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张悟英与梅城青山冲小学地下党联络站

乐水者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p><p class="ql-block"> 文/廖小雄</p><p class="ql-block"> 一次偶然的春游,走到了梅城以南的一个叫青山冲的地方,看到那里有一所很古老的建筑,经朋友介绍这里曾是一所很老的小学,有近百年的历史,叫青山冲小学</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想起,很久以前就听妈妈张悟英说过:1937年--1943年她在安化县城及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叫青山冲的小学教过书,并以教书为掩护发展党的组织,担任地下党交通联络站联络员,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发动安化民众展开抗日救亡运动!</p><p class="ql-block"> 1937年2月,萧凯(张悟英前夫)、熊启凡、陈文光受徐特立、王凌波的派遣,回安化开展抗日救亡宣传,重建安化党组织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萧凯、熊启凡在县城、仙溪、乐安、栗林、田心等地联络了一些老党员,发展了一些新党员。四、五月间,萧凯、熊启凡受组织的委派,在安化县城等地恢复10多名在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同志的党籍,并发展20多名新党员,成立4个支部。这时安化全县共有党员60余人,支部10个。</p><p class="ql-block"> 根据安化的情况,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负责人徐特立、王凌波指示成立安化县总支委员会,萧凯任书记,陈文光任副书记,熊启凡任组织委员。5月中旬,在田心正式建立中共安化县工作委员会,由萧凯任书记、陈文光任副书记、熊启凡任组织委员,党员发展到一百余人,并在青山冲小学建立秘密联络站</p><p class="ql-block"> 1938年秋末,县工委委员会决定在县城创刊发行《安化青年》进步刊物,撰写宣传抗日,反对投降,反对贪污等方面的文章,由刘吉时负责发行工作。一共编印了四期,每期发行数百份肖凯亲自为该杂志写文章。《安化青年》第二期肖凯署名“龙礼”,发表题为《安化青年集中到一个方向来》的文章。文章指出,日寇为了打通粤汉线,已进兵湘北。国民党湖南地方当局张惶失措,不顾人民的利益,投降派乘机活动,号召安化青年集中到抗日这个方向,积极行动起来。反对卖国投降,坚持抗战。文章还不指名地批评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行为,同时指出八路军深入敌后,进行艰苦作战的英勇精神,才是中国人民的希望。</p><p class="ql-block">由于县城的抗日宣传如火如荼,迅速引燃了田心、栗林、乐安、思游等地的抗日激情,各地组织了贫民团,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工作震撼整个安化山城和乡村!</p><p class="ql-block"> 同年六月萧凯与张悟英结婚。党组织派遣张悟英,来到青山冲小学教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交通联络站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该校的前身是设在莫家大屋莫寿山家的一所私塾,1928年由清代名臣龙锡庆的后裔捐学田20亩、莫姓大户莫子山捐建校基地20亩,以及地方乡绅龙德成等人所捐200多块银元,建于梅子仑下。</p><p class="ql-block">萧凯和张悟英一同来到青山冲小学,先对该校周边环境进行观察了解。并登上梅子仑,领会梅子仑即《宋史》所言的“梅山”标志,从学校南行十里便可直达梅家洞,那里乃秦汉之里“十万户侯”梅鋗的出生地。北去六里乃北宋章惇开梅山置县安化县县治梅城。该地可退可守,是一个建立地下交通站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张悟英自1936年到1943年在青山冲小学任教中,积极发展党的地下党员,首先寻找1927年的因农民运动失败而失散的老党员,先后找到了农民协会的会长龙福荫及其弟龙福余,然后建立恢复党的组织,发展新党会,第一个新党员叫莫国瑞,莫出身于一个地方劣绅家庭,但是思想进步,常与为富不仁、顽固腐朽的父亲作对。张悟英看到他那种富于反抗的革命精神,首先发展他为中共地下党员。又相接发展了龙允隆、龙裕后、龙平安、邓禄益等。青山冲党支部成立了 。</p><p class="ql-block"> 青山冲党支部成立后,青山冲便成了党的活动中心,萧凯召集县城的地下党员常来学校这个联络站秘密召开党的重要会议。张悟英母亲也为地下党烧水、做饭、招待客人并兼望风。</p><p class="ql-block"> 从此,党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1937 年的一天,极端仇视共产党的伪县长周仲衡、国民党警察局探知青山冲小学的共产党活动频繁,并得知共产党又在青山冲小学召开农民减租减息运动、开展抗日救亡的重大事宜的重要会议,由警察局长带领二十多人枪,前往青山冲小学捉拿萧凯。</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地下党支部对反动派早有防备,枫树湾的地下党员龙平安早已安排其儿子在学校附近的洢溪佯装捉螃蟹,一直在溪中守候望风,并预先约定:如果有情况,就装被螃蟹钳着手了高声大叫,示意开会的赶紧撤离。由于准备充分,张悟英在敌大当前,临险不惊,赶紧把会议记录和相关文件烧掉,并叫萧凯、龙平安等从后窗跳出,进入太阳冲,爬上莫家仑平安脱险!</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个敌人赴了个空,还不甘心,看到张悟英办公书桌上方墙上贴着一幅萧凯书写的“青山有路通红日,山岳高标沐大风”的对联,说是反动对联,要用刺刀削去,张悟英机智地指着傍边的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说: “你们对孙中山先生的遗像也敢动刺刀吗?”警察们没有抓到共产党的所有证据,不敢枉为,只得灰溜溜的走了!</p><p class="ql-block"> 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负责人徐特立、王凌波的指导下,在萧凯、熊启凡的领导下安化地下党工作风起云涌,抗日的烽火已经燎原,因此引起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 也惊动了反动当局。</p><p class="ql-block"> 于1939年11月8日晚,,时任县长的周仲衡派40余名枪兵包围了田心陈公祠学校,以"组织会匪"罪名将萧凯逮捕,并判刑入狱,在狱中萧凯为保守党的秘密,在钞票中夹藏一纸条“快将信札付之炬”托狱中小贩捎出,紧急通知张悟英,张悟英紧急赶回往青山冲小学,将重要书信烧毁,其中有很多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中共中央陈毅、周恩来从延安发过来的文件和书信。等敌人赶来搜查时,重要文件已成一堆灰烬,敌人一无所获了。</p><p class="ql-block"> 1943年,张悟英经组织安排回到县城教书,继续以教师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从此党的活动中心由青山冲小学迁到了青山冲与龙家大屋相邻的吉灵庵,解放战争时期的安化地下党的活动也因在此基础上得到壮大发展。</p><p class="ql-block"> 张悟英在青山冲小学短短四年教学中除了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承担地下党交通联络员的工作外,利用教师身份,为党培养了不少很有造诣的进步青年学生,如新疆建设兵团的团级军队干部莫国生、高级工程师龙良生、安化县原纪委书记、全国优秀纪委干部龙范秋等。</p><p class="ql-block"> 张悟英爱人萧凯自从青山冲小学脱险后相继三次被捕,长期的监狱生活让他染上了肺病,萧凯第三次入狱,一坐三年,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受尽严刑拷打和折磨,身体倍受摧残!但他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曾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铁窗生活几时休,入狱三遭十一秋。</p><p class="ql-block">家破人亡何足惜,水深火热实堪忧。</p><p class="ql-block">胡骑践踏金瓯破,肉食甘心拱手丢!</p><p class="ql-block">唤起工农千百万,报仇救国耻为奴!”</p><p class="ql-block"> 1940年身患严重肺病。咳血不止,危在旦夕。张悟英见状十分着急,经上级党组织和张悟英组织县城进步商人和绅士,多方营救,三番五次的奔走,由龚翼星等联名出具保书,并由萧凯的同学、当时的英武学校校长唐炳章聘其为小学教员,以教书名义保外就医。实为软禁!</p><p class="ql-block">张悟英去接萧凯出狱时,萧凯感到十分的吃惊,愤怒地说:“我不出狱,我要将他们的牢底坐穿,看国民党能够撑多久!”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老一辈革命先贤已离我们远去,大革命中幸免于难的张悟英去世二十六年了,她的英容笑貌一直牢记在我们的心中,她和革命先贤萧凯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于历史!</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精神不死!</p> <p class="ql-block">张悟英年轻时照片</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一为安化县地下党工委书记萧凯</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中共地下党安化支部交通联络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