦虑干扰孩子,我独自一人毅然报名参加了欧洲七国游,彻底屏蔽了孩子考试的信息,给自己和孩子松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依然心有余悸。感谢我喜欢看书的爱好和习惯,读书不仅分散了我对焦虑地关注度,而且给了我解决焦虑的力量和办法,还让我在孩子自卑时,有故事讲给他听,帮他建立起自信。甚至在紧要关头,“两害相权取其轻”,果断“断舍离”,抓大放小。我们一起不断地和“远虑近忧”说再见,沉下心来,做好当下,保证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孩子顺利地考上了高中,还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大学的校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