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城》话水浒

立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作为无锡人,对近在咫尺大名鼎鼎的中央影视基地《三国水浒城》还未好好去玩过。上月中旬突然暴红的“苏超”带动了十三市的文旅,各个市都拿出了著名景点几乎免费,让流动的球迷们尽兴。于是我与老伴在六月廿一夏至日也挤上了加班的82路车直奔目的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本来并不热闹的山水西路一下子车水马龙,一小时不到的车程足足爬行了二个半小时,话多的公交司机一边调侃我们花白头发也来轧闹猛,一边热心指点咱水浒城下车,慢游至三国城出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实无锡水浒城的历史不长,此城1995年9月1日破土动工,1996年3月《水浒传》剧组进驻开拍,1997年3月8日正式开放,至今也只有近30年。三国城要早一些,于1994年8月20日就正式对外开放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还未进《水浒城》大门,那四座铁塔似的金刚映入眼帘,一眼就认出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那堂堂七尺男儿郎,一身正气。虽说这施耐庵笔下的替天行道好汉已远去千年,但那栩栩如生的神态,强健如初的臂膀,闪闪发光的兵器,善良正直的眼神,无一不在诉说着好汉们一桩桩,一件件,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走进无锡水浒城,虽说是中央电视台无锡外景基地的游览点,但处处能感受到《水浒传》相关的文化氛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编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主要描写北宋末年,天罡地煞降生人间,一百零八好汉被逼上梁山,大聚义替天行道,后接受招安,投降封建王朝,起义走向失败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等,通过一个个精彩情节,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以及梁山好汉们的反抗精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要说对水浒传的了解和喜欢要追溯到本人的少儿时代,最初与这些绿林好汉相遇是在路边的租书摊,精美的小人书连环画里认识。少年的懵懂使俺从小就对英雄人物的崇拜,特别是那种大侠的风范,生活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样子,为朋友两肋插刀江湖义气第一章,为穷人劫富济贫,专门整治贪官污吏,男子汉大丈夫气概尽显,反正他们的一系列故事使俺痴迷。刚被鲁智深倒拔杨柳的神力震慑,又被武松带进了景阳冈伏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记得小学一、二年级的暑寒假与发小们就是在崇安寺路边的台阶上这么度过的。其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看了第一册就牵挂着第二册,逐年逐月把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深刻于脑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进入小说后,有段时间痴迷程度暴增,老师布置的课文背不出来,却能把梁山泊聚义厅里108将及他们的绰号倒背如流,真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次与老伴的重游《水浒城》,就像我在“会仙楼”旁的留影,又一次梦回水浒!</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浏览过水浒城已近中午时分,两基地就一门之隔,跨过门槛即进入《三国城》,一首低沉的男低音“历史的天空”响彻全城,游客们仿佛走进了一千七百年前的天空。孙权的战船码头,曹操的营房驻地,诸葛亮的鹅毛扇。这天正值梅雨季,阵风中战旗猎猎,不知哪一位游客擂响了战鼓,远去的古战场似乎就在眼前。一岀出充满先祖智慧的军事策略,各种经典计谋再次呈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由于老两口体力有限,看着返城公交长长的队伍,只能遗憾离开,三国城后会有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