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不撤退——戴晶个人随笔选粹》是一部饱含军人情怀与生命厚度的回忆录。作者以亲历者的笔触,将战争记忆、军旅岁月与人生百态熔铸成文,勾勒出一幅微观视角下的中国军人精神图谱。全书结构清晰,分为战争纪实、军旅生活、社会转型期的人生探索三大脉络,书评聚焦其战争书写的真实性、军地转型的典型性与晚年反思的哲学性。作者以克制的情感与细腻的笔法,将个人史与国家叙事交融,文字如老山阵地的猫耳洞,既是生命的庇护所,亦是时代的瞭望孔。</p>
<p class="ql-block">书中近半内容聚焦老山战役,如《老山第一炮》《战场邂逅》等篇章,以近乎考古式的笔触还原战场真实。作者不避悲怆,亦不吝豪情,既有《坟前一束鲜花》的深沉哀思,也有《火车顶上览祖国》的壮阔情怀。在《作战负伤经历考较》中展现军事纪实的精确性,而《寻找卜护士》则映照出战争中的人性微光。</p>
<p class="ql-block">《军校那些事》《军教导队那段日子》等章节,以五四式手枪、鸿运扇等物象勾勒出军旅日常的时代剪影。从《初涉社会》到《被狗咬周年记》,作者真实呈现军人转型的阵痛与坚守。《被骗记》《扶贫琐事》折射出身份转换中的困惑与担当,《激荡宁横路》则以公路建设为隐喻,记录一代人在时代浪潮中的拼搏与沉浮。</p>
<p class="ql-block">晚年篇章如《潮人戴老汉》《当个好农民》展现出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人生如常》作为终章,与开篇战争记忆形成环形结构,从“永不撤退”的战斗精神,走向“寻常即是道”的生命顿悟。书中对长沙四季的描绘、对初恋的追忆,为军事硬核叙事增添了柔软的情感缓冲。</p>
<p class="ql-block">这部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体记忆的抢救性保存,更通过《粉饰大桥》《最小地产商》等社会参与记录,以军人视角观察改革开放的社会变迁。作者以笔为枪,在纸上重建了一代人的精神高地,使这部随笔集成为一部血肉铸就的时代备忘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