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至盛夏启:邂逅古人智慧,借天时开启健康一夏!

慧晓🌈德福宝宝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7日 04:04:43,小暑节气至,炎炎盛夏登场。暑,表示天气已经很热。小暑,表示还不到最热的时候。</p><p class="ql-block">小暑意味着我们将开启“上蒸下煮”模式,气温将达到全年的最高点,加上空气湿度的增加,人就像蒸笼里的包子,上蒸下煮,湿热难耐。</p> <p class="ql-block">“一夏无病三分虚”,尤其在这种“上蒸下煮”的环境中。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时候要来了,你准备好了吗?</p> 01暑湿夹杂  安心静神 <p class="ql-block">暑热炎炎,没有空调的古人都如何避暑呢?原来他们选择宅家模式,在《易经》中:小暑的卦象是“遁”,即退避、隐居之意。</p> <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入伏开始,最好的养生方式就是在家休息,不宜出门,就是在家宅着。看到这,有些人会说,这个“宅”我们落实得特别好,空调WiFi西瓜,怎么都不出门。</p><p class="ql-block">古人要知道被你如此误解,估计都要被气活。夏日宜“静养勿燥”,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可坐台榭空敞之处,以避炎夏。总结:静静的优雅一下!</p> 02夏季养长 睡好子午觉 <p class="ql-block">“子时不睡耗其阴,午时不睡损其阳”。夏季阳气是向外走的,所以体内相对空虚。如果熬夜、睡眠不足,那么就会既损阳又伤阴,人就会特别昏沉。</p><p class="ql-block">所以,夏季要睡好子午觉,子时就是夜间23:00-01:00,午时就是中午11-1点。</p><p class="ql-block">午时是心经循行的时刻,夏主心,心主血脉。夏天睡好午觉能帮助养精蓄锐,调和阴阳气血,还能养心安神。</p><p class="ql-block">夜间子时,是胆经循环的时刻,此时身体开始启动“排毒”,不睡觉,各种代谢废物和垃圾毒素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p> 03健脾祛湿 生津补液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夏日消暑计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推荐一款祛湿补脾的夏日小饮品——红糖姜枣膏,特别适合寒湿重,脾虚胃寒的人。夏至到三伏,好好喝姜汤,无湿一身爽。</p> <p class="ql-block">睡前配合艾粉泡脚包泡脚,尤其是上热下寒的人群更适合睡前泡泡脚,引火下行,还能帮助睡眠。</p> <p class="ql-block">天气炎热,此时也是转机,我们可以借助自然界最旺盛的阳气,排出身体的湿气,借天时给身体做个大扫除。</p> 04 冬病夏治正当时 <p class="ql-block">今年小暑的中后期会进入初伏,三伏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排出体内的寒湿,养足阳气,是一年中改善体质的一大机会。早上和傍晚的时候,适当晒晒太阳,要顺应天时、无厌于日。</p><p class="ql-block">我们要抓紧时间,通过艾灸、喝姜汤、晒太阳、泡脚等多种方法帮助身体提升阳气。阳气不足,百病丛生,阳气所至,无病可生。</p><p class="ql-block">小暑养生,艾灸可以选择哪些穴位呢?</p><p class="ql-block">①取穴: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阴胃经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足三里作为土中之土,可以调节脾胃功能,还能生发胃气缓解腹胀、腹痛、便秘、饮食不消化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②取穴:中脘穴</p><p class="ql-block">中脘穴是任脉、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因此它在调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籍记载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p><p class="ql-block">作为日常脾胃保健,我们可常艾灸中脘,亦可长横搓中脘穴。</p> <p class="ql-block">此外,《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这四个穴位对于体质平和的人以及气虚、阳虚的人,可以说是通用的穴方。</p> <p class="ql-block">小暑开始,借助天地间旺盛的阳气,来养体质的好时机,</p><p class="ql-block">短暂的清凉并不能长久,所以要守住内心的安宁静谧。</p><p class="ql-block">但惜夏日长,且等清风来。尽情拥抱夏天的热烈阳光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