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大阳镇的三义巷深处,王圭女的故事在当地口口相传。他早年不幸丧妻,生活的重担如千斤巨石,压在了他瘦削的肩头,可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王圭女凭借着祖上传下来的纺绳手艺,开启了艰难却又坚定的养家之路。</p> <p class="ql-block">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小镇,王圭女的屋内便传来了纺绳的 “吱呀” 声。他熟练地操弄着古老的纺绳工具,粗糙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绳丝之间,一根根质地坚韧、纹理整齐的绳索在他手中渐渐成型。这些绳索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皆有着自己的用途,成为了当地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街坊邻居们都知道,王圭女的绳子结实耐用,无论是用来捆绑货物,还是拉扯重物,都极少出现断裂的情况。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口碑,王圭女成功地用这门古老的纺绳手艺,维持着家庭的生计,养活了他的两子两女,让孩子们能够在小镇上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然而,岁月无情,生命的轨迹终究无法逃避宿命。王圭女在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岁月后,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对纺绳手艺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离去,给家人和小镇都留下了巨大的空缺。</p> <p class="ql-block">在这段艰难的过渡时期,大儿子王喜土挺身而出。他深知父亲一生都在为这门手艺坚守,为这个家奔波,而如今,传承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自己手中。王喜土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跟着父亲学习纺绳的日子,父亲严肃而专注的面容,耐心地教导他每个步骤的要点,那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技艺细节,如今都成为了他内心深处最珍贵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于是,王喜土决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将这门古老的纺绳手艺继续传承下去。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最初的手法练习到对绳材的精细挑选,再到对绳索质量的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他知道,自己不仅仅是在做一个手艺人,更是在守护着家族的荣耀和传统,让这份独特的手艺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流淌,为小镇增添一抹独特的文化色彩,也为过往的行人讲述着王家坚韧不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张麦虎 系大阳古镇人,呼兰区作家协会注册会员,我的人生笺言!在诗海中畅游,在逆境中重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