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膨胀的三种显形》|王金岭

摄会观察

<p class="ql-block">《视频图文版权》</p> <p class="ql-block">看问题时,困在“自我视角”里,便成了主观;做事情时,困在“自我意志”里,便成了任性;判断时,困在“自我执念”里,便成了自以为是。这三种状态看似各异,实则是同一认知偏差的不同显形——都把“自我”当成了世界的中心,没能摆对与外界、与他人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主观,是用“自我视角”替代了客观全貌。就像有人看到同事开会时没回应自己的提议,便认定“他故意针对我”,却忽略对方可能正专注记录、或是没听清问题——他们总觉得“我感受到的就是事实本身”,却看不到视角之外的复杂成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任性,是用“自我意志”凌驾于客观规则。就像排队结账时,所有人都按顺序等候,有人却径直插到最前面,还理直气壮地说“我赶时间,你们等会儿怎么了”,全然不顾公共秩序与他人的耐心。他们只跟着自己的想法行事,将个人意愿置于集体规则之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以为是,是用“自我判断”垄断了真理标准。就像坚信“天鹅皆白”的人,即便面对黑天鹅的实证,仍固执地断言“那是假的”,把个人认知当成了唯一的标尺。他们认定自己的想法绝对正确,拒绝接纳任何与固有认知相悖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者的本质,都是把“自我”看得太重:忘了世界有其自身规律,不会因个人视角而改变;忘了他人有其合理立场,不该被个人意志所压制;更忘了人类的认知永远存在局限,没有谁能掌握绝对真理。而人际关系本就是流动的场域,事态总在变化,昨日的默契可能抵不过今日的新变,固守“自我中心”的标尺,只会在互动中处处碰壁。摆对“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懂得在变化中调整看待他人的角度、处理事务的方式,才是跳出这一困局的关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