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暑假到来了,神兽出笼了,家长犯愁了!各色辅导班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去展示自我魅力以吸引家长们的目光,家长们也是以自己最大经济能力,能多给娃报个班就多报个,希望自家神兽出笼别出山。因为有娃在家那便不是家,而是斗兽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看一篇文章《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放暑假》,文章下面的评论一致认为写得太真实,“就是我们家的事”。很多人在问“为什么要有暑假”,有位老师给出答案:“再不放假,老师就要疯了。”文中很形象地写道:“一年只有两季:'师疯季'和'妈疯季'。”所以,很多孩子暑假被送到各种培训班、夏令营,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家长非要把自己未偿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而是希望自己别因这一个个暑假老得更快,希望自己每天有个较稳定的血压,希望疯人院别一到假期就变得拥挤,为了社会安定,为了不浪费公共资源,也只能做到此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次我在一个车来车往的路口等着过马路,一位妈妈和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在路口推推搡搡,几位老人围在那儿劝叨。一位老太太说:“带孩子回去吧,这儿车这么多,娘儿俩有啥不好说的。”那位妈妈一脸的委屈:“您都不知道这个暑假他在家多气人!说什么都不听,还没说他两句,他就威胁我说他想死,要自杀!”说着,扭头冲着儿子愤怒喊道:“我不是带你来车多的地方了吗?想自杀,你咋不去呀?”那孩子噘着嘴甩了妈妈一胳膊,翻着白眼气鼓鼓的样子看着确实欠揍,那几位老人忙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我转回来时那母子已离去,但我想那个假期里的战争恐怕没那么容易停息。我深表同情,但也难说谁对错,因为,谁家还没一两只神兽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寒假、暑假,对于当过学生的人来说,都曾是多么美好愉悦的字眼。作为孩子,爱玩儿是天性,因为平时学习忙碌,学校规矩比较多,能够肆无忌惮玩耍的时间少之又少。课间十分钟玩不尽兴,体育课、社团活动的玩儿又不能随心所欲,所以孩子们把所有期望都放在了假期。平时的他们就像是装在瓶子里的猫,学校和家庭给他们设定了形状,虽不失个性,却束缚了天性。他们需要在这段时间里跳出瓶子,恢复张牙舞爪的形象,释放被压制已久的脾性,保护其作为孩子的快乐感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我们家长,工作的压力已经让人烦躁,还得分心去与幼稚的小人儿“斗智斗勇”,怎能不上火?再加上平日里孩子在校时间长,和家长沟通时间少,渐渐地,家长对孩子的习惯和兴趣也变得模糊,同样,孩子对家长的习惯也了解不多。当假期来到时,彼此的习惯都会受到对方影响,我们看孩子幼稚,孩子认为我们无趣。孩子们维护天性的肆意放纵和我们按部就搬的生活节奏发生碰撞,便都觉得自己的自由被侵犯,都觉得委屈,战争也就一触即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成人,我们也会时常怀念我们曾经的寒暑假,但随着离开学校假期变少,我们曾经的假期快乐感也日渐稀薄,但我们并不是毫无期待的。我们还是希望周末能睡到自然醒,希望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希望可以任性地来一场无论东西的买醉。但因为我们顾及的太多,牵挂的太多,很难再做到像孩子一样不计后果潇洒无畏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能遏制孩子的天性,让他们从瓶子里出来再装进盒子里吗?我们要的不是几何图形,而是一个有个性有灵性的孩子。我们能爱谁谁,只求自己潇洒走一回吗?我们终是放不下那来自血脉的牵绊,不自觉地想管教想引导。那假期就只能沦落为不见硝烟的战场吗?亲子“战争”成为家常便饭,那谁受得了?所以啊,我们就在反反复复的矛盾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憋屈的假期,最终把孩子的假期推到了对立面,甚至期望寒暑假从这个世界消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想一想,我们也都明白现在的教育有多卷,自是了解孩子们的不容易,当然我们更不容易。可为什么每次“战争”之后,我们暴跳如雷,抑郁好久,而孩子只一时情绪低落,转眼又我行我素,怎么快乐怎么来?这时我们大多认为是孩子没心没肺不长记性,或者孩子不懂事太惹人气。可有没有可能,还是我们自己抗压能力太差,甚至不如和我们同处于一个战场的孩子。我们该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其实我也不知道,面对孩子的不懂事,我也会愤怒、失望,但过后又会觉得懊恼。静下心来想一想,也许我应该给孩子一些可以放飞自我的自由空间吧,不能放任,但也不能束缚其手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他做些属于孩子的蠢事,也不为过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孩子其实不只是孩子的事,孩子是宾语,我们才是主语。我们得研究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做智慧的家长。我们无须在自己意识里给孩子设置边框,认为他应该怎么做才是符合要求的,而是想着作为孩子他可能会有哪些种做法,在不触犯底线的情况下,多预想出几种可能性,不超出你的意料,你也就少一些愤怒。再者孩子的世界是和我们不一样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幼稚可笑,但也难能可贵。他们释放出来的创造力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在我们看来大多都是淘气的表现。但正是这种淘气,才是我们成年人最羡慕不来的。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将其视为猛兽,以感兴趣的姿态去引导孩子,我们可能都会获得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容易获得快乐,是因为他们多向前看,会把不快乐丢在身后。我们不容易获得快乐,是因为我们总喜欢回头复盘,曾经的不快乐就会如影随行。吃饭时米粒掉在地上,孩子会因为小蚂蚁拖着米粒回窝就开心,而我们会因为孩子吃饭不认真米粒乱掉而生气。孩子的快乐感来自于容易满足,而我们的快乐感来自于一切都顺从意愿。所以,我们不妨向孩子学习学习,把快乐的标准放低一些,甚至和孩子在一起时可以让自己幼稚些,也许我们也可以有孩子般纯美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期不应该是沙场,它应该是自由、温馨、充满欢笑的和谐时光。孩子可能是神兽,但应该是见则天下大安的鸾凤麒麟,而不是出则天下大乱的朱厌梁渠。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社会的希望,是未来奇迹的缔造者。这个暑假里,不如我们试试给孩子留一点野性空间,给自己织一张松弛的网,让孩子在他的空间里肆意返祖一阵,让自己在松弛的网上轻松弹跳一番,把暑假的快乐参数提高一些,生活的滤镜也就更柔美一些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