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和宫

银杏叶

<h1>美篇号:20325267</h1> <h1>  北京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28号,最早为清世宗胤禛作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清高宗弘历降生和成长之地,是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其事务,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h1> <h1>  雍和宫坐北朝南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寺院建筑布局完整,规制合乎梵宇伽蓝。寺院前端矗立牌坊,昭泰门前铺设辇道,显尽皇家敕建气势。</h1><h1> 图为雍和宫大街东侧的雍和宫门前人们早早就排起了长队。</h1> <h1>  随着人流走进红色宫墙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东、西牌楼</h1> <h1>这是宫前的东牌楼</h1> <h1>  1961年3月,雍和宫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2月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社会开放;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95年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挂牌成立。如今的雍和宫,融宗教活动场所、博物馆和旅游景点于一体,每天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信众。</h1><h1> 图为雍和宫前主牌楼,也是景区的检票入口处。</h1> <h1>  穿过牌楼进入景区,路旁的银杏树枝繁叶茂,绿荫之下令人神清气爽。</h1> <h1>  图为昭泰门,也称寺院的山门。山门前两侧有赠香处,人们可以在此请香到殿前祈福。</h1> <h1>雍和门</h1><h1> 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原为雍亲王府正门。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改庙后为天王殿,称“雍和门”殿。</h1><h1> 正中供布袋和尚 </h1><h1> 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像:</h1><h1>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持水蛇;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幢。</h1><h1> 殿后供奉韦驮护法像。</h1><h1>由于景区禁止殿内拍照,殿内景物只好用文字表述。</h1> <h1>  殿前信众们持香祈福,香烟缭绕,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檀香气味,人们的虔诚随着烟气的升腾飘向四方。</h1> <h1><br></h1><h1>雍和宫</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原为雍亲王府银安殿,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改庙后为雍和宫庙宇的正殿,称“雍和宫”殿。</span></p><h1> 正中供释迦摩尼佛(现在世)</h1><h1> 其西侧供燃灯佛(过去世)</h1><h1> 其东侧供弥勒佛(未来世)</h1><h1> 殿两侧供有十八罗汉像</h1> <h1>永佑殿</h1><h1> 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原为雍亲王胤禛的寝殿。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改庙后称“永佑殿”。</h1><h1> 正中供无量寿佛</h1><h1> 其西侧供药师佛</h1><h1> 其东侧供狮吼佛</h1><h1> 西墙供绿度母补绣像</h1><h1> 东墙供白度母画像唐卡</h1> <h1>法轮殿</h1><h1> 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是本寺院僧众举办重大佛事活动的场所。此殿顶部设五座天窗,窗上置五座鎏金宝顶,体现了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h1><h1> 殿内正中供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像</h1><h1> 西侧经架上供有大藏经(《甘珠尔》)108部,东侧经架上供有续臧经(《丹珠尔》)207部。</h1><h1> 两墙壁画为《释迦源流图》,殿后佛龛中五百罗汉山系紫檀木雕刻。佛龛前陈设乾隆皇帝诞生第三日所用“洗三盆”。</h1> <h1>西配殿</h1><h1>  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h1><h1> 正中供释迦摩尼佛站像</h1><h1> 两侧供奉八大菩萨像</h1><h1> 释迦佛北侧依次供奉:</h1><h1> 大势至菩萨像、地藏菩萨像、虚空藏菩萨像、普贤菩萨像</h1><h1> 释迦佛南侧依次供奉:</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殊菩萨像、观世音菩萨像、除盖障菩萨像、慈氏菩萨像</span></h1> <h1>人们排队转经筒</h1> <h1>万福阁</h1><h1> 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到十五年间(公元1748—1750年)。</h1><h1> 正中供18米高弥勒菩萨像,佛像主体材质为26米白檀木,其中,地上18米雕刻为佛像,地下8米立为基础。</h1><h1> 阁内一层供唐卡《释迦牟尼佛本生记》41幅。</h1><div><h1> 建庙初期阁内供奉近一万尊泥塑佛像,因“佛”“福”发音近似,因此该殿得名“万福阁”。</h1><div><br></div></div> <h1>  万福阁前立有石碑,仔细查看为1988年4月所立的雍和宫维修大佛楼助款芳名碑。</h1> <h1><i>摄影、编辑、制作:</i></h1><h1><i>银杏叶(雷庆)</i></h1><div><br></div><h1>2025年5月31日拍摄</h1><div><br></div><h1><b>谢谢您的浏览观赏</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