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小说】筚路蓝缕

朗月清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朝宣德年间的一个初春,梧州府信都县铺门八片寨的晨雾尚未散尽。二十岁的陈仲通正蹲在村口老苦楝树下,用草绳捆扎着最后一床粗布被褥。他身后三间夯土茅屋的门洞里,母亲正用衣襟抹着眼睛,父亲陈和卿背着手站在门槛边,古铜色的额头上刻着深深的沟壑。经过几天的思考,这位经历过洪武大移民的老农决定按照当地传统让最精壮的二儿子陈仲通外出求生 : “阿通,往东走不到两百里就是梧州府最东边怀集,听说那边有野地可以开荒,现在皇帝新政,鼓励开荒,家里的十亩薄田已经养不了我们一家了,你去那边找机会谋生吧,成功了就开枝散叶,一路多加小心。”父亲突然开口,他知道这一别也许就再也见不到儿子了。“到了那边,听说有个很大的市镇叫梁村,那里是两广贸易重镇,水运陆运发达,机会很多,你到市集打听消息。据说很多运货商队,他们常走湖广商道,你学了一身功夫,应该能找到工作糊口。”仲通点了一下头,他知道这是使命,他的很多堂兄弟都出去谋生,有的成功开枝散叶,没想到自己也走到这一天,他自幼随父习武,是三个兄弟中武艺最好的,不怕人身安全,就怕机会渺茫。他将包袱扛上肩头。晨光中,他健硕的身躯投下长长的影子,腰间的柴刀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母亲突然走出来,塞给他一个蓝布小包,里面装着半块硬饼和几枚铜钱,“饿了就掰着吃,路上遇事莫要与人争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仲通早上六点已经上完香,祭拜了列祖列宗,他向北出发,先经信都,翻过一座座大山后才到怀集地界,山上老虎成灾,他跟着移民队伍,白天一起赶路,晚上住在山民开的客栈。山路蜿蜒如蛇,两旁是茂密的松林。仲通走了一天,干粮早已耗尽,水也能喝山泉水。第二日正午,他走到灵峰一处山坳里遇见一队马帮。为首的老者见他倦容满面,递来一块米饼:“后生仔,要往哪里去?”,“去怀集梁村谋生路。”仲通啃着饼含糊回答。“巧了,我们正要去梁村运茶叶。” 老者上下打量他结实的臂膀,“看你身强力壮,像个习武之人,不如帮我们护送一段,管你吃住,到地头给你十贯工钱如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仲通大喜过望。跟着马帮上路,第三傍晚,暮色中的梁村镇已隐约可见炊烟。当时的梁村是两广咽喉之地,商业繁华,马队络绎不绝。陈仲通得了十贯钱工钱,离开马队,找个客栈大通铺住下,白天到梁村码头做临时搬运工勉强糊口。有一天他坐在码头石墩上,正想趁机打个瞌睡,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争吵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壮汉子和一个老者在码头石级上争吵,壮汉口吐芬芳。仲通路见不平,大步上前,一手推开壮汉的衣领:“光天化日,欺负老人算什么好汉!” 那个地痞见仲通铁塔般的身躯,骂骂咧咧地松开手离开了。老者感激地行了个礼:“多谢壮士相救,刚才就是不小心踩了一下那个后生的脚,被他敲诈一两银,心有不甘,就吵了起来。” 然后说他是南芬街一个杂货铺老板,请仲通去他铺上喝口茶。仲通闲着没事,就跟老者到了他的杂货铺。谈话间,仲通得知这是杂货铺老板是附近何屋人,在镇上开了几十年杂货铺。李老板得知仲通是来谋生的,就留他下来当帮手,抬抬搬搬,晒货装货,仲通干得很顺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了半年,省吃俭用的陈仲通节省了一笔钱,就想着这样替人打工很难出头,那个年头,朝廷鼓励开荒,找到一快野地开荒才有机会翻身。他经常到市集打听消息,有一天他听到附近一个叫湘田的地方有荒地可垦。于是找了个借口辞了杂货店差事。他背着新购置的锄头等农具,搭着沿马宁水河顺流而下的竹排来到一个叫真武堂的北帝庙,在庙前码头上岸。当河达岭的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时,他看见远处的荒坡上,几处炊烟正袅袅升起。他看到一片开阔地,很多地方已经开荒,还有一片地方长满比人好高的野草。经打听,此处叫湘田,因有李姓族人从湖南贩米到此最早留下开荒,故叫湘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在荒地上观察了几天,问了一些村民,确认是无主野地,就决定留在这里开荒。 “这位大哥可是来开荒的?” 有一天,仲通正在烧野草,一个戴斗笠的农夫扛着犁铧迎面走来,“后生仔,你是哪里来的?我姓李,叫李阿福,就住在山坡下。他指向西边的山坳,“这片荒地原是壮族人迁走后留下的,荒废好多年了。去几年冯老三带着族人来垦了二十亩,你若不嫌弃,可在西边挨着我家的野地开了,免得野草吸走我家地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仲通谢过李阿福,选了一处向阳的缓坡。搭了个简陋的竹棚住进去,这就是康宁寨最早的雏形。头三个月,他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月光下还在垒石砌埂。邻近的梁姓冯姓来种地村民见他孤苦伶仃,常送来些腌菜杂粮。有次暴雨冲垮了他的窝棚,冯姓寨老带着族人帮他重建竹棚。靠着在杂货铺积累的钱财,他挨到了年底,田里略有收成,再加上闲时上山打猎,下河摸鱼,顺利度过第一年春节。第二年开春,他向李姓地主家借钱购买谷种,遇上丰年,顺利还清钱,收成了两百多斤稻谷,日子一下子轻松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年后,25岁的陈仲通已经开荒十几亩田,旱田种西瓜,水田种水稻,恰逢宣德皇帝实行休养生息新政,鼓励开荒,免除赋税。陈仲通经过开荒竟然积累了一笔钱,从邻村李财主那里买了一头老牛,竹棚也拆了建成两间泥砖三间竹棚,养了鸡鸭鹅。赤手空拳凭借自己奋斗竟然成了当地有田有屋的有产之人。仲通性格开朗豪爽,与周围几姓村民关系良好。他闲时在门口弄枪舞棒,他这样做一来强身健体,保护财产;二来向周围的人显示自己不是随便可以欺负的人。时间一久,周围人都知道来了一个会功夫的外来人。周边喜欢习武的小孩子仰慕陈师傅功拳脚功夫,纷纷来学武。名声传开,周围李姓冯姓村知道本地来了一个外地来开荒的能人,干出名堂了,媒婆络绎不绝上门介绍亲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仲通深谙人情世故,他选了邻村李财主的女儿,他知道要想在本地立足,开枝散叶,就要和早来的其他姓族人联姻,才是长久立足之计。有媒婆介绍李氏财主之女,仲通 一口答应了。李财主是李姓大户人家,先祖早年从衡阳一路南下贩卖大米,留下此地开枝散叶,已有十代。李家深宅大院坐落在村东头。当仲通跟着媒婆穿过李家雕花门楼时,看见正厅里坐李家老爷。李老爷三子三女,只剩一女未嫁。他也知道陈仲通来此几年就混出名堂,是个开山祖的人才,有意将细女托付于此人。见面礼在祥和气氛下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统元年春,陈仲通在老家亲友帮助下迎娶李氏入门,。当戴着红盖头的李氏被迎娶进康宁寨新居时,带来嫁妆有半个山头,三处岗地(一处近河边做他们百年之后用),三十多亩河边荒地(李氏承认不争权),湘田陈氏家族正式形成。此时陈仲通已开垦出三十亩良田。婚宴上,附近冯姓寨老举杯庆贺道:"仲通公乃我等楷模,当立碑为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后二十年,仲通夫妇勤耕不辍,渐渐买下周边荒地。他们的两个儿子陈道環、陈道琳相继出生,两人自幼随父习武,家声丕振,成年后娶了邻村梁氏和李氏为妻,人丁兴旺,家族迅速壮大。到万历初年,湘田陈氏已发展成拥有几十余口的新村居——康宁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嘉靖元年,年近八十岁的开基祖仲通公四世同堂,长孙宗山连生四子,仲通公有了四个曾孙: 仕龙,仕振,仕敬,仕忠。在四邻八乡成为美谈。这位一生精明能干的开山祖知道这个家族又出现开枝散叶的机会了,临终前,将长孙宗山唤至榻前:"吾本农家子,蒙天地眷顾,得善人相助。后世子孙当谨记“良田万亩终有尽,唯有读书传家远”。另外,四子成年后,派一子南移500米另开一寨,地理师说那里是一块风水宝地,日后必人才辈出,子孙兴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宗山颇得祖父为人处世之道,年轻时在当地很有声望,不到二十岁娶了梁村大族女儿刘氏为妻,生了四个儿子,成年后个个精明能干。尤其是老二仕振,自小聪明伶俐,上了几年私塾,吟诗作对样样会,又懂人情世故,好结交朋友,成了梁村乃至怀集有名望的读书人。三十多岁的时候被聘为新兴县正堂,成为湘田陈氏第一个出仕做官的陈氏子弟。宗山临终前谨记祖父遗嘱,让长子仕龙带一家四口人到南面开新寨——康宁居。自此百年后形成陈氏上下双寨,互为呼应,打开人丁兴旺,子孙绵延的陈氏双居格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湘田陈氏宗祠的族谱上,"耕读传家"的字眼依然是核心价值。每逢族中子弟考取功名或新婚嫁娶,长辈们仍会讲述那个背着锄头闯荡岭南的少年故事,让那段砥砺前行,筚路蓝缕的创业史,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