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家汇天主堂

暖阳

<p class="ql-block">  徐家汇天主教堂,正式名称为“圣依纳爵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158号,是一座哥特式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徐家汇天主教堂有旧堂和新堂之分。</p><p class="ql-block"> 旧堂由徐光启的后代助力传教士建上海首个天主堂“敬一堂”,后南格禄获徐氏土地,于1851年建“旧堂”(圣依纳爵堂 )。</p><p class="ql-block"> 新堂,由于原堂偏小,1904年始建新堂,1910年落成继续沿用原“圣依纳爵堂”名称,也就是新堂,原旧堂改名为“圣母无原罪堂”。1994年,旧堂(圣母无原罪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span>耶稣会会院合拆新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大楼——今圣爱大厦。</p><p class="ql-block"> 徐家汇天主教堂,由英国建筑师陶特凡设计,砖木结构,占地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670平方米,钟楼高56.6米(最高点达79米),可容纳3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教堂建筑为双尖顶哥特式钟楼、玫瑰窗、彩色玻璃窗及64根金山石立柱构成其标志性特征,内部有1919年从巴黎运来的正祭台,雕刻精美。‌‌</p><p class="ql-block"> 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教堂历经多次修缮,最近一次(2015-2017年)大规模修缮后复堂 。</p> <p class="ql-block">  徐家汇天主教堂由法国耶稣会建造,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法国哥特复兴式。作为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见证,教堂周边曾形成以教会为核心的学术、教育机构群,被称为“远东小梵蒂冈”</p> <p class="ql-block">  教堂正面朝东,为教堂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中间为正门,南侧门为参观入口,北侧门为出口。</p> <p class="ql-block">  正门上方的耶稣雕像。</p> <p class="ql-block">  两侧有四座圣徒雕像。</p> <p class="ql-block">  穹窿形正面。</p> <p class="ql-block">  内部四周为廊道。坐席由四个区域组成,中间由过道区分两个区域,两侧又设两个对称的区域。参观者不能进入坐席区内,据说做礼拜时才开放,但只允许教徒进入。</p> <p class="ql-block">  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尖肋拱顶 。</p> <p class="ql-block">  对面,就是正祭台。</p> <p class="ql-block">  正祭台。</p> <p class="ql-block">  圣母玛利亚与圣婴耶稣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耶稣受难像。</p> <p class="ql-block">  图片,描述天主教十四处苦路,这是其中的第七处。</p> <p class="ql-block">  若望·保禄二世,罗马天主教第264位教皇。</p> <p class="ql-block">  南侧是间隔成一个个小间,有的是告解亭。</p> <p class="ql-block">  告解亭(忏悔室)。</p> <p class="ql-block">  小祭台。</p> <p class="ql-block">  由天主教故事组成的彩色玻璃窗,布满教堂四周。</p> <p class="ql-block">  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  出口处墙上的圣水钵(圣水盘) 。信徒可用手指蘸取圣水,划十字,象征洗净罪孽、获得祝福。</p> <p class="ql-block">  教堂侧面。</p> <p class="ql-block">  教堂外北侧花园。</p> <p class="ql-block">  耶稣基督雕像。</p> <p class="ql-block">  圣家像雕塑 ,耶稣、圣母玛利亚与圣若瑟 ,体现天主教神圣家庭的意象 。</p> <p class="ql-block">  教堂南侧。</p> <p class="ql-block">  滴水兽,教堂建筑周围共有76尊。</p> <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堂四周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体现了海纳四川的魔都特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尊重历史,尊重各种文化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  照片摄于2025年4月8日。</p>