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理念 教学新思维———艺术“新三科”课程实施与实践思考

小小琳宝*^o^*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6日,武汉市中学音乐教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高中音乐核心素养测试组命题专家,国家义务教育"艺术音乐"教材编委和"艺术·戏剧"教师用书编委,李克玲老师为我们带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下艺术"新三科"教学》的专题分享!</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强调课改浪潮:从单一到多元, 与世界教育接轨,初中课改紧随高中课改步伐,课程模块从单一走向多元,这是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部署,也是全球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2022年,“新三科”正式启航,教研必须走在时代前沿。</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的核心在于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刻回应了"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新时代教育命题。这一理念革新不仅体现了教育目标的升华,更彰显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p><p class="ql-block"> 教育目标从“有学上”升级为“上好学”,强调: 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人。 </p><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与关键能力。</p><p class="ql-block"> 学科综合:音乐、舞蹈、戏剧、 影视等跨学科融合,激发艺术潜能,提升共情力与创新力。</p> <p class="ql-block">  新三科的设立标志着艺术教育的重大突破与革新。在戏剧(含戏曲)领域,通过表演、创作、欣赏、融合等多元实践路径, 不仅让学生切身感受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能培养其换位思考的人文素养;而戏曲作为中华美学的重要载体,其传承与发展既延续了民间叙事的文化根脉,更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 撑。影视教育则着眼于数字时代素养的培养,通过短片拍摄、数字创作等实践,引导学生掌 握影视语言与科技艺术融合的创新表达。舞蹈教育强调经典传承与当代创新的辩证统一, 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深化文化理解,实现传统艺术精髓与现代创意的有机平衡。这三个艺术门类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艺术教育的重要支柱。</p> <p class="ql-block">  艺术教育正经历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深度变革,其核心在于实现素养目标的真正落地。这一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转向:教学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育,学习方式从机械模仿转向自主创新,组织形式从个体学习转向协作实践。 新型课堂呈现出”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鲜明特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维活跃度以及实际获得的发展成效。与之配套的评价机制强调动态反馈和过程性评估,旨在激发每个学生的艺术潜能,帮助他们在艺术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长路径。这种全方位的教学转型,正在重塑艺术教育的生态格局。</p> <p class="ql-block">  张迈之老师给大家讲解戏剧创造前声音的训练,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p> <p class="ql-block">  马银老师将绕口令,按照口型核心要求与咬字标准进行教学指导!</p> <p class="ql-block">  学员们谈及到李老师传授了对于“新三科”教程的理解和理念,结合当下新课标倡导的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作为新时代年轻音乐教师,做到“以学论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把课堂主体完全交给学生。同时也要学无止境,坚持“学者”思维。</p> <p class="ql-block">教育,是向美而行的旅程!</p><p class="ql-block">新课改的终极目标,是让教育回归“人”的培育--通过艺术浸润心灵,通过实践锤炼担当,通过文化厚 植家国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唯有扎根中国大地,融合世界视野,方能培养出真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